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高人|张敏杰:从凤起路238号到浩瀚路1号

教育   2024-11-09 00:03   浙江  


◆人物名片

张敏杰,中共党员,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学政治高级教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曾担任杭州高级中学年级组长、中层干部、副校长,先后获得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进入杭高以来,一直真抓实干,创新奉献,竭力将所负责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最好,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入校如家的温暖。

10月以来,争当秋日“气氛担当”的,当属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校园运动会。前段时间,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下简称“杭高钱塘”)秋季运动会圆满落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整场运动会担任裁判员的竟然都是学生——来自三个年级“冠军班”的88个学生化身裁判员,维持赛场秩序、讲解比赛规则、评定运动员成绩等。

我们专访杭高钱塘现任校长张敏杰当天,他正沉浸在运动会的热烈氛围中。说到“冠军班”,他嘴角不禁上扬,竖起了大拇指。他说,这个班是学校专门开设的艺体特长班,旨在为特长生提供更系统的专业培养和更科学的文化课教育。换句话说,就是为学生的梦想“提前”插上翅膀,精准助力。

△ 全体裁判合影

这类“不得了”的实验班,杭高钱塘还有多个,且各具特色。特别是“4+N”特色实验班这张金名片,吸引了众多杭城初中生家长的强烈关注。

那么,如此倾心打造的特色实验班,含金量几何?科创教育怎样生根发芽?因材施教的路子怎么走?且跟我一起,走进张敏杰的“教育故事”。





从教之初“动”了心


如果把一个人民教师的从教生涯看成一本书,那么张敏杰的这本书,已经很厚了,教书育人这条路,他走了很长很远。从教至今,他在教育领域耕耘了28年,从一名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一校之长。翻开这本厚重的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和他作为教育者的智慧和情怀。
1997年,张敏杰踏入凤起路238号杭州高级中学的校门,从此开启了与杭高“朝思暮想”的教育情缘。回忆起青年时期的教育经历,他感慨万分,特别是师父的引领,让初出茅庐的他感受到了包容与榜样的力量。
当时的政治老师林捷星,是张敏杰初入教坛的师父,是至今在他心中都十分有分量的人。“第一堂公开课我印象很深,因为我课堂节奏把握得不是很好,45分钟的课大概用了35分钟就上完了。”即便是聊起20多年前的往事,张敏杰依然感到一丝难为情,随后话锋一转,“我师傅给了我极大的包容,这种包容让我在面对教学中的困难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我很感激与敬佩他。”从后来张敏杰的迅速成长能够看出,包容对青年教师至关重要。

△ 张敏杰与林捷星老师的合影

“他的课堂我印象太深刻,可以说是行云流水。”张敏杰说,林老师的课堂就像一场愉快的对话,学生没有压力,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他对政治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非常深入,能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很喜欢他的课。”
这让张敏杰第一次对教育“动”了心:原来教育不是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和吸收知识。
除了生动的课堂、高超的教学水平,让张敏杰深受感染的还有林老师身上为人师表的教育家精神,“高山仰止,我一直都在跟随,践行老师的理念。”

林老师不光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十分投入,还非常呵护青年教师,愿意耐心指导、诚恳建议,“他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要求很高,还很注重纪律和态度。那时我才慢慢明白,教育是一份需要用心去经营的事业。”





班主任的“小”幸福

张敏杰与教育的关系,早在大学就开始了。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的他,本是高校辅导员的合适人选,可命运的齿轮还是转动了。

1997年,原本留校担任辅导员的他,为不远千里去“招才”的杭州市教育局吸引,经过双向选择后,他决定来杭州当老师,当高中老师。若是当初没有铁了心来杭州,那“故事”又是另一个版本了。

担任班主任,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张敏杰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他从教第二年就“破格”担任了理科班的班主任,后来得益于前辈的引领和帮助,他成长飞速,不仅处理学生和班级事务游刃有余,所带班级的成绩更是一路高歌猛进,让不少老教师刮目相看。

△ 张敏杰(第二排右六)

