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
作者:张天布
精神分析本土化领军者,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
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内容整理:张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团体辅导师
6年(6000+小时)个案经验
学习传统文化是要“真修实练、身体力行地感悟自己”,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
训练心智化能力、提高“观察我”功能的过程。
「题记」
普罗克鲁斯忒斯在雅典附近的刻菲索斯河边经营一家小旅馆。
他有一张特制的铁床,这张床具有魔力,可以根据他的愿望改变大小。
当旅客们留宿时,普罗克鲁斯忒斯会让他们躺在这张铁床上。
如果旅客的身高超过了床的长度,普罗克鲁斯忒斯就会用锋利的锯子将他们的腿和脚锯掉,直到他们与床的长度相匹配;
如果旅客的身高不足床的长度,他就会强行拉伸他们的身体,使他们与床的长度一致。
无论哪种方式,旅客都会遭受极大的痛苦,最终丧命。
——题记 选自《希腊神话》
「虚拟案例」
Q,未成年来访者,自觉内心压抑痛苦,经常被妈妈用传统文化中的术语诸如“人生本苦、放下执著”等教育TA。
目前来访社会功能退缩,人际困难,无法上学,诊断“焦虑抑郁状态”,药物配合个体心理治疗。
(注:案例真实信息已隐去,此为虚拟来访形象)
「案例分析」
这是一对“共生”的母子。
妈妈控制又自恋,动不动就用传统文化中的话教育娃,但她是一个“驻相”的状态——把传统文化念成“口头禅”了,只管念但没践行不修行,说的头头是道,但完全没“悟”。
这种执著于教条、流于形式、不解其真意其实是一种“迷信”,痴迷地对传统文化抱着“自己理想化的期待”,希望获得一个神奇、无所不能的力量,来一个““嘛咪嘛咪哄”的咒语把啥都解决了。
学习传统文化是要“真修实练、身体力行地感悟自己”,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训练心智化能力、提高“观察我”功能的过程。
“观察我”能力强的人比较容易对自己有体验理解,与此同时,也能看到我和他人是不一样的、这个世界是百态的、不是什么都是我认为的、我想象的、我要求的。
但这个妈妈执著于“我”,她无法共情体验她之外的事物,她认为“你们就‘应该’是我要的样子,我说的‘道理’就涵盖了你们”。
所以她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任意指挥指导他人。
这样就忽视了孩子是一个主体,孩子的自我被覆盖、淹没在她的自我里,她就会“设计”这个孩子——你看她多数都是在为孩子着想,但里面投注了大量自己脑海中“幻想的、期待的、需要的”孩子的要求。
孩子现在就像一棵树苗,一直被一个大石头压着没办法伸展,但你真的把石头搬开,孩子也不舒服,因为TA长期适应了这种共生以后再和妈妈分离就会产生很强的内疚感,所以TA才一边烦一边向妈妈表衷心。
整体来看,母子之间缺乏一个“延迟品味对方的空间和时间”,但这个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又极其重要。
「治疗思路」
//01 校正反移情
这种情况会让你很生气,但你要知道,你怎么说都是外人,人家是亲的,家长肯定不是为了害娃才这样干,只是因为她没有悟性才把娃弄成这样子。
//02 和家长构建治疗联盟
现在这种情况,妈妈不能撤退也不能前进,她一走娃没有客体支撑感了,但前进就又占了娃的地方、压缩了娃,所以:
1) 建议家长上“家长课堂”;
2) 与家长访谈,要共情、不能教训收拾。她需要的是你帮她“悟”,让她对自我有观察有领悟,帮她看到她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是对孩子的影响、是怎么影响孩子的;
3) 对父母“急切看到效果”做些解释——“你们急我能理解,我在你们中间起一个垫片的作用,你有啥抱怨到我这说,对孩子不要发的太猛”,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对娃的一种吞噬。
//03 给孩子创造自我伸展的机会
把父母挡一下,先帮娃拓展出一个过渡空间,让娃慢慢先缓这口气——先把石头撑开,先让树伸展出来、先长的茂盛一点,哪怕长的乱七八糟,给TA留一点自由的空间是重要的策略,让TA的做主的能力、活力先出来再说。
课后小练习
练习你的“观察我”的功能:
现在,请你走起来,不管快走还是慢走,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脚趾上,努力地感知你的脚趾,把你感知到内容写在下方留言区吧。
-----------zhongnanxinli------------
这世界走得太快,让我陪你慢下来
点击名片,关注终南心理
往期推荐
课程推荐
扫码了解课程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工作人员(微信17792403201)。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