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 | 《巴菲特致合伙人信》阅读笔记(1957-1961)

财富   财经   2024-09-20 16:50   上海  



这些信件发表的30多年后,巴菲特在1994年的信中一如既往表明会继续忽略政治和经济预测,因为几十年来没有人能预测战争爆发、苏联解体、美国国债的巨大波动。但这些黑天鹅、灰犀牛等等各种事件都没有影响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也没有影响投资者用合理价格买入优质资产。


小编的饭碗快被市场砸得稀烂,未来虽无法预测,但可以相信常识、坚持原则、优化组合,小破碗缝缝补补做好应对,以待不期而遇的大肉,届时还能配上蒜,香味多一半~




文章来源:明河双周报第329期

作者:葛天惟

写作时间:2024年1月20日





最近市场走势疲弱,有人模仿《三体》里的“物理学不存在了吗”问出了“价值投资不存在了吗”?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价值投资祖师爷巴菲特漫长的生涯中遇到过多次大熊市,但并不妨碍他取得极为优秀的长期业绩。因此在熊市里读巴菲特是治愈心灵的良药,而且既然要读就读巴菲特亲手写的内容,很多人对巴菲特和价值投资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越是花里胡哨越容易脱离本质,价值投资的原理很简单,巴菲特给股东的信里已经解释得相当完备了,而且其中的实战案例是我们学习股市历史的珍贵资料,毕竟巴菲特善于化繁为简看清问题的本质,视角相对来说比较客观;而很多媒体新闻或书籍记录的股市案例,可能由于作者本身对股市不够理解,带有很强的误导性。




巴菲特60多年的生涯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阶段:合伙人公司时期和伯克希尔时期。合伙人公司类似于私募基金(我没有仔细研究其架构,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巴菲特本人是GP,其他合伙人是LP,公司从1956年成立到1969年巴菲特“退休”,1957-1968年的复合收益率高达31.6%,同期道琼斯指数的复合收益率是9.1%。在这期间巴菲特每年会写1-2封信与合伙人沟通,今天就先来学习一下这部分的内容(感谢译者RanRan的无私分享),至于伯克希尔的股东信则留到以后分析。




第一封信写在1958年初。对于1957年的股市,巴菲特明确指出蓝筹股的估值已经过高,可能存在大幅下跌的风险,但他并没有选择低仓位运作或者做空,而是用“低估”和“套利”两类标的构建投资组合:套利的收益往往来自于收并购、清算等事件中的定价偏差,并不依赖于大盘的上涨,因此当认为市场偏高时,就增加套利的比重;市场便宜时,就满仓低估类,甚至可以加一些杠杆。因此一开始我们就能发现,27岁的巴菲特已经具有成熟投资者的思维:对市场定价有自己的判断,但首要考虑的还是低估股票的寻找,其收益并不来自于对市场走势的“预测”而是“应对”,即使大盘超预期地波动,也不会受到严重打击。1957年底巴菲特认为市场偏贵,但仍利用年底的下跌把低估类:套利类的比例从70:30提升到85:15,说明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便宜品种,他愿意承担大盘下跌的风险。这一年的信中巴菲特对于自己的预期是年化超越指数10%,以及熊市跑赢指数、牛市跟上指数;对于最重仓的一支低估股票,他的目标仓位是20%,也就是愿意重仓持有,但不会过度押注。这几把简单的标尺在60多年中一直适用,说明对市场规律和自身能力很早就有清晰的认知,知行合一很重要。




1958年的市场说明了赌大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巴菲特因为市场偏贵而空仓或做空,结果会很惨,因为道琼斯上涨了38.5%,他的业绩是略超指数,实现了牛市跟上大盘的目标。这一年的信中公布了上年提及的重仓股:联邦信托公司 (Commonwealth Trust Co.),每年每股盈利10美元,买入成本是51美元,巴菲特对其内在价值的估算是125美元,买入理由是:1、低估,2、能以令人满意的速度持续创造价值,3、大股东可能会将公司并购,从中可以看到巴菲特重仓的标准:便宜、稳定可持续的业务、价值释放的潜在机会。80美元卖出联邦信托后(应该是遇到了溢价收购的买家),又以25%的重仓介入另一家低估公司并成为了最大股东,由于可以影响其估值修复的时间,这笔交易的确定性更强;重仓还有另一个理由,就是此时市场已经找不到很多低估和套利的机会。大部分投资者不具备影响公司决策的能力,但确定性是可以自己评估的,可以参考巴菲特在认为高度确定的时候,投入了四分之一的仓位。