△ 张敏杰(第二排右一)班主任期间带班

不过,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的他直言,仍有遗憾。“我只做了四年班主任,这是我教育生涯中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张敏杰回忆说,他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比如态度不端正的、很调皮的、上课经常迟到的、贪玩网络游戏的,但他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在外人看来“最皮”的学生都很聪明,只是缺少一个引上“正道”的契机。

甘肃省通渭县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张敏杰就是这里生人。受家乡环境和父母教育观的影响,他从小就明白,学习成绩可以不好,但品行要端正,先做人再读书。这也是他一定要为这些“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使他们走上正轨的原因。

△ 张敏杰老家的书画

事实证明,张敏杰慧眼独具。二十多年后,这些学生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他们时不时还会联系他这个当初的班主任,聊聊教育热点和育儿趣事,满满的信任感和亲切感。

△ 学生回母校看望

班主任时间虽短,张敏杰却获益良多。他坦言,做班主任的成就感,有时候蛮简单的,“比如学生跟我亲近,什么事都愿意和我沟通,教师节送我一张贺卡等,都能让我开心,有种小小又充实的幸福感。”

在他看来,教育复杂而简单,是一个影响和熏陶的过程,想象当中的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都是不切实际的。“教育需要时间的投入,需要用心的陪伴,班主任能和学生更亲近,更了解他们的想法,很多教育理念也更容易在他们身上实现。”张敏杰笑着说。






△ 学生送的节日贺卡
诚然,正是这四年跟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经历,张敏杰深刻体会到,教师肩负着一种责任,一种能够对孩子一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责任。




青年教师成长“加”速器


90年代在杭高当老师,幸福感不言而喻,但“忐忑”的情绪也常常占据张敏杰的内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皆因他面对的是十分优秀的学生。“为了学习和提升教学理论和水平,林老师的课我几乎每节都听,一听就是三年。”他笑着说,批改作业不是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备课和上好课,以及怎么让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更具针对性。

据回忆,当时与张敏杰同批的新教师不少,难得的是,大家都愿意跟师父学习教学技巧,提升业务水平,办公室经常到半夜还是灯火通明的。“现在的青年教师也非常优秀,作为名校毕业生,他们不仅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还很踏实。”说起近两年招聘的新教师,张敏杰赞不绝口。

目前,杭高钱塘教师团队中,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70%,其中百余名教师毕业于北大、人大、浙大、复旦等顶尖名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班主任、省市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四十余人,形成了一支“学历高、能力强、名气大、梯度好”的师资队伍。

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5月份,短短半年时间,青年教师当中已有18人获市级及以上一等奖,特别是连续斩获杭州市第二十六届、第二十七届青年教师基本技能竞赛一等奖。这些成绩,是杭高钱塘“热爱教育事业、教学业绩突出、学术水平扎实”的师资队伍的侧影,也是张敏杰及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的缩影。
△ 青年基本技能竞赛(教师板书)

△ 吴霜老师参加青年教师基本技能竞赛
为了给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按上“加速器”,杭高钱塘搭建了多方平台——以“钱塘之光青年教师成长营”为载体,通过落实“新老挂钩”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建立技能研修坊、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等方式,助力教师实现从“职初、成熟、优秀到卓越”的阶梯成长。

△ 名班主任工作室

张敏杰认为,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更是不可或缺。“让我欣慰的是,这些青年教师自我学习力很强,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平台。”在培养过程中,他强调专家引领的重要性,“学校共享杭高集团优质的教学、教师资源,10多位省特级、正高级教师可以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他也鼓励同伴互助,每个备课组每周都会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案、统一教学进度和统一练习,特别是发挥青年教师在新高考当中的优势。同时,各个教研组还会定期展开教研活动,讨论教学疑难点,交流教学经验,打磨优质课堂,分享趣味生活。“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我们强调和看重的。” 

△ 集体备课

此外,学校还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比如组织命题说题比赛、“钱塘问课”教学展示、师生一起考试等。“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每时每刻要有自来水。”张敏杰说,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一定比学生“反馈”的多,教师不光要传播知识,也要与学生共同成长。

△ 做题比赛;钱塘问课




创校理念立足长“远”


