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新”
2024学年第一学期公开教学周
围绕“静安教育学术季·第九季”的主题——“定力 活力 创造力”,让教育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力和生命力,上海市彭浦中学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背景下,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生态,激发学生发展活力,探索突破的途径、策略与方法。学校教学管理中心精心组织了学校公开教学活动,主题为“激活课堂 践行‘双新’”,于2024年11月11至11月21日开展,并于11月22日开展了教研组评课活动。本次活动共展示了18节精彩纷呈的课,包含了基于跨校项目的课堂展示活动和校级公开课。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学校教学工作扎根常态教研和日常教学,提炼并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研路径。其中,上海市彭浦中学“九步”教研法,是以实践课为载体,通过调整实践课视角,建构出渐进、连续的教学改进系统,逐渐形成了契合彭浦中学学情的常态教研机制。基于“九步”教研法的实践课有以下几类:职初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班展示课;行政团队深入课堂调研听课活动;与外省市教研团队交流活动;基于跨校项目的课堂展示活动;市区校级公开教学展示活动等等。
跨校项目
“基于多维智慧课程的高中英语培优”
教研活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陆远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杨静宽
邵方恬老师、柴修婕老师和张敏老师分别开设了公开课。上海外国语大学陆远和杨静宽教授参加了听课和教研活动、并进行了指导和点评。
左右滑动查看
上外大教授点评
邵方恬老师的课Guidance on the oral test高考口语题型中的情景提问和讲故事两个部分展开,课程设计层层深入,从易错点分析到学生自主总结 tips 和 steps,目标明确,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高考口语考试的技巧。邵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题目和活动,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围绕关键词提问、注意时态等问题,使学生在提问环节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在讲故事部分,从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到添加情感、对话和转折等元素,让故事更加丰满,提升了学生的故事讲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如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问的 tips 和讲故事的要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邵老师还运用了 AI 技术,如让 AI 生成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练习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柴修婕老师的课The Natural Garden采用逆向思维设计,从小说要素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目标明确,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同时引发学生对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柴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导入、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词汇猜测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如让学生自己猜测词汇意思、分析段落重点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柴老师还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张敏老师的课Future living教学目标明确,且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来帮助实现这些目标,完成度很高。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十分流畅。张老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利用分析文本特点,推断作者态度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张老师能够以教材为依托,同时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从文本已知信息出发,进行分析解读,最后要求学生自行思考,归纳文本内容。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倡导自主探究 彰显主体效能
在本次公开教学周活动中,老师们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赋予学生更多表达和交流及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营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共思共情的“学习共同体”。
江小枝老师的课《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腐蚀的概念、掌握金属腐蚀防护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港珠澳大桥防腐等实际问题。问题设计逐步深入,从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回归生活。课堂设计中,充分利用所学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建构模型,不断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文献数据提供证据,充分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化身工程师解决工程防腐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曹有祥老师的课题为《力的合成》。首先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方法,其次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悟到多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由一个力等效替代,从而引出力的合成问题。接着,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最后,通过实例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陈敏老师的课《统计估计》引导学生用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进行整体参数的特征估计。在学生自主活动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给出的样本数据自主分组处理,在个性化学习平台(墨水屏)上作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投屏进行展示。同时,用Geogebra的动态课件展示了同一组数据不同组数的直方图变化过程。在合作学习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高弈宁老师的课《伙伴平衡木》以人际相处特质理论及沟通双赢协同范式为理论基础,鼓励学生探索交往中因差异造成困扰的解决之道,促进其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平衡。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以森林比喻人际社会,采取剧本演绎、小组讨论、自主表达等多样方式,由模拟情境转向内化自我的活动,层层深入以期提升学生悦纳差异、积极沟通的能力。
王楠老师的课《函数的单调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函数单调性的规律,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此外,课堂上还注重数学语言的内化和逻辑推理素养的提升,通过符号语言和图示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生活离不开电,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是电学重要的理论基础。王俊杰老师的课《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首先依据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师生共同推导得到串联和并联组合电路总电阻的表达式,体会等效替代思想在物理中的运用。继续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匹配规律分析得出组合电路电流和电压,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巧设问题情境 拓展学习空间
