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时刻|溺爱,其实就是对孩子关爱的失控

育儿   2021-02-13 12:19  


本文系辛酉杂谈(微信号:xiaolp010)作者原创文章,禁止擅自转载。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xiaoyuxlp@163.com)。

教会孩子如何花压岁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图源/网络


首先恭祝各位朋友牛年大吉,诸事顺意!

 

过年,是每一个孩童都期待的节日,因为这一天可以得到父母、亲人的压岁钱。父母也会免除对自己的惩罚,哪怕自己这一天做了错事。可以说,这一天得到的爱会比平时多很多。


三五几个小朋友拿着压岁钱到处炫耀也就是常事,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压岁钱也进入了新闻报道关注的范畴。比如前几天有一个视频引发关注,说是一个小孩得了父母一个80万元的红包,后来父母出来澄清说这是工程款,只是走个发压岁钱的过场,钱都会收回去。


另一个新闻也得到了关注,就是全国压岁钱地图。让人意外的是,全国最富的广东省压岁钱给的却是最少,平均只有50元。给压岁钱最多的是福建莆田,高达1.2万元。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满足自己的诉求就是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满足自己孩子的要求是爱。这种观点有一部分市场,但不是全部。


就拿压岁钱这事来说,压岁钱对孩子来说,其实有种不劳而获的意味,如果这么看就能理解为何广东给孩子的压岁钱最少了。


因为广东的富裕不是靠不劳而获得来的,而是靠打拼。因为广东人懂得要把自己打拼的精神传承下去,就不能让孩子觉得可以不劳而获。但是在有些地方,父母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给孩子的压岁钱多,那是自己有面,是说明自己有本事,而自己怎么宠孩子是自己的事。


这是今天要谈的主题,怎么宠孩子才是正确的爱,宠到什么程度又是溺爱?在我们很多人的意识里,宠和溺爱孩子就等同于给孩子过多物质上的东西,比如给孩子买衣服,零食等等。因此,我们会看到有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从不缺乏物质上的富足。


我20世纪90年代上中学那会,间接知道有个富裕家庭的女孩,她戴的手表一个月换一只,每只手表都千元以上价钱。这是我当时的认知里知道最奢侈的行为。不少富裕家庭的子女是这样的,因此我们有个成语称呼他们是纨绔子弟。


但这些让外人羡慕的富家子女,也是得到爱最多的人吗?杰恩·梅杰不这么认为,他在《双向养育》一书里说,“他们许多人缺乏爱,积极的关注和鼓励。他们比那些虽然家庭收入低但拥有无条件的爱的孩子更可怜。”确实如此,一些富家子女往往还有一个称呼,败家子。


所以,爱不是对孩子物质的充裕给予,那只是外人看到的——“溺爱”。同样是物质上的“溺爱”,穷人家庭也一样会犯,比如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有些并不富足家庭的父母也会举债来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举债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现在新闻里比较多的是为了孩子举债买学区房。

过年,是每一个孩童都期待的节日。图源/网络


“溺爱是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这种做法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物质和身份是彰显个人重要性的唯一途径,但实际上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发展并无太大关系。”杰恩·梅杰总结了几种溺爱的形式,比如“溺爱是允许孩子吃大量垃圾食品”,这种“溺爱”往往发生在中下经济水平家庭。还有,“溺爱是放纵孩子自己决定所有事情而不加任何指导,例如何时睡觉、何时吃饭,是否完成作业……”。


对比我们身边发现,溺爱其实是父母对孩子关爱的失控。这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物质层面的过度给予但精神层面的关心阙如(这也有多种形态,比如对精神层面漠不关心、对精神世界控制过严——即专制),另一种形态是不管物质还是精神层面都关心阙如。


还是以给压岁钱为例,给孩子压岁钱不是目的,目的是关心孩子拿到压岁钱后用来做什么?买烟花、炮竹,买零食,还是买他们想要的任何想得到的东西?这需要父母的干预和引导——这才是关爱。如果缺少了这一环,任孩子拿着压岁钱去乱花,那就是关爱的失控。而这个其实很容易做到,无非就是引导孩子攒着等需要时再用,或者花在购买有意义的物品(服务)上,比如买自己想了很久却一直没有买的自行车、玩具,或者让他们把压岁钱用来给父母,祖父购买礼物。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干预。


能够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富足或无法给予,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对孩子关爱的关键是,怎么让孩子理解父母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让他们理解并尊重,让他们知道富足也好,贫匮也罢,都是父母所能给的爱。关爱是花时间把控好孩子,别让他们无限放大自己的欲望。


如果觉得文章好,请转发给更多人阅读。


相关阅读

亲子时刻|父母的关爱,才是孩子的“港湾”

为了孩子,别这样跟他们说话了!

陪伴孩子时,请不要看手机

2038年,与你竞争的还有机器人

辛酉杂谈
在这里阅读,在这里与你一起心灵鸡汤,在这里解剖你所没注意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