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辛酉杂谈(微信号:xiaolp010)作者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欢迎转发。
一个井然有序的家庭氛围才会让人感受幸福快乐。图源/AI工具
古语有云,好习惯终身受益。
那么,什么是好习惯呢?今天就以物归原处、归类整理这两个习惯为例来跟你说说。
生活中,如果不学会处理,是会失序,杂乱无章的。一个家庭,三口之家,衣物、锅碗瓢盆、仅这两大类物件则有上百件,还有很多必要和不必要的物件,一个家里,不管是50平,还是100平,大大小小的家伙事怎么也会有上千件。
试想想,如果不分门别类,物归原处,是不是会经常遇到想要用的工具或想要穿的衣服很难找得到的现象?
§1
在我们这个网购时代,经常要用到刀片,剪刀一类工具来拆开包裹。于是乎,我经常会问“剪刀在哪里?”(刀片买过或某个商家赠送的的消失不见,都不再找了)。
我喜欢把剪刀挂在墙上的挂钩处,用完也总是挂在那里。但你们总会忘了,或者用完随手就放在了沙发上,主卧的电视柜上,或者其它什么地方,总之就是自己用完了就放那了。
使用完一件工具,或者洗好晾干的衣物没放到对的地方,那再找起来可能就会有点费劲。虽然可能家里面积还不是很大,不是在卧室、就是在厨房,或者在客厅。现在住的地方大一些,能“藏”的地方多了点,如果不放好,那找起来可能就得费点劲了。
比如,这几天,有一把安全剪刀就不知是谁用过后放哪了,然后就没找到不知所踪了。就这么几个房间,几个柜子,会在哪里?
杂乱无章的家庭总是会使人感到混乱。图源/AI工具
不光是家里的物件,就算是你自己的学习用品。你用的各种笔、中性笔、签字笔、铅笔、画笔那可是有好几笔袋子——不知是我们当年上小学那会的多少倍。你有时不也找笔吗?可能是你用得顺手的一支笔,随手一放就放了,然后再想起来要用时,就不知放哪了。
我是因为经历了40多年,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不断总结经验,所以很多东西已经养成了固定放一处的习惯。但即便这样,不是也会出现偶尔把东西放别处,然后回头又要找的时候。
比如今年暑假休年假陪你一起回了趟江西老家,忘记了两样东西,一样是耳机、一样是防晒衣,还分别落在了两处地方。好在都找着了,要是换作是出差,可能就找不着了。
学会物归原处,虽然可能有点强迫症的嫌疑,或许也有点费时费力,总是需要用完了再放回原处,但它却是能够避免你再次使用时找不到的问题,在成千上万件物品中再来找可能要费的时间会比你物归原处的多得多。
§2
不管是物归原处,还是归类整理,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用的东西多,而且杂才需要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
我买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是在2007年,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就觉得有必要给自己文件做好归类。后来看到马少华老师在搜狐博客发了一篇谈文件归类的文章,我更坚信这是一个需要养成的习惯。
因此,我的笔记本电脑里的文件都做好了分类。以照片为例,从2004年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数码相机开始,我的相片归类文件也就从2004年起一直到今年(2024年),只是可惜2012年的照片文件夹可能是在上一次换笔记本时,因为系统不一样,倒腾文件时不小心删没了。
每一年的文件夹下分了12个月份的文件夹,这12个文件夹下又分了具体日期的文件夹。在具体日期的文件夹下,有时因为拍的照片多,还分成了人物类、景色类等再细分的文件夹。
从2004年至2024年的相片文件夹。图源/截图。
工作文件夹有所不一样,一级目录则是单位名,因为最近十年有两个工作单位;二级目录名则是“期数”——以前在新闻期刊社工作,所以这一级目录就是每一期的期数(然后备注上出版日期时间),三级目录名则是主题名,下面大部分还会再分文件夹。有的可能是以公司名称为文件名建的文件夹,因为这篇稿子涉及多家公司业务,有的可能分成了照片和其它文件,因为以前包括现在出差了还会自己拍些照片——稿件刊发时可能用得上。
虽然电脑都有搜索功能,但也架不住文件多了,不做好归类,找起来会特别麻烦,尤其是时间久了,就会忘了。但如果做好了文件归类,那找起来就会方便很多,只要记住了是哪一年,即便真记不住是哪月哪天的也没关系,最多也就是把这一年下面的所有文件夹都点开看一下。
我是觉得这样做好文件归类比使用电脑搜索功能找起文件来更方便,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尤其是文科生来说,归类整理是善待自己的最好方式。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3
生活中,有些习惯是刚开始学着去适应时会有点难,不管是电脑里的文件,还是家里的一把剪刀、一串钥匙等是否要物归原处、归类整理,很多人会觉得没必要,甚至觉得多此一举,费时费力不讨好,但一旦适应了,习惯了,这些习惯就会慢慢让你享受到人生在有序推进,有序进行的方便。这两个习惯的养成也能让你腾出更多时间去享受其它的人生乐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