老师们在课堂中通过巧妙的方式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场景,为学习活动开辟了更广阔的范围、维度或可能性,促进学习拓展与深化。不仅打造出一个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课堂,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章利亚老师的课《人类遗传病可以检测和预防》以脊髓性肌萎缩症SMN疾病为情境创设任务和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遗传图谱,判断不同人类遗传病的特征和规律,激活思维。本节课创造性组合教材内容:把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和检测预防进行组合,注重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分析遗传图谱,判断不同人类遗传病的特征和规律,激活思维。学生根据背景材料和所学知识,发挥创造力,针对不同人类遗传病给出适合的预防措施和建议,并树立正确对待人类遗传病的观念。
赵秋月老师的《家庭与婚姻》单元复习课:通过议题的选定、典型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开展、问题链的引导,梳理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通过小组探究互动,结合法律资源,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家庭婚姻中的财产问题;通过情景演绎、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让学生理性的看待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最后,真正的律师现“视频”说法,给学生建议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于景山老师的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深入探索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课堂通过情境创设引入主题,结合史料分析、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之处。亮点之一是巧妙运用多元史料,包含史书文献、出土文物、诗歌等,引导学生理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和职能,探讨其历史意义与创新之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历史思辨能力。亮点之二是结合跨学科视角,以白居易的生平为线索串联课程,运用诗句分析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的演变,激发学生建立跨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提升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
黄萌老师的课《拿来主义:破立结合的批判之道》,创设了1934年鲁迅根据新闻在报纸上发表时评的情境,并结合学生现在看到新闻之后在互联网上发表时评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杂文的创作过程及文体特征,同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鲁迅的时评类杂文能历久弥新。
马昱川老师的课充分利用了社区场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本节课的主题——足球斜传直插“二过一”配合,通过足球游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真实的比赛情境设置学练内容,在技术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到情境练习,通过“学练赛”让学生真正可以将所学的技术运用到实战中去,解决比赛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中通过模拟中路进攻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跑动创造传球空间并把握传球时机,在体能练习环节,运用一般体能结合专项体能的“体能大循环”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平衡以及力量。
探索深度学习 建构高阶思维
深度学习需要打破浅层的目标设计,找准新知学习的生长点与发生线,构建能力目标体系。采用问题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开展式学习、建立知识关联以及迁移与应用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推进深度学习并促进高阶思维的建构。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还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本次公开教学周活动中,老师们做了可贵的尝试。
陆辉老师的课《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亮点在于采用了提问式总结与校本个性化学习平台(墨水屏)的结合,推进深度学习。在完成本主题“对流层”这一最重要的知识点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有效巩固了所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将“地”与“理”紧密结合,层层剖析“对流层”的相关知识点,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白云老师的课——理想与思考:《阿Q正传》与《边城》联读。在本次比较阅读中,白云老师抓住人性的美丑让学生去对比分析未庄和茶峒两地乡情的差异,从人物命名、社会习俗和矛盾冲突中深入探究《阿Q正传》和《边城》两部作品,进而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探究鲁迅和沈从文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与思考以及共同点:呼唤美好人性,强健民族体魄,建设理想社会。课堂上,学生积极展开小组讨论,结合预习学案自主归纳总结,小组成员一起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结合文本发表新颖观点。
顾敏仪老师的语文课开创性地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雷雨》和选修上册的《复活》的节选文本进行跨教材、跨文体、跨国度的比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中俄文学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实现有效的深度阅读。在推进课程时,顾老师通过听、说、读、悟、写等多重方式探索出“审判与拯救”“良心与自救”“复活与毁灭”等问题的实质。在共同研习中,顾老师通过心理变化曲线图、翻转课堂等设计引导学生还原生活情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以阅读体验审度人性,从而叩问自我内心的道德标准。
汪婉琳老师的课《函数的奇偶性》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数学表达能力;通过图像观察与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奇偶性的几何意义和代数特征。此外,汪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地探索奇偶性的规律,并重视符号语言的使用,帮助学生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研组评课活动
本学期公开教学周活动成功落下帷幕,开课老师们精心备课磨课,展现出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内容,各教研组老师们积极听课评课,进行跨学科学习交流。开课后进行的教研组评课和各层面的专题教学研讨,形成校内教研交流活动链,进一步推动了各学科的深度教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优化学校特色的教研路径,提升教学质量,夯实立校之本,为打造出契合彭浦中学的教研生态而不懈前行!
点击视频回顾课堂精彩瞬间
上海市彭浦中学
撰稿统筹:教学管理中心
摄影:张莞萱
编辑:张莞萱
校阅:高闽
审核:陆秀芹 陈佳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