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游客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排队时因插队问题而情绪失控。一名女子在排队近三小时后,因他人插队而情绪崩溃,持续了12秒。此前,还有一名女子因超出“厕所卡”规定的20分钟时限而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并崩溃大哭。在紧张的工作会议中,因为同事的质疑而情绪失控?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情绪似乎成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但,这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我们似乎越来越频繁地看到情绪爆发事件,否因为现代人工作压力过大,容易引发成年人的崩溃?在电影院里,孩子外放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些确实让人情绪上头。这些事件凸显了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情绪控制的困难。无论是工作中的紧张会议还是家庭中的小争执,情绪失控都可能导致关系紧张和冲突升级。工作中,一个简单的项目延误可能引发一连串的指责和不满;家庭中,孩子不听话可能让父母感到沮丧和愤怒。为什么在高压力和高期望的环境中,人们的情绪如此难以控制?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绪,以避免在类似迪士尼乐园排队这样的情境中情绪失控?情绪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我们可以学习并掌握的技能。通过有意识地控制情绪,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情绪不仅是内心的自然反应,它们也可以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这里,我想推荐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甘于平凡的勇气》。这本书由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著,它提出了关于情绪和行为的深刻见解,帮助我们理解情绪不仅是行为的结果,更是行为的策略。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那将是多么强大的力量。你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还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就是情绪的力量,它可以是我们成功的秘密武器。《甘于平凡的勇气》中,阿德勒鼓励我们甘于平凡,但勇于面对挑战,用勇气和智慧去管理我们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他让我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与我过去的认知大为不同:情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例如,一位母亲可能会故意表现出愤怒,以让她的孩子遵守规则;或者一个销售人员可能会展现出同情和理解,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好感。在这些情况下,情绪被用作一种策略,以实现特定的目标。在工作场景中,一个项目经理可能会故意表现出紧迫感,以激励团队成员按时完成任务。这种紧迫感并不是因为项目经理真的感到焦虑,而是他知道这种情绪可以推动团队更加努力工作。同样,一个谈判者可能会故意表现出失望,以迫使对方做出让步。这些例子都表明,情绪可以被用作实现目标的工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情绪来实现我们的目标。这种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我们在社会和职业生活中取得成功。试想:你的情绪是一辆车,你是那个握着方向盘的司机,还是被情绪带着跑的乘客?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成为情绪的主人。当我们明确知道目标是什么的时候,就会选择更有利的方式和情绪去达成,而不是找理由说“因为我很愤怒,所以我才这么做”。这就是《甘于平凡的勇气》带给我的反思。
第一,行为不是在愤怒不安等情感的推波助澜下进行的,因而不存在对自己的情感束手无策的情况。除了感情之外,面对外力的强迫,我们也不会完全坐以待毙,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自身决定的。如果有的人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他们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才这么想的。第二,现在的不幸其根源不在于过去。如果向过去寻找现在不幸的原因,那么今后也无法获得幸福,因为不能够乘坐时光机回到从前。既然木已成舟,但未来的目标一定是可以改变的。不过改变目标的前提是具备改变自我的决心。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不幸的,可是有的人觉得尽管现在顾不上过得算不上幸福,但是照这样下去也挺好。如果你有“我要改变现在的自己”这样的决心,一旦打定主意,下一步就要知道如何改变,这便是后续的目标。每一个行为都在于改变自我,而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幸福。只要你愿意,你有幸福的勇气,那么你从此刻就可以开始幸福。在昨日的工作会议中,一位同事提出了一个颇具创新的想法,尽管遭遇了其他同事的质疑,但这位同事并未因此感到沮丧或挫败,而是在激烈的讨论中坚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他不仅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还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他人的质疑,并最终与团队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尽管大家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提出观点,但在不同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成果,因此他们提出的两种方法本质上都是为了加速目标的实现。在不同的阶段,观点会有所侧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方是错误的。这位同事之所以能够保持情绪稳定,是因为他通常具有很强的目标意识。他清楚自己为何要做某事或说某些话,不会因情绪波动而偏离自己的目标。《甘于平凡的勇气》这本书的作者,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人们的情绪并非由事件直接引发,而是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而表现出来的。人们首先确定一个目标,然后选择做或不做某事,接着考虑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这意味着人们并非被愤怒情绪所驱使,而是为了让别人倾听自己的观点而选择发火;为了获得同情而表现出悲伤。有时,人们会为已有的问题寻找理由,以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例如,一个人不想上学或上班,可能会找一些让自己和他人信服的理由,如前一晚熬夜导致失眠。尽管有时人们确实会有身体不适,但面对任何事情,人们总是先产生不想做的念头,然后为其找理由。每个人都渴望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而实现这一愿望的关键在于转换视角,从人们从未考虑过的角度出发。这意味着要跳出原因论的思维框架,根据目的论来思考。然而,由于人们习惯于依赖原因论,要掌握分析目的的能力,需要一定的训练。面对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暂停三秒钟,深呼吸,然后问自己:我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和目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自我反思练习,你将逐渐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情绪这一工具,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并以此引导情绪和行为,从而实现真正的幸福。只要愿意,拥有追求幸福的勇气,那么从这一刻起,就可以开始踏上幸福的旅程。相关阅读:
总是累的女性,承担了太多看不见的“情绪劳动”丨自我管理
破局:拆书家故事丨已婚有娃中年女性如何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突然爆发未必是管不住自己丨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