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清楚为什么学习,孩子们不明白学习这件事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父母让他学习的时候,好像是为父母学习;老师让他学习的时候,好就是为老师学习。所以他的每一次学习都是被动的。他不愿意学习,那他就不会重视学习这件事。当别人催促他的时候,他就会认为这又一个他不愿去完成的任务,所以他内心是抗拒的,是不高兴的。
在生活上,逐步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为自己负责。在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学会承担责任,在管理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会逐渐运用到他学到的知识,让知识不只停留在书本,实实在在的应用到他的生活中,让孩子通过思考,知识运用来完成“困难重重”的任务,从而产生对自己的信心和尊严感,那么他就会享受知识运用的快乐,从而激发求知欲望。
其次,不要我以为,而要他以为。
当孩子表露出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学科感兴趣的时候,家长不能因个人好恶,直接否定孩子。比如孩子说自己长大后要当主播,很多家长就会觉得不靠谱,没有行业前景,甚至不务正业。于是家长就直接把这个给否定了。
当孩子一次次的表达自己的兴趣后,家长一次次的否定,到最后,孩子就不会提出自己的兴趣了。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对为了没有什么期望,那他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所以他就不会有学习动力。
当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学习的时候,他的学习动力就会变得强大。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就对她说长大后要当主播,
她说:“好呀,当主播能认识更多的朋友,那你怎么样才能做一名好主播,你需要具备那些知识呢?” 在这目标下,孩子就开始努力。
但过了一段时间,小孩子又把自己的目标改了,决定要当导游,
这位朋友就说:“好呀,那你当导游是不是要给人介绍景点,那你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这个孩子说:“那我得知道景点的故事,我才能给别人介绍,所以我要把历史地理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