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与语文学习
上海社联“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讲座
暨上海市彭浦中学“彭博”大先生讲坛
2024年10年18日下午15:40,上海市彭浦中学“彭博”大先生讲坛与上海市社联合作举行的“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第十四季)于学校四楼大礼堂开展。本期主讲嘉宾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徐默凡教授,活动由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李芳主持,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及语文教研组老师们齐聚聆听《流行语与语文学习》主题讲座。
主讲嘉宾——徐默凡
徐默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现代汉语教研室教授,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语文学会、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理事,《当代修辞学》编委。
曾获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主持《语言学概论》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
在语言研究和语文教育研究领域深耕多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一项、教育部社科项目一项。出版《网络语言新论》《语文与思维》等书籍多部,在《咬文嚼字》杂志主持专栏“网言网语”,撰写专栏“社交新风”,在《文汇报》“文艺评论”版撰写专栏“流行语观世界”。
流行语的迭代与变化
流行语作为一种无法回避的语言现象,在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通常反映了社会文化、时事热点与流行趋势。徐教授首先列举了近几年他所撰写关于“流行语”的文章被选为中高考模拟试题的范例,引出流行语与语文学习的关联。他以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流行语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演变发展史,指出流行语的迭代与变化映射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性。
语文学习中流行语的鉴别使用
徐教授引用鲜明特色的实例,介绍流行语可大致分为社群隐语和大众流行语。社群隐语是特定群体内部用于增强归属感使用的词汇,而大众流行语则是社会成员共同使用的词汇。他建议学生们鉴别其是否具备语言趣味和社会心理反映,避免使用脏话詈语、网络亚文化隐语黑话及字母拼音缩写,择其善者而用之。
利弊分析视角下流行语的研究价值
徐教授进一步与同学们探讨流行语的利弊:一方面,流行语以其幽默诙谐、趣味十足的丰富词汇,推动了语言创新发展,也增进了人际互动的交流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语义的泛化和二元对立,词汇虽生动,但不免过于简化或充斥极端个人情绪的表达。他呼吁同学们在使用流行语时注意区分性质,判断功能价值,注重语言规范和文化理解的平衡,加强自身对语言的理解深度和表述广度。
互动问答
徐教授在讲座的尾声抛出问题——相较于以前我们说小孩子“大哥哥”、“大姐姐”,当下流行的是“小孩哥”“小孩姐”这样有趣的称呼,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二1班王子萱、高二2班王一帆、高二3班赵弋和语文学科任璟悦老师分别发表看法,认为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对审美形象评价标准的转变,也是年轻化社会观念的反映。
赠书合影
互动问答后,参与的师生们登台接受徐教授赠书并合影留念。
讲座感悟
流行语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徐教授深入浅出的讲座,带领同学们了解社会观念的演变,见证流行文化的嬗变,思考大众心理的蜕变,引导彭高学子树立起理性分辨与规范使用流行语的意识。
上海市彭浦中学“彭博”大先生讲坛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入校开讲,这也是学校连续第六年与上海市社联合作,共同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致力于拓宽彭高师生学术视野,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广大彭高学子在思想碰撞间启迪新思。
上海市彭浦中学
供稿:高弈宁
高二学生代表
供图:王辰琦 高弈宁
编辑:高弈宁
校阅:李 芳
审核:陆秀芹 龚 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