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大学霸到银行分析师:一位父亲的教育觉醒”

教育   2024-09-25 18:01   湖北  

《育儿宝典 》

从武大学霸到银行分析师

一位父亲的教育觉醒

本文全文4500余字,以一个真实故事阐述当下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阅读时长预计15-20分钟,建议收藏起来慢慢阅读!

我有一个学霸朋友,不是一般的学霸,而是武大一帮学霸之中的学霸,是那种即使宿舍熄灯,也会趴被窝开手电,也要啃完英文原版教材那种人。他从农村一路走来,现在做到某家知名证券银行分析师,多次为各种企业客户排忧解难,其中不乏500强级别的客户。现在手里也管理着几十人的团队,就这样一号人物,居然也会拿自己上小学的女儿没办法。

/ TO MOM /

01

/ TO MOM /

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他苦恼很久了。我去他家做客,正听他讲美储联降息和对普通人的影响。他妻子从书房出来,神色疲惫地陪着聊了几句,忽然脸色一变:“我得进去看看 ,指不定她又开始玩了!”不一会儿就传来了训斥和抗辩声。

朋友有点尴尬的递了颗烟:每天都这样,你嫂子准备离职了。

“为了督促孩子的学习?”我有点惊讶。


他的妻子也是武大毕业,一路披星戴月十多年,也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不菲的成绩。生孩子都没舍得离开,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走到今天的位置。

“前几年,我们俩都在拼事业,应该让她早点离职,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不然你说我这么累死累活的图个啥?”朋友如是说道。

朋友的孩子叫琪琪,她聪明,可爱,有教养,幼儿园组织的手工课什么的都非常出色,常常让她父母非常“得意”。唯一有点让人头疼的,就是不怎么爱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上垫底


夫妻俩试过很多方法。送她上补习班,给她请家教,都没啥效果。老师说孩子时不时发呆,两眼放空,不知道在想什么。一写作业就开始磨蹭,写不了多少就出神,讲过的题过几分钟就忘了。要说他注意力不集中吧,看动画片一看几个小时都没问题。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苦口婆心,道理都烂了,还是没用。只有父母在旁边,才能好点,朋友满脸苦涩说着。


没办法,夫妻俩只能有一个暂停自己的工作,即使这样,朋友对孩子的未来还是充满担忧。


/ TO MOM /

02

/ TO MOM /

这时,朋友的妻子出来:“要说不用心吧,我每天晚上都看着她学习,有几个家长能做到这一步?”随后看向朋友“为这事儿我们还经常拌嘴,他老说我做得不够。”


“前些年我们俩太忙了,只能现在补”,朋友闷头抽烟。


“每天晚上都看着学习?”我有点惊到了,“要做到这种程度吗?”


我提醒他们:“咱们那会儿也没要家长管啊,不也考上了?”

“唉,哪能和我们那会儿比,你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让她抄一页新学的生字,她能整俩小时,一会儿不是笔掉了,就是橡皮擦掉了,稍微不看着,她就玩游戏。我们把她手机,平板这些收了就在那里发呆,抠指甲,就是不愿意好好学习。而且,现在的家长都抓学习抓得紧,有很多东西,老师上课也不教。别的孩子都会,她跟不上就更对学习没兴趣,一步慢,步步慢。”


他们说得很痛心,字字血泪。


“那你们现在天天监督她学习,琪琪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为什么?”我这样问道。

朋友闷闷说:“都说了,之前太忙了,是我们欠太多”。


“你先让人家说完”这时他妻子说”你是觉得问题不是这个吗?”


“旁观者清”我点了点头,“问题确实不在这里”。


/ TO MOM /

03

/ TO MOM /

看到这里,大家知道问题出在在哪里了吗?


整个对话过程中,我这朋友夫妻俩一直在自责:我这里做到不够,我哪里做得不好,我试过很多办法,我甚至已经打算牺牲自己的职业了,她还是不好好学习。


你看,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我”,仿佛只要“我”做得足够好,孩子的学习就一定就会好。


但是学习这个事,到底是谁的事呢?


是孩子!!!