1959年,道琼斯上涨20%,已经出现泡沫迹象,几家头部投资机构的收益率在5-10%,巴菲特实现了26%的收益。信中又解释了去年的重仓股(仓位已增加到35%),这家公司拥有一个投资信托,里面包含三四十只质地良好的股票,根据股票市值以及对公司主营业务的保守估值,买入的价格特别便宜。这里还是格雷厄姆的风格,买入明显低估的股票等待清算;剩余65%的仓位也是低估和套利类,与大盘相关性弱。可以想象巴菲特是掘地三尺,把少有的廉价股票挖了出来,也占了一些管理规模小的便宜。




1960年道琼斯指数亏损6.3%(文中对指数收益的统计都包含股息,实际指数点位下跌9.3%,但有3%的股息),基金公司的收益在5%上下,巴菲特则是22.8%。信中又分析了去年的重仓股,35%仓位的桑伯恩地图公司,它的地图包含管道等信息,对于火灾保险很有用,主要客户保险公司也获得了很多董事席位。传统业务有稳定的现金流,所以公司买了一篮子股票,后来传统业务逐渐衰退,扣掉股票价值,市场给传统的定价是负数,原因在于董事会不作为,还削减了分红。因此巴菲特收集了大量的股份,以大股东身份推动清算投资组合(因为蓝筹股已在高位),实现了获利退出。这个案例的难度在于,首先要挖到这只股票并研究清楚,其次寻求各方资源收集股票,最后对蓝筹泡沫有清醒认知及时清算,巴菲特也表示这样的案例并非主要的盈利方式。




1961年道指收益22.2%,巴菲特的组合则是45.9%。可能因为将几个合伙基金合并了,规模也在增长,这一年的篇幅明显增加,首先列举了一些数据说明了过去15年中大多数基金没能跑赢道指,可见这个现象是长期存在的。之后着重介绍了自己的3种投资类型,首先是无控制权的低估值股票,一般以5-10%仓位持有5-6支,小仓位分散持有10-15支,加起来占据了大多数仓位;由于无控制权,无法预测何时能获利,“正因为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利好因素带来上涨,才能有这么便宜的价格”,这句话点出了价值投资与其他投资风格的本质区别,一般人都爱买风口上、有题材的股票,因为短期获利的机会大,但正因大家都有所预期,往往价格也不便宜,而真正的价值投资往往是在冷门的股票上守株待兔。巴菲特对买的便宜很有信心,而卖出价则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往往可以低于产业资本评估的合理价值。第二种投资类型是对并购重组等事件的分散套利(同时做10-15支股票),也是唯一可以加杠杆的方式,因为风险很小,收益一般在10-20%,这再次提醒我们巴菲特掘地三尺的功夫,要找出那么多的套利机会,这还不是他主要的投资方式,更不用说他的团队根本就没几个人。第三种就是前文介绍过的控制类,他买低估值的妙处在于如果一直不涨可能会买成大股东,依靠转变成控制类投资来实现获利退出:举了一个登普斯特风车制造公司的案例,5年逐渐买下70%股份,成本在28美元,评估至少值35美元,这笔交易收益可能没那么高,但巴菲特认为在市场高位,需要做到与大盘风险绝缘。




这一年的信中还披露了一个数字:“我们实现的亏损从来没超过净资产总额的0.5%或1%,我们实现的收益总额与亏损总额之比约为100:1”,可见巴菲特对下行风险控制得极为严格,他自己的评价是“极为保守”。同时又强调了一次每年领先道指 10% 的方法:在指数大跌时跑赢 20%;在指数平盘时跑赢10%;在指数大涨时跟上指数。




1962年1月的这封信中,巴菲特更系统地阐述了投资理念,还简单介绍了团队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过去5年的成功,合伙人公司已经走上正轨,初具规模,相信后面的案例会更加精彩,之后有机会再分析。





声明

文中提及标的、案例为讨论需要,不构成投资建议,本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本微信公众号所刊文章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本文所载信息和资料的来源皆被本公司认为可靠,但本公司对其准确性、足够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微信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

明河投资
上海明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