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艺术·思考人生·体悟生命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随着交流的深入,可以看到他对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对山水画理论更是观点鲜明。他的青绿山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审美,在对青绿山水的解读中,将自己的认知与审美融入进去,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
我始终认为,艺术本该呈现给观者的是审美的愉悦,只有审美的愉悦,才能体现出上苍的慈悲。有幸观看万鼎先生作画,那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破墨,墨破色,那种色墨交融,水、墨、色互相渗化的过程,好似一对舞者在交响旋律中的舞步,华姿丰美,让人赏心悦目,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后来又参加了他在甘肃礼县的展览,看到他画面的宏大气势与磅礴浩瀚之境,感慨之余,想见一个大家艺术风采的超然,并在展览过程中,感受到观者对他的作品及对他艺术态度的礼赞。
万鼎给我画的那幅扇面是精心之作,他说“既然要画,就好好画”。那天,他用了近两个小时,完成了此画,尤其对细节的绘制,反复泼染,不断皴擦,极富耐心。这幅题为《满目青山夕照红》的扇画我珍藏于室。
我特别荣幸,在今年一度与万鼎先生的接触中,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什么叫扇?几块竹片加上正反两张画面,这可能是对扇最为简单的定义。什么叫善?《说文》云:“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因之,固守本心,不事邪淫,是对善最为简单的解释。“集扇”即“积善”,“画扇”亦“话善”,集百扇,成大德,而以画话乾坤,乐之至也!扇“动”风起,清凉来;善“心”萌发,大自在。扇动,可为人带来丝丝清凉;善心,可为生命之本真体现。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有进退自如,隐潜抑扬之寓意。《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画扇,既是借“善”之丝丝清凉意,以艺术作为载体,现于小小扇面之上,从而形成扇子文化。“扇”“善”同音,文化风俗有谐音之习惯,故而,亦可转为“善之文化”。这样,必然呈现出中国传统人文之思想、情操及精神境界。扇中思绪,似言似语,摇曳生姿。在夏日炎炎之季,一扇在手,能乘清凉之风,可驱暑(腐)浊之气。既得高尚,又兼清静还显洒脱与优雅。正是真正风雅,而非附庸风雅,方生集扇(积善)之心,以全道德之意。 暑去秋来,时间变易,每每目睹诸位师友,凝神运思,画扇成图,不禁心澜波荡,触景生意。但见他(她)之绘制,笔迹滚动,心性流淌;涉笔得趣,落墨成画;以不同形式,现万象意境;以迥异物态,彰百千风韵。他(她)之用心或力不能逮,皆见画家内潜之学养,画外之功夫。《无常经》载:“世事无相,相由心生。”人之相貌,虽各殊异,然人之气场,与相无涉,恒定气场者,在乎其意,关乎其心。余之玩扇,既是对自心之叩问,也是对艺事之观察,缘画者之致意。见其精神风貌,各有殊胜。不由叹世人虽众,然命之幽渺,寻味精神层面者廖若星尘。如能找回精神家园,栖居灵魂,陶冶性灵,方为终极。今记录绘扇故事,是吾初衷,也是“尚善”之大义。至于书成,褒贬与否,任其所以,余并无多想。余之意,全在积善之过程。当然,万事有因,一切随缘!积善之旅,多遇师友,承蒙赐扇,感谢之余,以书为记。原名杨小艳,生于商洛,现居西安。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人。曾编辑过《文化中国》《艺术观察》系列丛书等二十余部艺术类书籍及报刊。2022年出版《画扇记》第一季,2023年出版《画扇记》第二季。日常推广艺术家,撰写文章,并打理《一亩画》公众平台,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与文字。
如果你喜欢本文
请分享到朋友圈
▼
长按关注
一亩画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