我们养孩子不是按照图纸来建房子,只要你按部就班,不出错,最后就能修建出一幢建筑。养孩子应该就像种地一样,你播种、埋土、浇水,你还要等种子自己发芽呀。


但是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有看到一句孩子自己的态度。


很多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就是他们的认知,他们一直都是孩子的代言人,尤其是有一定成绩的父母。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理所当然的要求孩子要这样,不要这样。当孩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总会说些:你是在为我们学习吗,不是啊,你是在为你学习啊,你不好好学习,以后.....。


而实际上,琪琪的问题就在这,她是在为父母而学习。


/ TO MOM /

04

/ TO MOM /

朋友无法理解,他从小到大,学习来都是靠自觉,父母几乎没有督促过。


“出生农村的我,父母每天就伺候着那点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我每天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伏案读书,希望可以去一个更明亮广阔的世界。”朋友有点唏嘘的说道。


“那琪琪呢,她有什么学习动力吗?”我问他。


琪琪的生活,得益于父母的努力,说是锦衣玉食也一点不夸张。住在将近200平的房子,从落地窗,就能看见奔流的长江,吃的都是进口食品,穿的都是品牌童装,想要的玩具,完全不用说第二遍,寒暑假到处旅游,国庆假,夫妻俩还计划带着她到英国转转。


“她的学习不好,对她来说有什么重要的,除了应付你们。”


“也不能这么说吧”朋友反驳道。“学习又不只是为了生存,她该有更高的追求。按你的说法,所有家庭条件好的孩子都没有学习的动力?”


“你先别管人家,我们就说琪琪,她现在的学习就像完成任务,说难听点她这辈子就算不奋斗,也够了对不对?”


“你是说,我们的努力奋斗反而成为了她的阻碍。”朋友有点恼怒。


这时她妻子在旁边打圆场:”你听人家说完。”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这些我又不是没想过。但是说这些有什么用。现在是怎么解决,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帮到琪琪?”他有点不耐烦的说道。


“我有办法!”


“什么办法?”


我故意停了一会儿:“你看,你们并没有办没法帮助琪琪。”


朋友愣了愣,不愧是玩经济的,脑子转的就是快,仅仅几秒钟,他转头对着妻子说:“我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你离职的问题了。”

/ TO MOM /

05

/ TO MOM /

写到这里,我想先卖一个关子,在继续写下去之前,我想说的是,关于孩子教育问题,我们理解,掌握的观念可能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有些人,把太多的责任归结到父母上了。


有太多的文案视频文章博主,甚至所谓的专家,都在告诉我们: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怎么做,该怎么做,如果不怎么做就会怎么样等等,是不是?


说这些的都是胡说八道吗?不是,他们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他们最多只有一些道理。他们强调的是,父母做好了,你的孩子就好了。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是怎么想的。


所有的这些道理,都是讲给父母听的。他们把父母捧到了决定性的位置上,就像玩角色扮演游戏一样,孩子就是他们操纵杆下的角色,你花了多少心血,就能在这个角色上收获多少成长,如果成长得太慢,就是你花得太少


他们利用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制造各种焦虑,完全把孩子成长问题归结于父母。


这是一种暗示:孩子怎么想不重要,父母才是他人生(至少成年前)的主角。至于孩子,他只是一个没有主见,不辩是非,也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的人。


你看,这句话说得是不是很有道理。你是不是很认同,最后你的孩子也会准确无误的接收到这个暗示。


/ TO MOM /

06

/ TO MOM /

当作朋友夫妻俩的面,我和琪琪聊了一次。


“你是不是一点也不喜欢学习,是不是?”我问她。


“也没有......”她看了看身旁的父母有些犹豫。


朋友夫妻鼓励她:”没事,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你最喜欢做什么?”


“玩游戏”她笑了。


朋友习惯性的训斥道:“你能打一辈子游戏?”我看了他一眼,他识趣的闭嘴了——你看,他已经意识到问题了,但还是习惯性的替孩子做出了判断。


“万一琪琪以后能做职业选手呢”我替孩子顶了回去。


琪琪立即摇了摇头:“我做不了职业选手,那个太幸苦了。”——你看,孩子其实也是思考过的。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以后做什么呢?”


