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导读
在过去几年中,WEB™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的出现为国内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并且在全球神介术者的不断探索下,WEB™在更多复杂动脉瘤中也得以应用。过去由于输送导管较硬和型号限制的问题,限制了WEB™的应用范围,而今WEB™ 17系统再度升级而来,适应证适用于3-6mm动脉瘤的治疗,其中2mm高度型号尤其适用于宽而扁的动脉瘤治疗。同时,VIA™ 17微导管新增预塑型型号,便于术中使用。脑医汇-神介资讯平台联合Terumo neuro公司焕新推出“WEBEYOND 17创不凡”动脉瘤扰流装置专栏,旨在分享WEB™ 17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最新使用经验、技巧。
本期为大家分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歌教授团队带来的WEB™ 17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治疗动脉瘤一例,欢迎广大同道阅读、交流、探讨!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2岁。
主诉:头痛9月余。
现病史: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约1个月前出现左侧听力下降,无明显耳鸣等,约2周前出现视物模糊,约1周前因咳嗽咳痰于外院住院治疗,期间行头颅CT平扫+增强检查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占位,听神经瘤可能,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病程中患者神志清楚,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改变。
既往史:高血压半年余,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腰椎术后2年余。
查体:T 36.7℃,P 96次/分,R 19次/分,BP 132/97mmHg。神志清楚,视力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光敏,左侧听力下降,闭幕难立征:闭目(+),睁眼(-),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门诊及院外头颅CT平扫+增强检查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占位,听神经瘤可能,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
初步诊断:
1.颅内动脉瘤(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
2.左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瘤可能
3.高血压
4.腰椎术后
术前影像检查
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
左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
动脉瘤测量
经多角度测量,动脉瘤大小约为7.3mm*7.8mm*6.3mm。
器械选择
8F 动脉鞘
6F 导引导管
VIA™ 17微导管
5.0*2.0mm WEB™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
手术方案
经测量评估,使用5*2mm的WEB™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进行栓塞治疗。
治疗过程
6F导引导管连接灌注系统,结合3D旋转造影图选取工作角度,再次造影留取路图。
依据动脉瘤直径及载瘤血管直经塑形微导管和微导丝。路图下,微导丝指引VIA™ 17微导管顺利超选分叉部动脉瘤,到位后回撤微导丝。
经VIA™ 17微导管稳定输送5*2mm WEB™装置,WEB™头端出芽后缓慢释放至开花状态并逐渐占满动脉瘤瘤腔。
WEB™完全释放后造影可见WEB™形态良好无内陷,对瘤腔的推挤充分,动脉瘤远端血流通畅。
继续造影观察数分钟,WEB™位置稳定、载瘤动脉通畅、分支血流不受限,解脱WEB™结束手术。
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明显,各级血管血运情况佳、术后闭塞风险低,WEB™对动脉瘤的栓塞效果满意。
术后体会
WEB™ 17增加了2mm高度的型号,提高了它的使用范围,对于高度较小的分叉处宽颈动脉瘤更加友好。
搭配的VIA™ 17微导管,具有更好的输送稳定性以及灵活性,导管更容易到位,使得手术通路的建立变得简单,安全。
术者简介
高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亚专科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成员
安徽省第一届“青年江淮名医”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欧美同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转化医学与医疗设备专业委员会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外科学组副组长
安徽省医师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神经外科质控中心委员
上海医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委员
美国凤凰城Barrow神经研究所访问学者
专业特长为脑血管病的介入手术和显微外科治疗,熟练开展多种复杂脑脊髓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工作,是同时掌握脑血管病显微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的复合型人才,手术并发症低,治愈率高,每年脑血管病手术治疗量约1000例
型号选择表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查看更多器械信息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短视频”功能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Terumo neuro品牌专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