病例拾萃 | 扑朔迷离的呼吸困难

文摘   2024-09-30 17:08   北京  

扑朔迷离的呼吸困难

青年男性出现常规治疗难以改善的低氧、憋气,影像学提示胸壁肿物,同时合并口腔扁平苔藓,背后病因到底为何?一起来一探究竟。

病例介绍

  • 男性,24岁

  • 主诉:间断发热4月,咳嗽、咳痰3月

    入院情况:

  • 2023年4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干咳、憋气,活动耐量下降,静息状态自测SpO2 93%,后憋气进行性加重,平地步行500米即需休息。

    —血常规WBC 9.03×109/L,NEUT 5.71×109/L,EOS 0.22×109/L;

    —肝肾功、D-Dimer正常;ANA 1:100细颗粒型,ANCA(-);

    —血总IgE 874IU/mL;

    —肺功能:FEV1/FVC 54.5%;FEV1 0.94L/21.0%预计值;FVC 1.72L/34%预计值;

    —胸部CT:支气管炎改变,颈部及纵隔气肿;

图1 起病时胸部CT

  • 外院予甲泼尼龙40mg bid ivgtt,奥马珠单抗600mg ih,孟鲁司特口服,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患者憋喘改善;

  • 复查肺功能无明显改善;

  • 后序贯甲泼尼龙 40mg qd po,规律减量,减至8mg qd时,自觉胸闷、气短加重;

  • 2023年5月复查胸部CT:双侧肺气肿,双肺轻度炎症,左侧胸壁新发软组织密度影;

图2 胸部CT提示胸壁肿物

  • 胸壁肿物穿刺病理:肉芽组织增生,以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伴多量慢性炎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

  • 2023年5月甲泼尼龙再次加量至40mg qd ivgtt、奥马珠单抗600mg ih,憋喘再次缓解;

  • 2023年12月甲泼尼龙减至20mg qd po,自觉憋气加重,平地可步行约10米,自测静息状态下SpO2 93-95%,活动后85%-89%;

  • 就诊我院门诊,考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查血常规:WBC 17.18×109/L,LY 4.61×109/L,NEUT 10.70×109/L,EOS 0.60×109/L,HGB 172 g/L,PLT 279×109/L;

  • 肝肾功大致正常;hsCRP、ESR正常;病原学(-);

  •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既往史:

  • 2023-1出现口腔黏膜糜烂、白斑,活检病理符合扁平苔藓,局部溃疡形成,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外涂醋酸曲安奈德后糜烂愈合,仍有白斑。

  • 2023-4外院诊断龟头炎,外用激素乳膏治疗后好转。

  • 2023-5诊断肛裂、内痔,局部外用百多邦、口服头孢地尼后好转。

  • 2023-6发现肝门区占位,诊断考虑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未进一步诊治。

    入院查体:

  • T:36.7℃,P:132次/分,R:20次/分,BP:132/89mmHg,SpO2:98%@NC3L/min。

  •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 口腔黏膜散在溃疡,舌背可见多发直径5mm左右白斑。

  • 双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闻及吸气相干啰音。

  • 心律齐,瓣膜区无杂音。

  • 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

  • 膝反射、腱反射存在,巴氏征阴性。

入院诊断


胸闷、气短原因待查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可能

        纵隔气肿

左前胸壁肿物

口腔扁平苔藓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入院诊疗

  • 完善血常规:WBC 16.95×109/L,NEUT% 92.7%,LY# 0.68×109/L,HGB 151g/L,PLT 251×109/L;

  • 肝肾功:GGT 75U/L,LD 286U/L,TCO2 34.3mmol/L,Cr 55μmol/L,余正常;

  • 尿、便常规(-)

  • 炎症指标:hsCRP、Fer、ESR正常;

  • IgA、G、M正常;T-IgE 264.0KU/L;

  • 类天疱疮抗体:抗BP180抗体 22U/ml;

  • ANA (+) 波形蛋白型1:80,ANCA、RA 5项(-);

  • CEA 11.1ng/ml,Cyfra211 15.9ng/ml,SCCAg、NSE、ProGRP、CA19-9、AFP正常

  • 痰、外周血病原学筛查均阴性。

  • 肺功能:FEV1/FVC 33.36%;FEV1 1.20L/26%预计值;FVC 3.60L/66%预计值;

  • 口腔科会诊意见:结合病理,口腔黏膜表现符合扁平苔藓。结合全身表现,不除外副肿瘤综合征可能。

  • 2024-01我院胸部CT:左侧胸壁胸肌深层见软组织团块影,最大截面约37×25mm,增强扫描密度稍增强。

图3 2024-01胸部CT


  • PET-CT:左侧胸壁胸肌深层代谢稍增高软组织团块影,约3.6×2.4×4.5cm,SUVmax2.1,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可能。

  • 肝右叶内侧软组织团块影,密度及代谢活性与肝脏接近,大小约7.8×6.6cm,SUVmax3.1,性质待定。

图4 PET-CT提示左侧胸壁肿物

肝右叶内侧软组织团块影

  • 肝增强MRI:肝右叶异常信号病变,考虑良性,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胃镜:食管入口黏膜隆起;病理:鳞状上皮黏膜显轻度慢性炎,伴鳞状上皮增生。

  • 肠镜: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可能,结肠多发息肉;病理:符合结肠腺管状腺瘤。(肠道息肉钳除后CEA降至正常)

  • 胸壁肿物穿刺病理(我院会诊):左前胸壁少许穿刺组织,其内增生的梭形细胞及小血管,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不除外间叶组织来源肿瘤,未见明显细胞异型性,组织少,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取较大组织送检。

