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7)studio:面对跨领域设计,平面视觉只是出发点

学术   2024-09-06 18:07   广东  



在当今这个普遍崇尚“专业”标签的时代,有一间工作室试图拓展“专业”之外的工作方法,并以这种心态游走在多个与艺术设计相关的领域创作。这间以商业创意和艺术创作为核心的工作室名为Y(17)studio,也称“有十七”,由毕业于央美的叶骞和查吟主创。


你可以看见他们分布在平面设计、空间展陈、广告创意等领域的作品,但称他们是一个“跨领域”的工作室或许太过死板。Y(17)studio认为“跨越自身局限性的最直观方式是跨越到其他的领域”,他们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行走在拓展自身边界的路上。在技术层面,他们擅长平面设计,并以此为出发点,哺育着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创作。Y(17)studio“消化错误和问题”中得到反哺,这样的经历如活水般滋养着他们的创作。


PIN三口咖啡




Y(17)studio自称“比较朴素”的工作室命名,反映出的是他们关注本质的创作理念。虽然接受过系统性的美院教育,但他们主张跳出职业与学院教育的思考模式。渗透到设计中,则体现在他们作品呈现出的特质:不强调结果、形式元素和美感,而关注到从旧有事物找寻新解释的过程。本期圆周一度对话Y(17)studio,听听他们的设计分享。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Y(17)studio作品




Design360°:

请简单介绍一下Y(17)studio,工作室名称有什么特殊含义吗?目前的定位和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Y(17)studio:

一开始就是两个合伙人名字和生日的重合部分,都有Y都是17日,想说要起名就干脆服从本名本命。另外从我们的工作方法上看,也都首要寻找事物的本质特点,这其实挺朴素的,不太机灵。所以Y(17)又有了一个中文名,也是我们产品的品牌名“有十七”:“有”是存在、发生,“十七”是巧合、幸运,“有十七”就是——纯粹巧合、特别幸运。还有就是合伙人叶骞用家乡温州话念自己的名字发音就是“yi(1)qi(7)”。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shǔshū shǔshù 薯书数数儿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shǔshū shǔshù 薯书数数儿



Design360°:


团队是如何分工的,各自的设计方向有何侧重?


Y(17)studio:

在技术方面我们都是平面设计专业,在分工上会有主次:叶骞主要负责平面设计的业务,查吟主要负责造型拍摄和展陈,在项目初步阶段和收尾的时候一起讨论,制作时候按需协作。同时在这两个业务中会额外生成一些产品设计,这部分比较自由,也会有其他设计师和合作方参与,我们把产品设计作为和别人一起游戏的阶段,从主业务中延展,再判断它的寿命和期限,整体上我们是一个协作型的团队,这能够补齐各自的优缺点。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YVMIN Paradise POPUP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YVMIN Paradise POPUP



Design360°:

两位创始人均在何君的SMiTH Beijing工作室工作过,可否分享一下各自过往的设计经历,决定合伙开工作室的原因是什么?


Y(17)studio:

上学时候我们就跟着何老师参与了很多项目, SMiTH Beijing是何老师的实验性工作室,很多学生都参与过,我们俩在其中尝试了比较多概念设计和产品设计的部分。在这之后我们有过自由职业的经历,也都上过班,做过设计总监、造型师、杂志编辑、美术……业务内容比职业title还更多一些。决定合伙是我们考虑在这个经验阶段合伙可以更高效,同时叶骞还在学校读博士,我们带着研究实验的想法进入商业环境,也能找到更有活力的工作方法。


一握间sipasip designed in SMiTH Beijing



Design360°:

不同于专注于个别设计领域的工作室,具有跨领域特性的你们是如何筛选客户与项目的?