作为“老”杭高人,张敏杰历经了自齐栋校长开始的6任知名校长,也见证了杭高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新篇章,特别是由他深度参与的钱江校区和钱塘学校的筹办工作。这也成了他教育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9年,钱塘江畔的钱江校区动工,筹建工作拉开序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敏杰感慨万千,“筹建过程充满了挑战,但最终结果是好的。”正如他所说,钱江校区起点和定位高,设计理念也较为先进,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拥有百年名校特质、现代学校特点和钱江新城特色的示范学校,是杭州教育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重要标志。

△ 杭高钱江校区

钱江校区的筹办,为张敏杰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这都为后来他参与筹办钱塘学校打下了坚实基础。10年后,也就是2019年春,张敏杰被任命为杭高钱塘法人,又接过了筹办钱塘学校的重任。

△ 筹建杭高钱塘

张敏杰深知,想要创办一所新学校,最先“立住”的应是办学理念和特色。于是,从整体的办学顶层设计到教师招聘、干部组建等,多个核心环节都经过了严谨思考和专业论证。

△ 杭高钱塘养正广场

如何确定一所新校的办学特色?要考量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是要能够长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被淘汰;二是能够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立足“以学生为本”的视角。这两点刚好与张敏杰长期以来的教育观不谋而合。他始终认为,教育是一项长远的事业,不能只看眼前的成绩,而要为学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于是,杭高钱塘秉承杭高“科创和人文并举”的办学理念,将科创特色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特色,致力于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卓越高中,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既源于百廿杭高的优秀传统,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 杭高钱塘科创中心

张敏杰认为,在当今经济社会当中,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同等重要,学校应当创造一个文理相融相通、科创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既能培养和锻炼科学思维,又不乏人文情怀,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行,“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立足,综合素养和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学生成长有“迹”可循

如今看来,这一创校理念是极具前瞻性的。当前,高校招生中大部分“理工农医”类专业均要求高中“七选三”必选物理、化学,杭高钱塘早就创设了这样的环境,为升学蓄能。与此同时,这也让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招生模式要求的较强的综合素养,得以在高中阶段及早、着重培养。




自学校开办以来,随着课程和活动的推进,钱塘学子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不断被激发,科创思维也得到了深度驱动,在各类科技竞赛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获全国、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奖项数十个,其中一等奖十余个。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杭高钱塘立足科创特色、发展科创教育的一系列探索。据张敏杰介绍,学校从空间、课程、活动、赛事等四个维度为科创教育做“加法”,拥有一流的实验室和学科教室百余间,打造了800多平方米的科创中心,下设智能智造部、创新实验部、钱潮创客部、深蓝天文部和峰谷气象部,联动打造科创教育沃土。

如何深耕科创教育、激发科创兴趣?依托创新设置的“4+N”特色实验班,诸如与贡院校区一脉相承的“吴自良英才班”“数学英才班”“人文英才班”和“综合实验班”,以及与高校等共建的“空天信(航空航天信息)实验班”“经亨颐(师范)实验班”“树兰(医学)实验班”“数智科技实验班”,都别具培养视角。

△ 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空天信”实验班

△ 与杭州师范大学共建经亨颐师范实验班

那怎样实现学生的具象化培养?将一群志趣相投的学生组在一起,围绕志趣、特长进行专项培养,衔接大学教育,从而兴趣早发现、目标早明确、动力早激活、专长早培养,实现学科综合能力+专项发展的完美结合。

说到这儿,张敏杰还讲了一个故事。2021年,杭高钱塘与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签约共建“空天信(航空航天信息)实验班”。当时,张敏杰问邓元院长,“开出这个班,你们投入很大,如果学生没有取得期望的结果,到时候你会不会失望?”

