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粗心马虎错题多?原因原来在这里!(老师转给家长)

教育   2024-11-18 07:02   重庆  


转载|“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微信公众号


“把6看成了8,小数点少了,写少了运算符号,把答案B写成了D,写数字10,写了1却忘了0”......数学中出现的“马虎”会经常发生在孩子身上。

其实,像这样的情况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特别常见。
孩子不专注、粗心的行为背后,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孩子为什么总是粗心马虎?
孩子常见的8种粗心的情况:
1. 忘记写名字
2.题目不看完就开始写
3.看错题意(例:6看成8, 小于看成大于,“从小到大”看成“从大到小”等)
4.平常会,考试就不会
5. 教过了,还是错
6. 做完不检查
7. 漏字、漏行、没看到(例:居然没有看到背面还有题目)
8. 都算出来了,但居然写错了(例:521抄成了512)
那么,导致这些“粗心”问题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第一,是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导致,比如孩子注意力差。
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进行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
第二,则是心理暗示导致。
生活中我们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粗心、马虎时就会不问原因,先是劈头盖脸地一阵批评,还会反复说:“你怎么那么粗心、马虎。”这就会给孩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孩子的不良习惯导致的。
其实,学习上的细心习惯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有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立性,很少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做事,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也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不拿马虎当回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让孩子没有主动意识去克服,是一个态度问题。
这样“马虎”成为了一种不良习惯,其影响的将不仅仅是数学,还有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虎”的应对方法有哪些?
1. 认真检查,养成习惯
做完作业或答完试卷,让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每道题,精力高度集中,对于每个因马虎出现的错误,分析原因,可用红笔做上记号,这样可以反复提醒,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 互相监督,共同克服
邀请同学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互相检查、监督对方的马虎问题。彼此之间还可以有个小“竞赛”看谁做题的正确率高,谁最先最好地克服了马虎。
3. 多做多练,游刃有余
尝试多练习计算类题目,提高自己的口算笔算能力,可相对减少马虎出错率。多见题多做题,掌握各种各样题型的解法,才能“处题不惊”,从容镇定,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克服避免马虎,检查错误。
4. 先求准确,再求速度
做题想好方法和思路后,心平气和,不慌不忙,全神贯注,认真仔细地看待每个符号,不要想当然地省略步骤,尤其是在还不够熟练的情况下。在此基础上再锻炼速度,需要记住欲速则不达。

面对孩子的“马虎”
家长如何看待、引导?
学习是件需要精细处理的事,需要动用智力、兴趣、毅力和情感等共同协作完成,单一的“认真”不存在,也不可能完成这样复杂的事件。
家长对待“马虎”也无需如临大敌,而是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认真检查、反复测算等,这样便会事半功倍。由于人的注意力有限,儿童的注意范围更狭窄,能量十分有限,如果把注意力投注在对错问题上,也容易无暇顾及思考和探索。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一个孩子一再地因为马虎挨批评,他会在潜意识里自动降低自己的智力水平,让自己真的不会,以逃避失误带来的指责。这种逃避的后果,不但阻碍了他的智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自我认同感。
减少对于孩子“马虎”问题的批评,更多地给予他们调整的方法。经常批评孩子马虎,是一种贴标签行为,会给孩子一种负面强化,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这种自我心理暗示十分强大,会影响到他的行为表达,真的变得越来越粗糙,这又会招致家长越来越多的批评。尽管出于家长的压力,孩子会屡屡保证以后不马虎,但在潜意识中会反抗这种要求,产生情绪上的逆反。
孩子的“马虎”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是他们走向精细必不可少的提示。作为家长,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马虎”问题,积极地帮助、引导,相信不久这个小困难便不再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绊脚石”了。

来源 | 光明少年杂志转自猿心、父母学堂、e学堂等
责编 | 阿宽
排版 | 阿宽
商务 | 陈老师 135946943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 |  xingjiaoshi@dett.cn

《星教师》开通视频号啦
欢迎扫码关注▼
每月不定期更新……

扫描图中二维码订阅▼

星教师
重新定义未来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