Y(17)studio:

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他服务,一种是与他合作。服务型就按照传统方式拟定服务标准;合作型会产生更多深入连接,不在服务标准里,商业模式更多。原则是互通有无,释放我们各自更多的个人能力和兴趣,自然也能进入其他领域,接触差异化的人群。这主要基于我们合伙之前各自的资源积累,合伙后资源整合得更合理,会自动匹配到有多种打包需求的客户和合作方。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薯(数)酒(九)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薯(数)酒(九)



Design360°:

你们在简介中提到希望“跳出职业和学院教育的思考方法”,两位均是央美的毕业生,可否展开谈谈你们设计时的思考方法是怎样的?


Y(17)studio:

提到这点是因为我们不经常在相同技术的群体里交流精英审美,设计只是成为我们的底层逻辑和操作路径,呈现的结果不强调在形式元素和美感上,有时候甚至强行让观看点落在“如何制作”和“为什么这样做”上面。平面视觉确实是我们很多项目的出发点,因为技术层面更擅长。不过最终有意无意的总会有“平面溢出”,溢出的部分就继续丰满成产品、展览和其他类型活动。另外我们的特点是比较能消化错误和问题,自己在这里面得到反哺,而且总会在接触新领域的过程中被鼓舞,唤起新的兴奋点,服从本能。


两三亭



Design360°:

Y(17)studio目前服务艺术设计相关的众多领域,并自称是以“业余”的角度介入的。这种视角是如何影响你们的设计的?


Y(17)studio:

“业余”主要说的是一个心态,因为还没被规训,还存在一些空白的⻆落,所以这个阶段更有可能突破认知局限。



Design360°:

作为一个以商业创意和艺术创作为核心的工作室,你们如何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平衡设计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Y(17)studio:

从职业⻆度看,在我们的“服务”模式与“合作”模式中两者都是在合同之前就建立好明确需求的。我们会把这两个内容作为我们的服务方向,在后面执行的过程中,对方不是我们可控的因素,所以并没有标准化的平衡,是尽可能准确的对齐需求。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饼干玄机“展览



Design360°:

在设计技法日益同质化的背景下,你们提到希望创造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能否谈谈你们在设计技法和媒介上的探索?


Y(17)studio:

不管是语言还是表达方式,我们理解的“新”可能不是一种从未发生过的感官体验。我们想在旧有事物中找到新的解释,这有点玄学意味。即事物的本质并不确切,是不同的人来定义和解释的。我们有我们的解释,有人觉得新,有人觉得旧,这是不同人的知识结构带来的,不太重要。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PIN三口咖啡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PIN三口咖啡



Design360°:


Y(17)studio常常在部分项目中持有多重身份,这种身份下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能否以PIN三口咖啡的项目为例分享一下?


Y(17)studio:

咖啡店是我们参与合伙的项目之一,我们也是老板,有决策权的同时也从一开始就要承担更多压力。不过我们作为主导设计的部分参与经营,分工是清晰明确的,比如咖啡店在其他城市的popup,我们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是有想到给店铺打造轻巧可变的展陈方式,易于辨识、令人愉快的配色,有延展性的图形和色彩含义,以及产品参与社区互动的方式等等……这些部分在一年的运营过程中都不断在实践和收到市场反馈,我们站在甲方乙方的双重角度去体会了当下商业环境发生的各种变化。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PIN三口咖啡



Design360°:

Y(17)studio关注物体在不同维度间的转换,如在#PPP项目中用灯卷表现出了对图像在平面与空间之间转换的探索。可否展开谈谈这个项目?


Y(17)studio:

工作室的#PPP项目一开始有一大串单词(#PICTURE#PHOTO#PAPER/#PICK#PLAY#PRE-/#PROJECT#PRODUCT#PRESENT),表示了我们从来源(二维、 图、像)到行为方式(挑选、模拟、预制)到呈现结果(项目、产品、礼物)的逻辑选项,把我们想#的关键词都一股脑儿放上去了。二维图像是我们最有感触的事物类型,因为我们的主业就是不停制造它,我们也一直被动跟随它在时代需求中的形式变化。下面是#PPP的三种呈现结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PPP项目


