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雕琢了我教育生涯的宽度与厚度

教育   2024-11-11 07:05   重庆  

作者 | 夏永立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吴昌硕实验学校


经常有朋友问我:“您发表了近500篇教育教学文章,教育写作不累吗?”我从来没有将教育写作当作一种负担,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让我品尝到创造的乐趣,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不断提升我生命的宽度与厚度。


1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

我的很多教育写作的灵感来自阅读。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周易》,因为它让我形成了“简约而不简单,深刻而不深奥”的深度课堂教学主张,进而有了“简约、深刻、创新、灵动”的教学风格,对我的教学思想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周易》这本书中,我悟出了“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将哲学思想移植到自己的数学课堂中,进行创新实践研究,写出了《简易变易不易》一文,很有独创性。

其实,很多数学知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阴阳相生的,这就是“你也存在,我也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我还以“分数乘除法和比的应用题练习”一课为例,写出了《阴阳相生:深度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此外,我还喜欢进行批判性阅读,不盲从作者的观点。在阅读他人的文章中,我会进行反思,迸发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时候,就可以将自己的教育见解表达出来,与一线教师分享交流,进行智慧碰撞。


2
好文章是“想”出来的

我喜欢奇思妙想,生活中见到的一幅画,看到的一个雕塑,听到的一首歌,都会触发我的思考,从中获得启发,进而联想到教育教学。

我从断臂维纳斯雕像,想到“残缺”的数学学具。于是,《创新教学设计,让操作更精彩》一文就自然“孕育”了。

有一次,我在书房里一边品茶,一边沉思。一杯水,让我想起了一节课。我从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属性、杯子材料的厚薄以及水有无杂质,联想到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案例,写出了《一节课,一杯水》的创意教学文章。

还有一次,我看见朋友圈中的一张照片,一所学校举行期末总结会,大家围坐在一起,汇报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成果。由这张照片引发了我的新思考,学校期末总结会是否可以开成教学成果汇报会、教师才艺展示会、学生学习交流会、疑难问题诊断会呢?很快,《把学期期末总结会开成“四个会”》这篇文章的雏形就在我的脑中形成了。其实,我没有做过校长,只是善于思考,能够站在校长的角度去思考教育问题,就会有许多创新的观点。

我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却经常接到教育杂志编辑约我写卷首语的邀请。别看卷首语的字数不多,但对语言文字的要求特别高,既要有价值,还得有思想深度,最好能引起一线教师的思考,这其实就是写作积累与经常思考的体现。



3
好文章是“听”出来的

名师都有经典的课例,总有可圈可点的教学环节,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品味。我特别喜欢听著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每次听完课后,总能带来一些独特的思考。只有及时进行课堂记录,深入剖析,才能写出有独特思考的文章,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从名师的课例中得到启示,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听名师的课,我牢牢抓住课堂中的“亮点”,从名师的教学细节入手,多角度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名师的教学特色。例如,在听了吴正宪、刘德武、徐斌、潘小明老师的数学课后,我被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深折服,选取他们经典课例中的精彩教学片段进行赏析,由此发表了一系列课例教学片段赏析文章。

此外,还可以对名师的一节完整课例进行深度研究。我曾经听了特级教师顾志能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课堂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立刻从关注数学素养、刷新学习方式、改写教学思维三个方面入手,写出了一篇5000字的文章,酣畅淋漓地进行了表达。


4
好文章是“做”出来的

许多教师认为,教师如果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教育写作上,会没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学生,从而影响本职工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在我的眼里,教育写作不是不务正业,而是要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十年来,我专注于数学深度课堂教学研究,不断进行理论升华,写出了一系列研究文章。我把课堂教学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虽然每个时期研究的视角不同,但都是围绕深度课堂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第一阶段,我探索出了深度数学课堂实施的“四部曲”,写了《追寻深度数学课堂》;第二阶段,我将《周易》的哲学思想应用到深度课堂教学研究中,写了《阴阳相生:深度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第三阶段,我将生物科学中的基因学术成果,应用到深度课堂教学研究中,写了《以“基因”观处理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追寻深度数学课堂的“DNA”》。

现在,我每学期都会开发新的课例,上完课后也及时整理、总结,形成课例研究文章。这样的文章,是真正“做”出来的,更有生命力。



5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

一线教师可以从写教育随笔、案例反思、教学赏析、教育叙事、课堂故事起步,写出创新之处,写出深耕细作之处。

此外,对于教育写作,一线教师要学会关注教育热点。例如,“双减”政策实施后,我对此进行了实践,最终写就了《“双减”:学校要做好“加减混合运算”必答题》《课后服务,期盼更多的正能量》《学校要给作业“赋能”》等文章;2022年,数学新课标颁布后,我围绕教材中新增教学内容的教学探索,进行课标新理念的案例解读,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发表了一系列与新课标有关的研究文章。教师不要盲目跟风,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学会“冷思考”,所以,我还写了《翻转课堂的热现象与冷思考》《“双减”热的冷思考》《“大单元”教学热的冷思考》。

当然,写好文章也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一篇好文章,要注重实质,有内涵和思想,还要美化形式,让文章“靓”起来,有高颜值,才会更有吸引力。

首先,论题要“小”。文章要做到“切口小”,才能够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富矿”。在一次公开课中,我执教“认识线段”,上课时,我将一个学生“抱”起来,定格成美丽的教育画面。教师巧妙借助坐着、站着、躺着三种动作,进行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本质特征。后来,我聚焦这一精彩画面,从数学知识理解、课堂资源生成、教师教学智慧几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这一“抱”的风采》,让读者从“小文章”中,能够洞察出教育的“大智慧”。

其次,案例要“活”。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先后采用了“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我结合这节课,对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观点。这样,《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一文就呼之欲出。

最后,论证要有“力”。文章中的案例与论点相契合,才能和谐统一。教师写文章,要找到一个“创新点”,才能让一篇文章“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实、人实我深”;教师还要寻找一条“逻辑线”,让教学文章科学严谨,符合逻辑顺序,才能真正形成“表达面”,让读者更加清楚和明白作者的教学见解。


6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怎么看,都是完美的。我经常将自己的文章发给编辑朋友和专家学者,虚心听取他们的修改意见,再不断进行加工完善。教师写完文章后不要急着投稿,要学会冷处理。过一段时间后,看看文章中的观点是否科学严谨、结构是否层次分明、材料是否典型适切、语言是否达意简练,再进行精雕细琢,给文章“整容”。

现在,我也有一个很好的教育写作习惯,就是投稿前保存好文稿。等文章发表后,将其和原文进行对照,看看编辑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和调整,思考其背后的加工意图。这样,在文章修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中,不断提高了我的教育写作能力。

当然,好的教学文章,未必有统一规范的格式,但应该有自己鲜明的教育写作风格,能够自成一家,形成自由“体”。教师要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你的研究一定会不断深入。这样,有学术含量的教学论文就会自然“孕育”。


来源 | 本文摘录自《星教师》杂志2024年10月刊“教师表达素养”,作者 夏永立

责编 | 阿薇
排版 | 阿薇
商务 | 陈老师 135946943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 |  xingjiaoshi@dett.cn


《星教师》开通视频号啦
欢迎扫码关注▼
每月不定期更新……

扫描图中二维码订阅▼    

星教师
重新定义未来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