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无声” 历史“有声”

文摘   2024-05-31 15:10   上海  

文物“无声”

历史“有声”

市级课题

《基于文物资源的高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

研讨会简讯




2024年5月31日,静安区历史学科带头人、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郝海萍老师携市级课题《基于文物资源的高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全体组员以及学校全体历史教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就课题的推进展开研讨。



研讨会的上半场首先由课题承担人郝海萍老师对课题的核心概念与目标再次进行解析与强调,并对课题的具体实施与分工进行协调安排。接着课题组成员,来自上海市位育中学的李倩夏老师基于课题对目前所设计的学习结构图开展解读并就课内外文物的运用进行了案例分享。



研讨会的下半场邀请到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的吴笛老师开展专题讲座《文物素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的应用》。吴笛老师对课题组现阶段成果《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课内文物资源利用的教师指导手册》表示肯定,称该手册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中的既有材料,多角度、立体性地挖掘了文物信息与价值,呈现了多个利用文物设计教学片段和作业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吴笛老师还进一步指出了课题组接下来亟需解决的问题,即如何从大量文物之中择选、归纳特定观察文物、分析文物以及利用文物的角度和方法等。之后,吴笛老师为课题组分享了一系列高中历史教学之中利用文物素材的常见角度。一是看外观,包括文物造型、纹饰、各部分结构以及画面的布局;二是看器型与功能,如各个时代文物主要类型的变化、各个文物所属功能所反映的时代变化等;三是看铭文,如怎样通过何尊铭文、大盂鼎铭文来挖掘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在周初时期的巨大影响;四是看技术,如可通过合金的比例、五大名窑的制作工艺、青花瓷的色料配比,勾连同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五是看流传,可用跌宕起伏的文物故事寻觅这一文物的分析角度。最后,吴笛老师分享了文物素材使用的一些技巧。第一,不要“为用文物而文物”,文物的使用需与内容主旨相呼应;第二,虽将文物作为素材,但最终落脚点应跳出文物本身,窥见更大的时代;第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广泛搜集文物素材。



研讨会结束之际,课题承担人郝海萍老师携课题组全体成员、学校全体历史教师对吴笛老师的讲座与倾情指导表达衷心感谢,课题组成员得以明确课题目前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未来课题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郝海萍老师表示将根据吴笛老师的指导,带领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整合今天的研讨感悟,修改优化之后的研究规划,从而推动课题研究更加扎实深入、富有成效,让“无声”文物诉说“有声”历史,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的有力号召。




上海市彭浦中学

供稿: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 吴心怡

上海市彭浦中学 张怡洁

编辑:张莞萱

校阅:张怡洁

审核:陆秀芹 朱竹筠

上海市彭浦中学
学校形成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真博爱、睿智大气”的风尚和 “理想远大、学有所长、举止文明、身心健康”的育人特色,“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