  • 入院后予吗替麦考酚酯0.75g bid;MP 40mg po qd×7d→每周减4mg,逐步减量至16mg qd维持;

  • 期间同时加用IVIG、孟鲁司特、阿奇霉素及雾化治疗等,憋喘缓解不明显。

  • 经多科讨论,考虑副肿瘤性天疱疮、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可能性大,原发灶可能为胸壁肿物。2024-3-13于局麻下行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分支栓塞行介入造影+栓塞。

  •  3-14于全麻下行“左前胸壁肿瘤切除术”,切除深处软组织肿物。

  • 术后当日脱机拔管,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支持(FiO2 30%,流量30L/min)。

  • 围术期为降低围术期抗原释放,予IVIG 20g qd ivgtt×5d,为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调整激素治疗为琥珀酸氢考100mg Q12h ivgtt×3d,序贯MP 16mg qd口服,继续阿奇霉素、孟鲁司特、雾化治疗。

  • 术后患者憋气缓解,口腔黏膜糜烂、白斑改善。

  • 术后天疱疮相关自身抗体谱:抗BP180(-),Dsg-3(±)11.53U/ml,Dsg-1(-)。

  • 病理诊断:(左侧胸壁肿物)病变符合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伴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结显慢性炎(0/1)。免疫组化结果:CD3(T细胞+),CD20(B细胞+),CD21(FDC+),CD138(散在+),Ki-67(index 5%),CD23(生发中心+),CD35(生发中心+),CD68(+),CD163(+),Cyclin D1(散在+),S-100(部分+),Langerin(部分+),CD1a(-),CD4(部分+)。


临床诊断

单中心性Castleman病

副肿瘤性天疱疮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本病例中,一名年轻男性患者呈现出复杂且多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包括间断性发热、慢性咳嗽、气短、口腔黏膜病变及胸壁肿物。经过多次治疗和检查,初步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并伴有副肿瘤性自身免疫多器官综合征(PAMS)。综上,患者同时存在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口腔扁平苔藓以及罕见的胸壁肿物。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处理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征为小气道的不可逆性狭窄和阻塞,通常由感染、毒素暴露、结缔组织病或移植相关因素引起。胸部CT可表现为马赛克征、呼气相气体潴留等。本病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逐渐加重的气短、活动耐量下降以及严重的肺功能障碍(FEV1/FVC仅为33.36%),高度提示BO的可能性。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肺过度通气及纵隔气肿,进一步支持这一诊断
本例患者的前期治疗包括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和奥马珠单抗、孟鲁司特,治疗后虽有一过性憋喘症状的好转,但患者肺功能未见明显改善,糖皮质激素减量后症状迅速复发,说明BO的炎症活动可能与持续存在的副肿瘤性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因此,后续治疗不仅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还结合了免疫调节治疗(IVIG)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总体疗效仍然有限。

2. 副肿瘤性自身免疫多器官综合征的考量

副肿瘤性自身免疫多器官综合征(PAMS)是一种由恶性肿瘤引发的免疫介导的多器官病变,本病例中的关键线索包括患者的口腔黏膜病变(扁平苔藓)、自身抗体阳性(ANA 1:80,类天疱疮抗体弱阳性)、以及可疑的胸壁肿物。虽然患者胸壁肿物的穿刺活检显示肉芽组织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结合PET-CT显示的低代谢活性,提示肿物可能为低度恶性或良性病变。然而,由于患者存在多系统病变,特别是呼吸系统表现为严重的BO,术后组织病理及进一步的免疫组化分析仍然是明确病因的关键。
PAMS 的诊断和管理极具挑战性,因为该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多系统受累且症状不特异。本病例的治疗策略优先考虑切除可疑的原发肿瘤(胸壁肿物),以期通过去除可能的肿瘤抗原释放来减轻全身性免疫反应。然而,由于BO的不可逆性,切除肿物后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这也与既往文献报道相一致,即PAMS相关的BO预后通常较差。

3. 多学科协作与未来治疗方向

本病例的成功管理依赖于多学科协作,包括呼吸科、胸外科、麻醉科及病理科的共同努力。手术前的充分准备,特别是考虑到肿物血供丰富且术中可能需要ECMO支持的风险评估,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术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特别是口腔黏膜病变部分得到了显著缓解,这可能与术前后使用的高剂量IVIG及糖皮质激素密切相关。此外,对于胸壁肿瘤病灶我们选择积极的手术切除,而不优先选择放疗,是因为局部放疗有可能促进肿瘤相关抗原的释放,诱发肿瘤免疫原性的死亡,加重副肿瘤综合征。且患者存在BO,呼吸功能不佳,放疗可能加重肺损伤,增加患者风险。
未来的治疗方向应包括继续密切随访患者的全身免疫状态和BO进展情况,同时进一步明确胸壁肿物的病理性质,必要时进行更广泛的免疫组化及分子诊断。此外,考虑到PAMS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注重控制原发肿瘤、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在BO的长期管理中,可能需要探索新的免疫调节剂或靶向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并减轻患者的症状。



结论

      本病例展示了PAMS与BO并存的复杂病程及其挑战。尽管经过多种治疗措施,患者的BO仍未得到完全控制,最终行胸壁肿物切除术后症状得以控制,提示此类患者的预后较为严峻。今后的治疗重点应继续放在优化免疫抑制策略、监测潜在的恶性病变以及多学科协作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上。



作者:刘潇衍

审核:田欣伦

栏目负责:陈茹萱

编辑:魏予希

主编:王孟昭

大内和协
北京协和医院大内科公众号,联系邮箱:PUMCHDANEIKE@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