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闵民&蒋茜:“讨好”型作品往往难以形成独立的性格

学术   2024-08-30 11:50   广东  







「我们应该用广义的方式去松绑“书籍”这一概念,它无非就是一堆信息的承载物而已。如果你这么想,它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巨大。」


——曲闵民&蒋茜




Award360° 2024年度设计奖邀请了设计组合曲闵民和蒋茜加入评审团。曲闵民毕业于油画专业,而蒋茜则是平面设计专业出身,两人因为对纸本、书籍的共同兴趣而相识、走近,成为夫妻,也是如今书籍设计上的默契搭档。从业数十年,他们的作品屡获殊荣,在曲闵民和蒋茜看来,书作为一个空间,其中所有的元素都值得设计师去推敲并加以利用,甚至是叙事结构与文本内容。鲜少受到潮流趋势影响的书籍设计,如今在他们眼中又有何新的见解?邀请曲闵民和蒋茜作为评委之际,我们和他们聊了聊。











曲闵民&蒋茜。两人多年来专注于文化领域的相关设计、出版工作,其作品多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美国纽约ADC金方块奖、铜方块奖,英国 D&AD-灰铅笔奖、木铅笔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金奖,香港环球设计大奖-金奖,日本东京TDC-提名奖,中国最美的书奖,全国书籍设计展-金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百余项全球知名设计奖项。并担任过英国D&AD设计奖、中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中国最美的书奖、Graduate360°年度毕业设计奖、GDC平面设计在中国、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等多项专业比赛评委工作,作品展出于柏林、东京、伦敦、卢塞恩、香港、澳门等地。









在设计中

永远保持怀疑




360°

“寻求设计表现上的实验性与公共性的平衡点”是你们工作室的设计追求,目前在书籍设计这个领域,有什么心得与想法可以分享的吗?

曲闵民&

心得就是永远保持怀疑并试图寻找合理性,也许你永远无法找到标准答案,但你会无限接近你的价值追求。



《再见吧速写》(←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360°

时常在社交平台看到读者对你们作品的称赞,诸如“装帧设计非常有趣,尤其是用撕掉的两页来模拟真实的记事本风格”……你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和思考,从而形成这些独特又贴合的设计巧思?

曲闵民&

对生活的敏锐也许是设计师们的必修课吧,当你有机会去认识那些优秀的设计师时,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是有趣的生活家,乡土、记忆、爱好都会让你对设计的理解变得与众不同。



《大桥记忆》(←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360°

你们服务的文本内容常涉及时间上的大跨度,在进行书籍设计时,你们会如何平衡文本信息的历史感与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

曲闵民&

用当下的思维去思考和看待历史与文化,就是最好的平衡方式。改变阅读习惯的并不是文本题材而是生活方式。现代社会,大家需要更快、更简单、更直接的反馈,追求目标与效率,所有才会有“卷”一说。如果你仔细留意,现在连作家都很少在写长篇小说了。这也许就是网络时代馈赠我们一切便利之外的副作用吧。



漆艺文化系列丛书(←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360°

你们曾提及,纸质书的设计不在于有多花俏,而是要有“物”的质感与气质。在有限的成本里,你们会考虑哪些元素,通过整合平衡,从而完成整本书的气氛营造,让读者感受到该书的情绪?

曲闵民&

书作为一个空间,其中所有的元素都值得设计师去推敲并加以利用,甚至是叙事结构与文本内容,我们也时常会对其调整。每次设计我们都在试图制造“新”的文本,而所谓的情绪表达,并不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装饰者,恰恰相反,我们的工作更像是一种写作。



《设计之外》(←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作为“导演”

书籍设计师




360°

书籍设计是为书籍作者作品的传达而服务。在进行书籍设计时,你认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平衡其“作者性”的过度介入?

曲闵民&

请问是谁说过书籍设计师就一定是服务者的,我觉得这不能一概而论,设计师有时需要站在前台,有时却只能隐在幕后,这是根据希望通过文本传递的目的而决定的,设计者的角色就像导演,引导着“故事”的走向。



《牡丹亭》(←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360°

你们曾提及,设计需要直击人心,一本好书最基础的是真诚。在你们看来,书籍设计中的“真诚”应如何体现?

曲闵民&

真诚的作品总会呈现出与设计者本人表里如一的状态,恰如其分甚至略带“笨拙感”,相反我不喜欢那种“讨好”型人格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一般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缺少主观意识,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性格。



《说戏》(←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360°

你曾提及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关系就像电视和电影,最初电视的出现让电影行业感到担忧,但现在我们能清楚区分何时需要电影,何时需要电视。你认为未来的书籍设计会朝着哪些方向发展?

曲闵民&

我不知道它会往哪儿发展,但我相信一定不会只有一条路可走。我们应该用广义的方式去松绑“书籍”这一概念,它无非就是一堆信息的承载物而已。如果你这么想,它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巨大。



“有框的都是书,没框的不是书”策展(←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奖项与评审




360°

你们的作品经常出现在中国和世界级的书籍设计大奖里,你们如何看待中国和国际的设计奖项?在你们看来,两者之间有哪些差异?

曲闵民&

差异存在于对文化的理解上,曾看过龟仓雄策的自传里讲过一段:“日本传统艺术的优点在于它高格调的哲学精神,而且在造型方面也具有深度和广度,我们用看着这些特色的眼,来看肤浅的异国情调会觉得做过头了,但这些异国情调却意外地被认为是日本的,可是那既不是日本也不是西洋,它会被认为是奇形怪状且时代错误的东西。”我认为现在的中国也是一样的问题。国外奖项爱“中国”的,中国奖项爱“西洋”的。



《水:王牧羽作品集》(←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360°

许多在中国的书籍设计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并非市面流通的版本。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你认为这类“比赛型”的书籍设计对书籍行业的意义是什么?

曲闵民&

如果大家认同中国设计市场正处于初期阶段的话,那么单纯的飞机稿对于行业来讲还是有些意义的,至少让客户群体了解到原来设计可以这样,日本在二战后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不光是日本,你翻看很多国家早期的设计史都有类似的事情。但如果拿去参加比赛,可能对于那些 “守规矩” 的参赛设计者来说就极不公平了,有点不讲武德的嫌疑。



《井上有一、栋方志功、八木一夫》(←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360°

在评判一件书籍设计作品时,你们通常会关注哪些要素?当面对非书籍设计作品时,这些评判标准是否会有所不同?如果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曲闵民&

其实不管什么门类,好作品的标准大致一样,首先是思考逻辑的独特性,其次视觉语言的新鲜,不跟风或追潮流,最后是设计技巧的恰如其分。



《旅行的建筑师-隈研吾的魅力》(←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参赛方式




本次大奖只接受网上报名,请电脑登录官网award360.cn进行报名。




截止日期




早鸟截止:

2024.9.6(北京时间24:00)

大赛截止:

2024.10.12(北京时间24:00)



※了解更多参赛详情,请前往《Award360°年度设计奖2024征集开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前往官网













主办单位



合作伙伴



媒体合作



字体支持



视觉设计&动态设计















Design360
探索设计的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