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活检术应用于食管早癌诊断

文摘   2024-07-05 17:00   湖北  



患者信息


  ◆ 患者概况

女,65岁,因“胸骨后烧灼感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无吞咽困难,无反酸、无嗳气。为进一步诊疗收入我科。

◆ 既往史

糖尿病史10余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 体格检查

T:36.2℃,P:72.0次/分,R:16.0次/分,BP:124/72mmHg。无其他异常情况。

辅助检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葡萄糖(Glu)9.97mmol/L↑,

总胆固醇(CHO)6.39mmol/L↑,

甘油三酯(TG)4.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1%↑。

胸部平扫及增强CT示:食管壁不规则轻度增厚。



诊断过程


1.于2024-04-26行白光胃镜+NBI+染色内镜检查示:距离齿约25cm至30cm处食管可见片状黏膜粗糙,表面稍发红,呈轻度结节状隆起,局部披覆粘液,边界清楚;NBI观察呈褐色;卢戈氏染色后观察病变黏膜呈不染区,边界清楚,累及管壁4/5周,可见粉红色征。检查图像如下图所示:


结合白光胃镜+NBI+染色内镜所示,考虑为早期食管癌。

2.超声内镜检查显示:病灶主要位于黏膜及黏膜肌层,局部黏膜下层回声减低且连续性中断,固有肌层完整。周边可见两个淋巴结,形态欠规则,回声稍高,考虑为炎性淋巴结。超声检查如下图所示:



结合超声内镜考虑为:UT1bN0。

3.经静脉通道注入荧光素钠,沿胃镜工作通道将BIOPSEE®倍晰®共聚焦显微成像探头送入食管管腔,使用共聚焦显微内镜对食管病灶处进行扫描观察。可视化活检术诊断视频如下:


4.可视化活检术诊断图像如下:

(a)

(b)

(c)


病灶处可见IPCL(毛细血管袢)数量增多,管径扩张,周围没有鳞状上皮排列规则形成的“光晕现象”(图a);鳞状上皮细胞增厚,排列极性差,无由厚向薄逐渐变化的规律,缺乏成熟与分化(图b) 血管的增粗、扭曲,鳞状上皮细胞形态大小不一,聚集成黑色团块,荧光素钠渗漏(图c)。结合共聚焦显微内镜图像考虑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5.食管ESD: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讲明病变累及黏膜下层,是否为SM2不确定,患者及其家属仍坚持ESD治疗并签署内镜手术知情同意书。于2024-04-28行内镜下食管早期癌ESD术,考虑病变面积较大,为减轻术后狭窄,紧邻病变边缘电凝标记,病变处黏膜下注射亚甲蓝生理盐水,抬举征阳性,予黄金刀于病变标记点外侧缘行环形预切开至黏膜下层,黄金刀沿黏膜下层逐渐剥离,将病变完整切除。创面予0.9%生理盐水8ml+曲安奈德80mg喷洒创面,标本大小约4cmx6cm。


6.病理诊断结果:(食管中段ESD)鳞状细胞癌,中-低分化,浸润黏膜下层至烧灼缘(浸润深度约2.5mm);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癌组织广泛,局部表面糜烂,主呈团巢状、条索状结构,部分呈假腺样结构;基底烧灼切缘见癌组织,周切缘未见癌累及、局灶鳞状上皮增生。病理图如下:


7.术后2周复查:内镜下可见食管ESD术后溃疡形成,可见上皮化,未见狭窄,经与患者沟通后建议追加外科手术或放化疗。内镜图像如下:






诊断结果


经白光胃镜+NBI+染色内镜联合+共聚焦显微内镜+ESD后病理综合诊断为:食管鳞癌。



总结



共聚焦显微内镜能进行光学断层扫描,获得细胞级别的高分辨率放大图像,可实时在体对消化道粘膜层组织结构做出即时诊断,使得消化道腔内的活体显微成像成为可能,达到“光学活检”的目的。通过共聚焦显微内镜对病灶可反复、无创进行全面精查,在不改变组织结构的情况下做出精准诊断,有助于后续进一步内镜治疗。
在本病例中,患者因“胸骨后烧灼感2周”就诊,结合常规胃镜+NBI+染色内镜下表现考虑为早期食管癌,进一步行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镜下可见“IPCL(毛细血管袢)数量增多,管径扩张,周围没有鳞状上皮排列规则形成的“光晕现象”;鳞状上皮细胞增厚,排列极性差,无由厚向薄逐渐变化的规律,缺乏成熟与分化;血管的增粗、扭曲,鳞状上皮细胞形态大小不一,聚集成黑色团块,荧光素钠渗漏。”结合共聚焦显微内镜典型特征,考虑为食管鳞癌。进一步择期行食管ESD治疗,术后病理考虑为“鳞状细胞癌,中-低分化”,与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结果一致。
相比于传统内镜检查,共聚焦显微内镜具备更大的放大倍数,基于细胞级的组织成像,可有效反映食管上皮粘膜层的组织改变,基于镜下典型特征,可精准诊断食管早癌,既为临床精准诊断提供强有力“武器”,又可为后续治疗计划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

者:杨小乔

审核:李  真

编辑:二  木

排版:月  半 

设计:杨天仲 

统筹:人之初


微知医学
连接消化科医生,用可视化活检术进行早癌精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