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 | 错过

财富   财经   2024-11-22 16:16   上海  



被套不可怕,最怕的是踏空,相信很多研究员都有同感,尤其是与那些一尺栏的机会擦肩而过,懊悔与遗憾充斥大脑,晚上思来想去都睡不着觉。

如果我们埋怨自己懒惰而错过,或许会陷入另一个“勤劳的陷阱”,以为勤快就能抓住更多机会,于是勤快地与人交流、勤快地写公司报告,但结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

因为投资讲究方法、重视认知、挑战人性,需要长时间系统性地修炼——

修炼投资的心酸,学会放好以前的渴望,我们那些信仰,要赚钱多难~


文章来源:明河双周报第336期

作者:张桥石

本文写作时间:2024年5月17日





市场在见顶三年之后,有回暖之势,赚钱效应明显增加,可我却基本没享受到,一回首发现这三年错过的真不少。比如之前双周报张总提过的XX,比如家电、出海的很多机会。



其中既有之前研究甚至买过的公司,疏于跟踪,又有一些根本没有覆盖上的机会。原因应该是懒?那要如何更勤快一点?更勤快能解决问题么?



大胆猜测是不能的。我们每年都要多次跟同事们说,要增加覆盖,多研究公司,多跟踪,可是年复一年效果不佳。一种可能是懒变勤就很难,另外勤要如何勤?人均大几百家的公司都覆盖并跟踪紧密且能够把好的都挑出来准确地传递给基金经理,或许不太可能?



所以这是一个系统问题,通过更XX这类增量的方法不可能解决。



过去,我们坚持自下而上,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坚持能力圈,深度研究、长期跟踪,便宜的时候买入并等待。这没有错,通过这种工作,也的确不犯大的错误,买得便宜,公司不差,相信最后都不容易亏钱割肉,所以是一种长期可复制的盈利模式。也反应在过去的净值表现上,我们能涨,跌的时候回撤也还可以,但总面临错过的问题,而现在上市公司数量大增,导致很多机会是好几倍之后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连个陪伴或者总结的机会都没有,属实非常遗憾。



如何一定程度解决这个问题,帮我们做得更好,成为当下亟需。



价值投资久了,对自己的标的越来越熟悉,也容易越来越保守,因此错过常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的软柿子,而这违背价值投资跨一尺栏的理念。所以开放、多样化、不带预设立场的信息获取非常关键,这也同时需要过滤掉比例大得多的垃圾信息。



首要就是主动获取,过去我们多数信息获得是比较被动的,底部的公司往往没人关注和覆盖,甚至业绩说明会都不举行,我们自然也就关注不到了。大热的就算不碰,但大多数也都是中规中矩的东西。还有这几年的电话会议啥的特别多,又是各种不同渠道,从每天关注,到定闹钟参会,甚至录音、整理,有些公司一年可能听个十几二十场,还有很多的所谓专家会议,可有什么牛股?有的人喜欢和同行交流,但大多数同行水平可能相当,多半是吹水,亏了互相安慰下,可有什么牛股?所以这种勤快效率极低,多数信息的质量可信度堪忧,还有不少为了所谓“即时/完整性”付出的隐性额外成本。



事后看,那些能有成倍收益的机会,回到当初可以说有不小比例是软柿子,是一尺栏,是只要认真看了,跟踪一两个季度就会忍不住的机会。回到投资,我们还有一个方便的工具那就是定期报告,质量、完整度、可信度都几乎是可得范围最高,且有即时的市场真金白银的投票反馈,值得排在第一优先级,加以研究筛选。



另外重要的就是不带预设立场,相比前者,这点对我们也很不容易。既不能把所有一时的好都乐观地当成可持续的,又不能随意地贴上比如放利润、低基数等标签忽悠过去。对于公司的商业模式、变化诚实地看待,可能的机会擦亮眼睛,咬住不放,这就需要强大的好奇心、自驱力和对投资的理解认知。从心理上,对于重仓股票的跟踪每次的增量信息很少,既轻松、又有边际上的收获(情绪收获也算一种),而对于新机会不带预设立场的研究则可能啥有没有,甚至掉进坑里。尤其对研究员而言,不可能搞一个新标的,基金经理马上认同,正常肯定是疑问和压力,并不轻松。因此大多数人对于摆在面前的软柿子,可能也是漠然的,或者仅满足于了解个皮毛。



第一条是方法,第二条则是性格,从我做起。




声明

文中提及标的、案例为讨论需要,不构成投资建议,本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本微信公众号所刊文章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本文所载信息和资料的来源皆被本公司认为可靠,但本公司对其准确性、足够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微信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

明河投资
上海明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