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辛酉杂谈(微信号:xiaolp010)作者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欢迎转发。
你要扫的“此屋”并非“彼屋”。图源/AI工具绘制
最近想跟你好好聊一聊一个人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多重要,便想着以学会整理收纳,从养成“物归原处、归类整理”这个习惯做起来展开说说。
同样一件事(或物,或行为),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就像一个人,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主要还是生活习惯不同)来评价就会不一样。所以,就“物归原处、归类整理”这个习惯,前面两封信是从个人经验,心理和社会学角度来谈的。
这封信则换个说法,用“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来代替之前的说法,并更多地从历史的视角来谈一谈。
§1
“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是一个历史典故。追本溯源的话,它应是来自于《后汉书》之“列传·陈王列传”里的这么一段话: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年,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来说就是,东汉时期,在今(河南)平舆县有一位叫陈蕃的人,他15岁就独自住一处,但是庭院内杂草丛生。
他父亲同一个县的好友薛勤有一次来看他,见到如此情景,便问陈蕃:“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
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
薛勤知道陈蕃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
估计是陈蕃听了薛勤的话,后来觉得也有道理,从此开始注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个细节史书没有记载)。经过努力,陈蕃最后成了东汉的一代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这个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这句话: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
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出处。即说是来自于清朝文学家刘蓉的《习惯说》。原文是这么说的: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文中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也大概有这个意思,但《习惯说》的中心意思是说一个人“做大事不拘小节”。与“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所要表达的先从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做起的意思相差甚远。
§2
再跟你说一说孔子的一个理念,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为何要把“修身”放第一个位?是因为人首先要自我有修养,提升个人品德和能力,才能“齐家”,即管理好家庭,维护家庭和睦(一个没有品德的人是不可能让家庭和睦的)。
然后,一个人才能“治国”,即在具备良好家庭管理基础上,才能放手去治理好国家(这就叫后院不失火,才能免于“殃及池鱼)。最终实现天下的和平与稳定,即“平天下”。
做好一件小事并不是为了只是把这件小事做完。图源/AI工具绘制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但要理解为何“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还需要理解其中的逻辑链接。下面就是“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的5个逻辑链接:
1、从小事做起,积累经验:
这么做有利于基础稳固,就像盖房子需要一块砖一块砖垒:管理好小范围的事务,可以建立起管理和执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这为处理更大范围的事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么做是为了更好的能力培养:通过打扫一屋子,培养责任感、细致性和持续性的能力,这些都是管理更大事务所必需的素质。
2、优先级和资源管理:
锻炼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优先处理事务:资源(时间、精力、人力)是有限的,先解决眼前的小问题,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再考虑更大的目标。
充足的锻炼可以避免分散注意力:如果一开始就尝试处理过于庞大的事务,可能导致资源分散,最终无法有效完成任务。
3、逐步扩展,稳步前行:
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去做大事:从小范围开始,逐步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可以减少失误的风险,确保每一步都稳健前行。
在做小事中失败并不断反馈调整:在小范围内进行尝试,可以及时获取反馈,调整策略,为更大规模的管理提供参考。
4、心理准备和信心建立:
通过做好一件件小事来建立信心:完成小任务可以增强自信心,为应对更大挑战做好心理准备。
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任务来一个个做好,有利于减少焦虑:将目标分解为可实现的小任务,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提升整体效率。
5、责任感和自律:
足够的锻炼才能做好自我管理: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事务,体现了个人的自律和责任感。这是承担更大责任的前提。
“树立榜样”之类的其他效应:通过管理好自己的小环境,可以为他人树立榜样,带动周围的人共同进步,为更大的治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句话来说,这里再借用荀子的话来说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
学会整理收纳,将你自己的、家里的各种物件做到“物归原处、归类整理”,它就是要让你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需要处理的各类事务时,能够迅速分出轻重缓急,并且能够知道需要先行处理什么,后处理什么。
就像战场中、大灾大难现场的医疗救治,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受伤人员的轻重来做好标记,然后各科医师再来分级治疗:优先施救重症伤者,再施救中症伤者,最后施救轻症伤者。
学会整理收纳,它能够训练你的“归类整理”能力,它也会逼迫你去做好“物归原处”。而当这两个行动力变成了你的习惯时,那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甚至将来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你都能够迎刃而解。
相关链接
写给我儿子的第18封信:你懒得做的整理收纳活,有人把它做成了一门生意
写给我儿子的信(第1封—第15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