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淘淘妈又在骂孩子,声音很大,邻居都能听见她的抓狂。晚上在楼下我遇到他们母子俩,聊起来,淘淘妈说,今天骂孩子,骂完就后悔,让孩子下来玩会儿补偿下。她唉声叹气,说知道要跟孩子好好说话,也知道共情,可没说几句就顶起来。他借给同学玩具,还回来发现玩坏了,他直接来了句国粹(“卧槽”),小小年纪什么时候学会说粗话?这我还能不说他?结果就吵起来。爱学习的父母知道,做孩子信得过的父母,和孩子搞好亲子关系很重要,而想搞好亲子关系,学会“共情”沟通,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孩子不对的时候不能共情,意见相左的时候不能共情,他难过劝说也不是共情,他让你生气更不能共情……共情真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你有没有和淘淘妈妈一样的困惑?本来想拉近距离,也提醒自己注意倾听,要和孩子共情,看了很多书,听过很多课,但能做到真的好难!怎么能够放下家长权威,真正做到和孩子共情沟通呢?直到看到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它为我们打开共情的密码。
《如果父母这样支持我就好了》,作者是克里斯·瑟伯和亨德里·维辛格,书中说到在教育焦虑的大环境下,父母如何正确支持孩子,如何在不施加有害压力的情况下,推动孩子成功。作者主张温情教育,说到共情沟通,让人醍醐灌顶。共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一个概念,又被称为同理心或神入。罗杰斯认为,共情是一种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这种理解不仅是智力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共情是种沟通能力,意味着要无条件接纳对方的感受,表达理解。然而做到共情不容易,尤其在自身有情绪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多加练习。在《如果父母这样支持我就好了》中说到,如何通过共情做到温情教育。倾听感受、采用情感思维模式、扑灭情绪的火星、表达共情、安静倾听是增加父母温情的5种有效方法。
倾听感受是共情沟通的第1步,先认真听孩子说,不打断,不评判,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妈妈听儿子口吐脏话,立马阻止他,要纠正错误,却忽略了体会孩子的感受,为什么孩子会说粗话?他此时什么感受?是惊讶?生气?愤怒......这是打开共情的正确方式,而不是指责他不许说脏话之类的批评。这种模式,目标是通过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去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听到孩子说“国粹”,就想:他是什么感受?他是不是很生气?同学弄坏他的玩具,他会很心疼吗?平常没听过他说这样的话......情感思维模式以关注感受和想法为目标,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他怎么可以这么说?跟坏孩子学的吗?太不文明了......"绷紧的弦瞬间上线,我当然不允许他说粗话,但此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时候,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情绪脑上线时,思考脑下线,此时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引发冲突。淘淘妈妈也是在这步,虽然能体会到孩子生气,但更关注孩子的错误,作为家长,决不能姑息,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争吵和哭闹。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去指责他,他觉得你根本不在乎他的感受,不理解他。所谓的叛逆不听话,孩子就一一表现给你看,不但问题解决不了,孩子还觉得很委屈。所以,先倾听感受,放下对错的评判,将关注点集中在体会其感受上,这种情感思维模式,是共情的必须条件。当我们看到孩子不对时,可能立即火冒三丈,比如孩子说脏话、不诚实、不写作业或者跟你有不同的意见等等,你会很生气,这样就没法共情。还有本来共情了他的感受,他还没完没了,或者没正确理解对他的感受,他更有情绪,冲你发脾气,你的火气就上来了,共情失败。这时要注意觉察自己的情绪,我现在是什么情绪?能解决问题吗?当你意识到自己有情绪,告诉自己“冷静一两秒”,熄灭情绪的火花,做到这点很难,需要不断练习,觉察情绪调整情绪,形成习惯,才能“扑灭情绪的火星”。当淘淘妈妈听到孩子说脏话的时候,情绪瞬间点燃,这还行?学坏了!立马火冒三丈,“怎么可以说脏话,再生气也不许说!”接着逮着孩子的毛病批评孩子,暴力教育上线,冲突在所难免。当发现有情绪时,提醒自己“冷静一两秒”,什么也不做,保持冷静,扑灭情绪的火苗后再交流。在倾听时,努力体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后,要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让孩子知道你懂他。这里有个几乎万无一失的做法,让你每次都能做到共情,在说出你想用来表达共情的话之前,检查一下你要说的话里有没有描述想法或感受的形容词,还有其他表达共情的方式,但首先要掌握这种以形容词为基础的方法。
回应孩子前,先检查有没有表达共情的形容词,譬如失望、开心、难过、遗憾、生气、困惑、好、坏等,比如:表达后这里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你有可能体会的不对,孩子不是生气而是惊讶,或是别的感受。请孩子纠正就是了。这里注意,表达共情后,很容易想给孩子解决问题,结果导致冲突,孩子还觉得你不理解他。“看能修就修修,不能修就扔了吧。”(立即解决问题)这时你很生气,哭得心烦,“坏就坏了,那怎么着呀?你还没完了,作业还没写呢!”共情沟通失败。对于解决某个问题,你可能有一堆很棒的主意,但要建立联结(人们感到难过时,这远比解决问题重要),你就要首先共情,然后等待给孩子时间去思考回应,然后你会有时间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果他们不能自己解决的话(多数时间他们都能),但只能在他们觉得自己被理解之后。
不急于解决问题,要先共情,共情后耐心等待,等孩子缓和情绪后思考回应,有情绪时需要先平复情绪,才能理智思考。“你很喜欢这个玩具,没想到他给玩坏了,确实让人生气。”不急于解决问题,等待孩子回应。“就是,怎么这么不小心。”(继续共情,表达理解,耐心等待孩子平复情绪。)“他上回来咱家玩儿,知道怎么玩,怎么会弄坏呢?是不是把零件给组装错了?”孩子开始思考。在认真检查几遍后,跟对方打电话,问有没有零件落在他家,孩子在解决问题了。在你急需想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耐住性子,继续共情,等孩子平复情绪后做出思考和回应,需要你帮助,你再提供建议,如果不需要,不要硬给,也许孩子自己就解决了问题。很多家长关心则乱,容易在这里出问题,如书中所说,简单共情后就急于给方法处理问题,孩子没平复情绪,时机不对,孩子不接纳,于是产生冲突。安静倾听,耐心等待孩子思考后的回应,不需要你出主意时不要自以为是给建议,给的方法不对,意见相左,也容易起冲突,还让孩子感觉并不真正理解他,尤其对大点的孩子来说,相信他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急于给观点,不妨先听听孩子怎么看。温情教育替代压力教育,在当下内卷的大环境下,家长能给到孩子温暖的陪伴和支撑,要学会共情沟通。倾听感受、采用情感思维模式、扑灭情绪的火星、表达共情、安静倾听,这五个方法,可以单用也可以结合用,需要经常练习,形成习惯。你平常如果有做不好共情沟通的时候,通常在哪个方法上没用好呢?欢迎留言评论,也希望接下来刻意练习这个技巧,让我们学会共情沟通,获得孩子“心灵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