邓元的回答让张敏杰深受触动。“我们要培养孩子对航空航天的兴趣,若干年后,不是三年也不是五年,可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他能够从事甚至深耕这个领域,那就不算白做。”这番话,更坚定了张敏杰内心的想法,教育就是播下一颗种子,比如开设“空天信实验班”,通过创新创意、工程实践、科学探究和前沿普及四大课程体系,给一群有志于航空航天事业的学生播下梦想的种子,为他们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

如果学生对生命科学情有独钟,有志于从事医学事业,开展医疗研究,创新医疗科技,高一还可以加入“树兰实验班”。共建当天,郑树森院士还为同学们讲座,探讨医学类人才的培养,鼓励学医报国,学生深受启发。

      “树兰实验班”创新培养模式,致力于为医学类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近两年已有不少学生被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师大医学院等录取。





因材施教“永”不过时

办学短短五年,杭高钱塘不断累积实力,无论是师生发展、成绩荣誉,还是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各个维度都走出了令人振奋之路,在打造杭城高中教育新精品的路上从未松懈。

2020年9月,学校招收首届学生,当时还因首次招生就投放672个计划而引起了轰动。目前学校已经有两届毕业生,高考成绩如何?2023届、2024届均有学生被浙江大学录取,特控线、一段线上线人数远超预期,其中明远班特控线上线率100%,近百名学子被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国际名校录取。

从这些升学路径不难看出,在张敏杰的带领下,杭高钱塘将个性化培养贯彻始终。这个人人都想进的“明远班”,就是“个性化”培养的典型代表,它面向全校公开选拔,汇集“尖子生”和最强师资,实行小班制授课,开展精英教育。

其实,这与张敏杰初定顶层设计之时设想的一样,即在学生培养上,因材施教。确实,这永不过时。每个人当学生的路只走一回,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给他们一次“试试看”的机会。“我鼓励学生不被左右,做自己。”

为了让学生尽早找到与自己“适配度”高的赛道,杭高钱塘的多个特色实验班实现高一阶段全覆盖,只要是对科技创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师范教育等有兴趣的学生,都有机会尝试。可这会产生试错成本,面临升学的高中生耗得起么?

对此,张敏杰解释说,杭高的传统向来是给学生搭建各类平台,这与升学毫不冲突,甚至会形成一种助推力,“并不是所有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有很突出的成绩,但他们可能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取得不错的成就。”

因为有强大“外援”的加持,学科和专项实验班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课程资源和技术指导,这就为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提供了肥沃土壤——种子种下去后,无论发不发芽,无论是长成小草或是参天大树,都是他们该有的样子。

当然,如果学生发现所选“赛道”并不适合自己,可以适时退出,及时止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助力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业、职业、生活和未来,帮学生把关选科、志愿填报等,杭高钱塘不光给教师配备了由特级教师领衔的“杭高导师团”,还创造性地推进了“全员导师制”,打造师生发展共同体,实施成长合伙人计划,包含张敏杰在内的所有教师,都是学生的专业成长导师。

△ 全员导师制

杭高钱塘学校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德素养,重视全面发展。张敏杰说,创校之初,德育团队编写了校本教材《杭高钱塘学生99个小习惯》,从课堂纪律到生活细节,涵盖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还将“99个小习惯”开发成修身课程群,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习惯,“首先,我们培养习惯,后来,习惯塑造我们”,形成完美闭环。








浩瀚路1号,正是杭高钱塘246亩校园所在地。作为目前杭州主城区招生规模最大的高中,她位于钱塘新区的核心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既有烂漫的樱花、婀娜的郁金香,又有金黄的油菜花、淡雅的雏菊和摇曳的银杏树,四季皆是美景。

每每谈起杭高钱塘的办学经历,张敏杰都会拿出西北人的豪爽劲儿笑着说,“还是比较从容的”。这或许源于他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又或许是因为他掌握了那简单而复杂的教育规律。
如果将杭高钱塘看作一件艺术品,那张敏杰就是那个领衔设计师,他所主张的教育理论,得以在此落地生根,得到印证。“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我们所取得的所有成绩,得益于干部团队的高执行力和教师团队的高水平、强能力。”
在教育这片田野上,张敏杰守望了28年,他经历着耕耘的满心期许,也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和幸福。“我从教之初教的学生,现在也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了解了他们的近况,再回头看看,教育影响的远不止一代人。”
是啊,教育就是播种的过程,当种子埋进土里的那一刻,它的力量便不容小觑。







语文钱塘潮
语文,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


语文钱塘潮
语文,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