商卷——为重美术馆创作的橱窗作品。橱窗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很多层意思,即是商品展示的出口,是广告位,又是内外关系的界限。而在虚拟环境中,电子设备就是窗和橱窗的载体,屏幕滑动中出现的每一个商品窗口,人、事、物,都是橱窗。所以我们用卷起的图纸组成窗帘(直播图像)和百叶窗(商品图像),同时也是灯箱,是由许多亮起的“手机屏”组合成的大屏灯箱,图像呈现模糊的加载状态,以此将水流一样的图像流定格到实体世界中。卷的形态本身指向了“内卷”,相同类别的同质化内容又引向“熵增”这个有序到无序的规律,两者都是内在关系的复杂化带来的效率降低和目标偏移。呈现了我们在当下时代环境中的“商品化”生存方式。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商卷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商卷 


灯卷——临时灯具设计。废胶片在过去通常变成灯罩的材料,但现在的数字图片不再需要胶片、相纸这种原始载体,人们有了新的方式来获取和储存视觉信息,这也基于图像与光的关系。Y(17)用灯片纸打印来还原图像载体以及这种关系中形成的物品——灯,使其成为一个参与市场内卷的商品,同时也是提供开源制作方法的临时灯具设计。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灯卷 


玩卷——一场互动游戏。活动中两人一组,通过扑克牌“拉大车”游戏,赢者可拿取相应数量和对应尺寸的网络图片纸张,将其卷起来排列成行,纸卷最长的参与者获得胜利。游戏结束时最终共同将游戏成果组合成一件艺术装置。游戏就是不断重复模拟人们参与社会生产的方式。


不过最终我们还是只保留了核心思考的部分(#PICK#PLAY#PRE-),不只是在平面类事物中, 所以来源和呈现结果都不设限了。项目的原则是尽可能少的添加新⽣产,在这个物质超载的时代,选择和模拟的行为是核心。我们希望组建的成品可以随时回到起点,比如灯可以回到⼀张被光投射的图。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玩卷



Design360°:

“十七友展”是Y(17)studio的展览计划,你们将其定义为“为身边的朋友和更广泛的‘业余爱好者’群体建立一个交流展示的场景”,这样的项目对你们的设计有什么启发吗?


Y(17)studio:

沿着我们的“业余”方向,对非专业群体的友好模式让我们更放松,我们建立的是兴趣小组,面对的是有兴趣去创造的人,可以交流具体的事情,不轻易追随和膜拜已成事物。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友时有果——A.qin的客厅画作”十七友展



Design360°:

身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你们认为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里?目前的创作环境对你们友好吗?


Y(17)studio:

“跨领域”这个说法可能比较官方了,我们要跨越的是自身的局限性,最直观的方式是跨越到其他的领域。我们的竞争力可能来自于系统化整理,所有项目在我们的初期阶段都是底层逻辑的梳理和建立,这会给客户带来性价比更高的服务。目前来看当下的环境对我们还挺友好,因为网络时代推倒重来的速度很快,我们似乎比较能“推倒”自己,接受迭代。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COOKIE Ocean Mode 海洋魔饼



Design360°:

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作室,你们对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有何规划,后续想要在哪些新的领域进行探索?


Y(17)studio:

我们其实不年轻了,但是工作室确实年轻,这一年又有很年轻的设计师加入进来,未来他们的资源会建立新的领域。以后希望他们可以“推倒”我们的思路,大家一起做的更自由一点。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COOKIE Ocean Mode 海洋魔饼



“事物的本质并不确切,是不同的人来定义和解释的。”无论是在哪个领域进行创作,Y(17)studio希望自身视线始终回归到事物的本质上,他们将设计作为“底层逻辑和操作路径”,试图与普世价值建立联系,与自我和世界进行对话。




Y(17)studio

小红书:Y(17)studio

Instagram:y17studio_official

网站:https://y17studio.com/


采访&编辑:Suzy




Design360
探索设计的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