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辛酉杂谈(微信号:xiaolp010)作者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欢迎转发。
我母亲做的冬笋炒腊肉。肖隆平/摄
最近几天,陆续网购了一些来自家乡江西的特色产品,如冬笋、南安板鸭。说它特色是因为只有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才有的产品。比如冬笋,在南方不少地方是有的,但相对来说,更多的地区还是没有的。
冬笋,是毛竹的一种产物,生发于冬季。它不同于春笋——用来蓄长毛竹,所以,一般不让挖,甚至,挖春笋成为政府的一种明文禁止行为。但冬笋就不一样了,冬笋是不挖掉,它也腐烂在地里,形成一个空洞,它不会变成任何其它形式的物体。
于是,在江西、湖南和四川等地,挖冬笋也是农民的一个挣钱渠道。会挖的,一天一两百元甚至更多都不是不可能。我记得在2000年前后,冬笋就能卖到十一、二元一斤。只是,现在还是差不多这个价。冬笋可以跟很多东西一块炒来吃,比如冬笋炒腊肉、冬笋炒瘦肉等。这些都是儿时记忆里的美味。
昨天网购的冬笋寄到了,我母亲就炒了一道冬笋炒腊肉,味道自然是让人馋嘴了。就连我儿子——生长于北方的人也觉得好吃。发朋友圈后,有同是南方的朋友索要购买的网址链接。一些南方的朋友都来点赞或者评论。这种共同的味觉记忆,在人的一生中都不会忘掉。
南安板鸭,也是一种儿时的记忆美食。肖隆平/摄
这尽管在我看来,在很多南方人看来,会是一道美味,但很多北方人可能连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他们就不知道冬笋是为何物,自然不会对冬笋炒腊肉多好吃有认知。记得很多年前一起爬山时,有一次跟一位家乡是中原地区的老师讲起来,他就很是纳闷,还有冬笋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存在。
南安板鸭也是了。虽然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养鸭子,也都有腊起来,但是不同地方不同的腊法不一样,对于板鸭味道的记忆也就会不一样。在腊货里,比如腊肉、腊肠,同是南方,江西和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地的做法不尽一样。
我是江西人,爱人是湖北人,她们湖北的作法就跟我们江西作法不一样。每年都会有一些来自她们家的腊货和来自我们家的腊货,虽然我们相识多年了,也吃了她们家的腊货多年,但是始终没能习惯。可她就是觉得很好吃。不过,她也觉得我们家的好吃。
有的人由于经历,情感的变化,也会接受或者喜欢上一些并不是自己家乡的味道。这些年,我也接受和喜欢了一些北方的美食。比如刀削面,第一次吃刀削面是2006年,在石景山古城的好嫂子吃的,当时的感受是,那个难吃啊,感觉在吃刀割一样的食物。可是,现在呢,时间长了不吃,还会想念。还有西贝的菜,这几年也是经常吃,还觉得很好吃。
一个人的饮食偏好,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你出生地的一种认可,接受,因为从小接触。所以,有人或某地的东西难吃,来自于那的人就会一顿痛批,诸如不懂得吃、不会吃,甚至臭骂,上纲上线到地域黑的高度。这其实都是夸大其词了的一种解读,是一种立场的“陷阱”。这无非是一个人的饮食偏好决定了Ta的味蕾记忆而已。
意大利面。图源/网络
比如,我就是吃不惯意大利面。好多年前,有个异性朋友带我去吃意大利面,我是个直肠子,当时就说不好吃,拂了人家的面子当时还不自知。但是,说实话,到现在也还没有吃过第二次意大利面。但是,境外的美食日本乌冬面例外,因为在上海一家酒店吃了觉得特别好吃,之后心心念念想着要再吃。后来,吃过几次,但是都没吃到过那么好吃的了。
铁板乌冬面。图源/网络
其实,美食很难成为所有人的共同爱好,它只是一部分,或者一群人味蕾的记忆性选择或者说偏好。更确切些说,它也是母亲或者父亲对你影响的一种味觉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