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现代科技赋能审判工作,推行“无书记员记录”庭审模式,深度运用“诉服e空间”平台、电子质证系统,不断提升庭审的“数智化”水平,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行稳致远。
庭审记录改革让审判跑出“加速度”
“现在开庭!”7月16日下午3:30,随着一声法槌声落,海门法院四甲法庭速裁审判庭内开启当天下午的第三个庭审。只见审判员程炎独坐在法庭审判台,对着屏幕和话筒认真地询问屏幕另一端的当事人。
“根据《南通法院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案操作规程(试行)》及《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庭审记录录音录像(无书记员记录)操作规程》要求,现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本案采取以庭审录音录像代替书记员庭审笔录方式开展庭审活动,开庭内容以同步录音录像记录内容为准,庭后不再制作书面庭审笔录,双方是否同意?”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庭审采用“无书记员记录”庭审模式。
审判员程炎正在进行网络庭审
“案多人少”一直是制约海门法院提升审判质效的关键问题。为破解人案矛盾难题,该院主动作为、创新探索,实行“无书记员记录”庭审改革。如今,以庭审录音录像代替书记员记录的模式已成为海门法院一审简易案件庭审的常态,当事人跟随法官节奏快速地完成答辩质证环节,整个庭审过程紧凑流畅,无需等待书记员记录调整,极大提升庭审的效率。
“采取‘无书记员记录’庭审模式后,现在我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完成排期和提档等工作了。”由于速裁团队每天排庭数量均在5件以上,跟案书记员小赵从前只能利用庭审间隙以及休息时间完成案件的排期、送达和提档工作。有“庭审录音录像”这个帮手,“小赵们”终于不用再像“陀螺”一样,奔波于法庭与办公室之间。在做好庭审启动的准备工作后,法庭由审判员“接管”,书记员无须再进行庭审记录工作。在科技的助力下,审判团队释放出更多有生力量,进一步推动审判质效优化提升。
“诉服e空间”平台让沟通即时高效
海门法院持续深化南通中院提出的“电子诉讼应用工程”,借助跨网数据安全交换技术,搭建法官与当事人的专用便捷沟通渠道“诉服e空间”平台,为当事人及时联系法官、在线提交证据、在线参加庭审等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
“为核对原告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的真实性,请原告将与被告的微信聊天记录现场进行截屏,并上传至‘诉服e空间’平台进行在线举证质证。”在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现场,法官施俊峰熟练地指导远在千里之外的原告通过“诉服e空间”平台在线提交电子证据,并实时同步至电子质证系统进行在线质证。
通过“诉服e空间”平台组织举证质证
电子质证系统让庭审“轻装上阵”
7月22日下午2点,律师顾卫平准时出现在海门法院第三审判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顾卫平神情轻松,手里没有带任何开庭的材料。“工作二十多年,终于不用每次开庭都准备厚厚的纸质材料了,法院的创新举措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顾卫平对海门法院推行使用的电子质证系统连连点赞。
电子质证系统汇集卷宗材料随讲随翻、证据同步显示、庭审笔录实时同步、线上证据展示等多项功能,解决过去庭审中实物示证难、效率低、不同步等多种质证难题,为法官及时研判案件提供辅助功能。法官通过电子质证系统可同步查看笔录和电子卷宗,及时对笔录中的内容进行批注,并可将选中的内容实时分享给当事人,真正让庭审质证同步、无时差。
律师顾卫平使用电子质证系统
理念一新天地宽。海门法院深入推进“电子诉讼应用工程”,2024年1月至10月,共计开展网上立案9071次、互联网庭审1824次,完成电子送达90747次,“指尖上服务、屏幕前解纷”已成为该院诉讼服务的新常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切实得到提升。
下一步,海门法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和法官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赋能审判工作,纵深推进数字法院深度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END
作者:赵晨程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
作者:张小丽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