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艺术·思考人生·体悟生命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第二次请武斌画扇,他爽快答应并言:“祝你写作不断,文思泉涌。”诚然,鼓励是最大的动力,也是一种认可,抑或是同龄人之间意识上的相投。
上次,他画的是“独钓寒江雪”与“寒石怪鸟”。这次,他画了一幅金蟾,一幅鳜鱼。金蟾傲立怪石,鳜鱼遨游江湖(虽然无水,但天地为水,宇宙为洋),高贵之躯,挺天立地。金蟾与鳜鱼,皆以墨色的洒脱恣肆,黑白灰的强烈对比,彰显出它们的精神。画面中,金蟾的四足坚实有力,趴抓在一块怪石之上,黑睛有神,雄视万方,睥睨荷塘。画家题款曰:“金蟾是招财瑞兽,自古有镇宅、驱邪、旺财之寓意……”
一幅画中,作者以金蟾寓意国人对美好之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美的寄予。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过,艺术家的艺术,应是塑造美好,鞭笞丑恶的。而他内心之清傲,画面之清奇,使我想起八大山人笔下的怪鱼怪鸟,圆睁怒目,笑看沧溟。
初见武斌,给我的感觉,虽然人很帅气,但话极少。慢慢熟悉了,便能从他的言谈中,听出他视见的雄阔,认知的丰富。在上一本书中,我感觉最得意的几句话,就有对武斌的一句描写:“空寂是一种情调,孤傲是对自我的忠诚。”今日再会,我感觉他画意深处所蕴育的空寂与孤傲亦然,只是多了一份深沉思虑。
因而,他画作给我的感受是他一直在思考,思考怎样去表现生活,表现心相,表现生命。看他一张照片面容中的深思与向往,看他轻含的抑郁,无不表明,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他内心的忧思。他画面所承载的元素很多,从人物到山水,再到怪鱼、怪鸟等系列,都在以不同的物象,构筑人相,来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在他画中,人隐藏起来了,但人的“内相”,却通过那些怪鱼、怪鸟,在表达着画家的内心世界,对生活的认同感与无奈感。
时代是什么?时代是一张张以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观念按下的快门,是一幅幅宣传机器组织的图案与一篇篇文字。时代对个体来说,是自我的脑瓜,在纷繁的影像与文字中,寻找关于自我内心深处,与这个宇宙与自我人生的对话,是善良真诚的大美与这个宇宙合频的通道,从而抵达自我内心深处,最美而真实的符号。
从武斌画中,他一直在寻找时代的气息,将不同的时代符号,融入记忆与画面。从《大河上下》《花雨漫天》《游园惊梦》《霍金的宇宙》等作品中,看到他在寻找不同时代的记忆与气息,寻找不同时代的生命氛围与意识观念,这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解构与重构,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在以自己的视域,寻找这个宇宙深处所潜藏的锦绣。因而,画家的笔墨是凝重的,凝重中有沉郁;对人物的再现是沉郁的,沉郁的无法化解那一丝欢愉。一切仿似含着淡淡哀愁,却又从哀愁中,看到了人们无奈的坚韧与不屈。人被时代裹挟,艰难生存,看似每一个人都在寻找,都在渴望,但都如黄河泥沙,被浑浊的水裹挟着向前滚动。而在裹挟滚动中,遇到阻碍后一丝难得的凝滞,却是它们最想要的休憩,这也许是它们快乐的来源。而无论是他的“鱼系列”,还是他的“文人画系列”等,都在这难得的凝滞中,将自己所要的气息展现,并且让这份气息化为时代影像,从而在思考中,以画图见证这个时代!
什么叫扇?几块竹片加上正反两张画面,这可能是对扇最为简单的定义。什么叫善?《说文》云:“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因之,固守本心,不事邪淫,是对善最为简单的解释。
以谐音言,“扇”者“善”也!
“集扇”即“积善”,“画扇”亦“话善”,集百扇,成大德,而以画话乾坤,乐之至也!扇“动”风起,清凉来;善“心”萌发,大自在。
扇动,可为人带来丝丝清凉;善心,可为生命之本真体现。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有进退自如,隐潜抑扬之寓意。《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画扇,既是借“善”之丝丝清凉意,以艺术作为载体,现于小小扇面之上,从而形成扇子文化。“扇”“善”同音,文化风俗有谐音之习惯,故而,亦可转为“善之文化”。这样,必然呈现出中国传统人文之思想、情操及精神境界。
扇中思绪,似言似语,摇曳生姿。在夏日炎炎之季,一扇在手,能乘清凉之风,可驱暑(腐)浊之气。既得高尚,又兼清静还显洒脱与优雅。
正是真正风雅,而非附庸风雅,方生集扇(积善)之心,以全道德之意。
暑去秋来,时间变易,每每目睹诸位师友,凝神运思,画扇成图,不禁心澜波荡,触景生意。但见他(她)之绘制,笔迹滚动,心性流淌;涉笔得趣,落墨成画;以不同形式,现万象意境;以迥异物态,彰百千风韵。他(她)之用心或力不能逮,皆见画家内潜之学养,画外之功夫。
《无常经》载:“世事无相,相由心生。”人之相貌,虽各殊异,然人之气场,与相无涉,恒定气场者,在乎其意,关乎其心。余之玩扇,既是对自心之叩问,也是对艺事之观察,缘画者之致意。见其精神风貌,各有殊胜。不由叹世人虽众,然命之幽渺,寻味精神层面者廖若星尘。如能找回精神家园,栖居灵魂,陶冶性灵,方为终极。
今记录绘扇故事,是吾初衷,也是“尚善”之大义。至于书成,褒贬与否,任其所以,余并无多想。余之意,全在积善之过程。当然,万事有因,一切随缘!积善之旅,多遇师友,承蒙赐扇,感谢之余,以书为记。
原名杨小艳,生于商洛,现居西安。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人。曾编辑过《文化中国》《艺术观察》系列丛书等二十余部艺术类书籍及报刊。2022年出版《画扇记》第一季,2023年出版《画扇记》第二季。日常推广艺术家,撰写文章,并打理《一亩画》公众平台,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与文字。
END
如果你喜欢本文
请分享到朋友圈
▼
长按关注
一亩画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