琪琪挠了挠头;“做有意思的事。”


“做什么事都要先好好学习。”朋友又在旁边插话。我紧紧的盯着他。


“具体呢,你想做什么?”我继续询问着。


“我想做...”他有点紧张和忐忑“摄影师”。


朋友两口子,对视了一眼,有点惊讶,琪琪从来没有跟他们讲过这个想法。


“做摄影师你得.....”朋友说了一半,这次是他妻子打断了他。


“你知道怎么做摄影师吗?”我继续循循善诱。


琪琪点了点头:“也不是做摄影师,我就是喜欢拍一些好看的风景,看见一下好玩儿的事,我就想把他拍下来,也没想着怎样,就是觉得有意思。”


“那你第一步打算怎么做?”

她的父母直直的看着她,就像第一次认识一样。


“我想要一台自己的相机”她有点紧张。


我起身看着朋友说道:“听到没,现在你可以跟孩子好好谈谈条件了。”


/ TO MOM /

07

/ TO MOM /

很难相信吧,这样拥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父母,居然从来都没有听到过孩子的梦想。


很多时候,我们只要问一问,然后耐心的等一等,孩子就会自己说出来。而他们却一直在痛苦:我该如何才能让她更好。


当然,每个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有很多,不是所有孩子的情况都和琪琪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家庭条件和这位朋友一样,所以,同样的对话放在另一个人身上,是没有用的。


我认为,为人父母的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套对话技巧,而是改变一套教育理念。


就一句话: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角

就像上面的对话一样,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神奇的技巧。仅仅是把孩子作为主角的一次谈话。这其中的关键不是如何进行谈话,而是怎么不把它变成一次一次不欢而散的争吵。


我们举两个日常对话的例子

 一般的父子(母子)对话:

——我不喜欢上学

——你不上学你能干嘛?

以孩子为主角的对话:

——我不喜欢上学

——哦、那你喜欢什么?

还可能是这样

一般的父子(母子)对话:

——我以后想当明星

——当明星有啥好的,要当就当......

以孩子为主角的对话:

——以后我想当明星

——哦,你有没有过具体该怎么做。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两种方式究竟有什么不同,你需要掌握什么技巧。


其实我们别把事情搞复杂了,这两种对话的关键区别就是,一个是以孩子为主角,一个是以自己为主为出发点的对话。


都说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当我们无法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努力,都是白费。

那么换位思考,两种沟通方式,两种父母,当你处于孩子的角色,你更意和那种父母沟通。

/ TO MOM /

08

/ TO MOM /

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一涉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再理智的父母都会犯糊涂。


一方面是我们根深蒂固的责任感,让我们认为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更多的责任


另一方面就是,大量的自媒体也在迎合这种心态,类似”你应该怎么做你的孩子才能怎么样你如果不怎么做,你的孩子将变成这样“的话题,“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喊得震耳欲聋,且深入人心。有时候看多了这样的内容,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更好的父母,从而陷入自我感动之中。


这常常会把我们卷入泥潭之中,把很多本该属于孩子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包括吃饭,睡觉,按时做作业等。


这样的父母很幸苦,费力不讨好。他们既焦虑,又自责,用尽自己所有精力,围着孩子打转,很多属于孩子的事情,一手包办,而孩子也很乐意成为不负责任的人。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别听那些铺天盖地的育儿自媒体说:如果你不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如果不这样。


你越是反省,越是检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会让自己变得焦虑、急迫、暴躁。就会让你在孩子眼中变得“面目可憎”。




结语

最后,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它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迷失方向,可能会感到无助和焦虑,但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梦想和追求。


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不是孩子的塑造者,而是引导者和支持者。我们的任务是提供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地探索世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我们的责任是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中,让我们放慢脚步,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让我们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面对挑战。因为最终,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而我们的爱和支持将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END

编辑 | 神明远离了我

文字来源 |原创

图片来源 |AI

育儿宝典

公众号:智育小栈


大家好,我是大梦,始终践行“和孩子一起学习,陪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用普通人看得懂的文字,分享育儿经验,如果您喜欢这样的文字,记得点赞、分享点击在看哦!!

往期好文:

山东男生踢打母亲事件折射出来的教育反思,我们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

为何孩子在幼儿园能好好吃饭,回家后却要大人喂?

如何在家中,用最少的成本,甚至不花钱,也能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早教体验?

大梦悦读
我们相信,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能让我们窥见不同的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