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终身成长》:剖析家庭教育的真相

教育   2024-09-27 18:00   湖北  


《陪孩子终身成长》

【中国】 樊登 著


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


被这句话吸引,我翻看了这本书。


这书的作者樊登,我对他的印象是: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位成功的“自媒体人”,我看过他非常多的推书视频,常常被他的思维,谈吐所折服。没想到,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育儿高手。


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就孩子教育问题感到乏力,就像在做一道没有食谱的菜,家长们在忙碌的工作和不断变化的育儿观念中摸索,有时候手忙脚乱,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出孩子喜欢又营养均衡的“菜肴”。再加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调料”,更是让家长们头疼,担心孩子吃多了影响健康,但又不知道如何控制。


作者说:所有亲子问题的根源:你必须成长,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而这本书中提到的亲子教育三大支柱,也算是替我上了为人父母的第一课。

无条件的爱

为什么我们总是一边心疼父母,一边想要逃离父母?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情况,就我个人而言,回想我的成长经历,自我“懂事”起,我一直在想方设法的远离父母。


中学时期,能不回家就不回家,考大学也是尽可能挑离家远的地方,工作后,更是电话都打得少,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跟他们说什么。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直到我为人父以后,我才逐渐明白,我的父母可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爱我。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在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别人家的小孩这次考了多少分,别人家的某某一个月赚多少,别人家的孩子娶了个什么什么样的女子。


但是想起父母的辛苦,我又觉得,他们不是不爱我,可能是“有条件的”。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正如书中所说:它不是“溺爱”,是不带附加条件和交换的爱,是让孩子知道他们被爱,只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而不是他们做了什么。


价值感

阿德勒曾说:人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两个东西——归属感和价值感。


什么是归属感?

就孩子而言,就是他清楚的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或者团体对他是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的。


什么是价值感?


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归属感。


我们这一代人,有多少人是经历“打压式”教育成长起来的。就像电视剧《人世间》里的周秉昆一样。

无论他做什么,做多少,在他父亲眼里,都比上他的哥哥姐姐,哪怕到后面他赚得足够多了,还是得不到父亲的肯定。在那个年代,儿子有编制,才能给父亲涨脸。


我们不是周秉昆,可能没有那么优秀的哥哥姐姐,可我们也是周秉昆,我们永远有“别人家的孩子”。

终身成长的心态

书中说:一个人一旦有了固定型心态,就会活得很累。他做任何事都在意别人怎么看他,都在意这一次是吃亏还是占便宜,都在想自己有没有做出最优的决策,有没有显示出来“我是最棒的,我是最聪明的,我没有犯错”。


事实也是如此,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很多父母都很在乎孩子的成绩,这个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往往关心的不是学习,而是成绩。他们会习惯性的忽略孩子是否有进步,是否努力,只要结果不理想,就能抹杀孩子的一切努力。


能说他们不爱孩子吗,他们只是服从了自己的惯性,觉得孩子必须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考上好的大学。如果不上大学,孩子的一生就完了。那么,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都不能追求幸福的生活了吗?


亲子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慢慢的成长。


就像书中所说: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




写在最后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我当然不希望我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但是我更不希望,他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往期好文:
拒当“韭菜”——别让焦虑主导你的选择:理性看待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从武大学霸到银行分析师:一位父亲的教育觉醒”
为何孩子在幼儿园能好好吃饭,回家后却要大人喂?






大梦悦读
我们相信,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能让我们窥见不同的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