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6至1924年间,一场独特的艺术运动在欧美多个城市迅速崛起,这便是达达主义(又称达达派、达达、达达艺术、达达口号)。这场运动由一群年轻的欧洲艺术家发起,他们对战争的残酷感到厌倦,对现实世界感到迷茫和失望。他们对艺术的探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理性和文化规范,而是转向了虚无主义的精神追求。
达达主义的海报
雨果·鲍尔1916年7月14日在苏黎世第一届公开达达晚会宣读《达达宣言》
《长胡子的心》演出海报
《春天的舞蹈》,[法国]弗朗西斯·毕卡比亚,1912
《用达达厨房的刀子割开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时代》,[德]汉娜·霍克
《在森林中迷失的雕塑》,[法]汉斯·阿尔普
达达主义最初在瑞士的苏黎世诞生,之后迅速扩展到纽约、巴黎、柏林、科隆等众多城市。这一艺术运动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思想和态度的共识,而非单一统一的艺术风格。它的影响波及到了诗歌、音乐和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展现了其跨领域的广泛影响和多样性。
无题,[德]汉娜•霍克
无题,[德]汉娜•霍克
无题,[德]汉娜•霍克
无题,[德]汉娜•霍克
无题,[德]汉娜•霍克
无题,[德]汉娜•霍克
无题,[德]汉娜•霍克
无题,[德]汉娜•霍克
无题,[德]汉娜•霍克
一、反叛性
达达主义以其激进的姿态,尝试摆脱传统艺术形式和美学规范的束缚,以期探寻更为真实、本真的现实。其反叛性不仅鲜明地体现在对旧有艺术准则的质疑和挑战上,更在于对艺术本质与功能的全新诠释。达达主义坚信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它并非遥不可及的神圣之物,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艺术家们开始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日常物品转化为创作素材,通过现成品、拼贴等手法,将生活碎片转化为独特的艺术作品。杜尚的作品《L.H.O.O.Q》便是对达达主义反叛精神的绝佳诠释。他巧妙地在《蒙娜丽莎》这幅经典之作上添加了胡须,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意义。这一颠覆性的创作不仅对传统艺术的神圣地位构成了直接挑战,更深刻地反映了杜尚对既有艺术规则的深刻质疑与坚决否定。
《L.H.O.O.Q》,[法国]马歇尔·杜尚,1919年,油画
《大玻璃》,[法国]马歇尔·杜尚,1915-1923年,装置艺术
《咖啡磨,二号》,[法国]马歇尔·杜尚
二、非理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也随之泛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坚守浪漫主义传统的艺术家开始反思并批判这些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毕卡比亚便是其中的代表,他的创作不受任何主题的约束,而是跟随内心的情感与直觉即兴发挥。他善于运用废弃物品、现成品等材料,将它们以独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充满张力和创意的艺术效果。他的“透明作品”系列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运用玻璃纸和淡染进行即兴拼贴,展现了达达主义非理性的艺术魅力。
“透明画”系列,[法国]弗朗西斯·毕卡比亚,油画
“透明画”系列,[法国]弗朗西斯·毕卡比亚,油画
“透明画”系列,[法国]弗朗西斯·毕卡比亚,油画
“透明画”系列,[法国]弗朗西斯·毕卡比亚,油画
尽管达达主义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艺术运动,但它所蕴含的反叛性和非理性精神却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破旧立新的观念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为艺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