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艺术·思考人生·体悟生命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在阮班超先生的精神世界中,他暗潜的灵魂,总是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审美,将人的自我与自然万物的生命融为一体,来寻找精神家园的栖居。
他以形塑神的大走兽作品,将虎的生态置放在人的人情世故中,以虎喻入,来展现生命的状态。在他笔下的虎,就成为人的化身,人的精神,人的内涵,人的灵魂。可以说,他画的虎,究竟的是人的本体,人的灵魂,是以人的世界观,关照虎的自然状态,使虎类众生,成为自我心相中,人的精神实质与思想的写照。我非常喜欢阮先生的“虎”。他的“虎生相”,抒发的是人的“众生相”;他虎的神态,契合人的神态,符合自然生命的大观念、大境界。虽然人与虎有着形体及思维的差别,但万物有灵,虎的情境在他的笔下,却形成了一道人世的大风景。在生活中,阮先生对我们的关照,如师如父亦如友。他对老蔡的关心和照顾,更是有着别样的情感,他们之间的情谊,浓缩在30多年的时间沉淀中。而在这个过程中,阮先生在岁月的磨炼下,不断沉淀自己的文化素养,以至于淡泊、淡泊,再淡泊,如今甚至独居一隅,读书,画画,写文章,将自己的思想,通过微信向我们传递。他思想的深邃,认知的清晰,心境的淡泊,对人与生命的尊重,在我熟悉的人中少有。从他送我们乘电梯的谦恭态度,使我明白他对传统文化中的接人待物,信受奉行。蔡说:“我曾多次见他送别友人,直到客人消失在阮老师的视线中,他才转身回去。”这种做人态度,我不多见,连我自己也无法做到。但阮先生却始终如一的信受奉行。近年来,阮先生又将自己的视野,转向到山水。他对山水的理解,依旧是传统的、诗意的,画意隽永深邃,含蓄内敛。这也许是他生命的独特气质吧,就像他写诗写文,总是在郁勃的情绪之中,将自己的认知,通过诗意表现出来,将自己的见解,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是呀,明白事理与有碗饭吃就行,但有几人能做到?几人不贪婪?如今,看他沉浸在自己的山水画境中,以诗塑造着自己的人生,在淡泊中明志,在宁静中致远,使我想到生命其实就是在平平淡淡中的修行,觉悟圆满时,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1947年生于陕西西安。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家。2005 年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授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称号。曾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全国政协大礼堂、西安亮宝楼等举办过多次画展。出版有《阮班超画虎》《文化中国丛书·阮班超》《落英掇拾》《饲虎斋主阮班超》《阮班超中国画全集》等多部。
什么叫扇?几块竹片加上正反两张画面,这可能是对扇最为简单的定义。什么叫善?《说文》云:“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因之,固守本心,不事邪淫,是对善最为简单的解释。“集扇”即“积善”,“画扇”亦“话善”,集百扇,成大德,而以画话乾坤,乐之至也!扇“动”风起,清凉来;善“心”萌发,大自在。扇动,可为人带来丝丝清凉;善心,可为生命之本真体现。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有进退自如,隐潜抑扬之寓意。《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画扇,既是借“善”之丝丝清凉意,以艺术作为载体,现于小小扇面之上,从而形成扇子文化。“扇”“善”同音,文化风俗有谐音之习惯,故而,亦可转为“善之文化”。这样,必然呈现出中国传统人文之思想、情操及精神境界。扇中思绪,似言似语,摇曳生姿。在夏日炎炎之季,一扇在手,能乘清凉之风,可驱暑(腐)浊之气。既得高尚,又兼清静还显洒脱与优雅。正是真正风雅,而非附庸风雅,方生集扇(积善)之心,以全道德之意。 暑去秋来,时间变易,每每目睹诸位师友,凝神运思,画扇成图,不禁心澜波荡,触景生意。但见他(她)之绘制,笔迹滚动,心性流淌;涉笔得趣,落墨成画;以不同形式,现万象意境;以迥异物态,彰百千风韵。他(她)之用心或力不能逮,皆见画家内潜之学养,画外之功夫。《无常经》载:“世事无相,相由心生。”人之相貌,虽各殊异,然人之气场,与相无涉,恒定气场者,在乎其意,关乎其心。余之玩扇,既是对自心之叩问,也是对艺事之观察,缘画者之致意。见其精神风貌,各有殊胜。不由叹世人虽众,然命之幽渺,寻味精神层面者廖若星尘。如能找回精神家园,栖居灵魂,陶冶性灵,方为终极。今记录绘扇故事,是吾初衷,也是“尚善”之大义。至于书成,褒贬与否,任其所以,余并无多想。余之意,全在积善之过程。当然,万事有因,一切随缘!积善之旅,多遇师友,承蒙赐扇,感谢之余,以书为记。
如果你喜欢本文
请分享到朋友圈
▼
长按关注
一亩画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