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学习 | 《小圣施威降大圣》课堂实录

文摘   2024-10-26 23:15   江西  

导入:

今天,我们要共同开启一场经典之旅——《小圣施威降大圣》。

——小圣和大圣你知道多少?(开火车游戏)

·姓名、兵器、法术本领


活动一:品·小大之变

(一)理一理,用思维导图梳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斗法过程。

1、学生分享


2、师小结:这些变化现实中做不到

——想象高于现实。(板书)

3、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吴承恩为我们描述的登峰造极的想象世界中。


(二)赏一赏,你认为哪次斗法变化最有趣?(同桌交流)

生1:最后一次 变成神

生2:麻雀 气氛紧张 惊心动魄  大量动词节奏很快 有条不紊 思维敏捷

·学生齐声朗读相关情节


生3:土地庙  滑稽 英雄相惜 形象更鲜明灵动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旁白,女生读二郎神,男生读大圣)

生4:

·同桌对读,在对话前加语气词,揣摩人物心理。

“嗯”“哼”

·师总结二人形象、性格特点

——“想象基于现实”(板书)


(三)演一演:小组合作,演绎其中一个片段,展现出神魔的人情。



组1表演:


·其他小组根据量表进行评价。

组2表演:


其他同学根据量表评价

师过渡:回归标题。


活动二:思·小大之辩

议一议:小圣降伏大圣,怪不怪?


生1:法象上,小圣更大、大圣更小

生2:心理上,

生3:性格有关,小圣更成熟

生4:称号上,大圣是自封的,小圣是公认的;大圣变法有破绽


师小结

1、在打斗过程中,有没有称呼过他“大圣”?

2、性格问题


3、大圣自身的认知变化

·对小圣、对自身


悟空的成长过程:

悟空的成长其实经历了一个肆意纵心的阶段,从大闹天宫、龙宫夺宝、大闹地府、接着又经历了一个励心的阶段,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最后走上了西天取经的修心之路。这一路上,我们看到悟空从大我到小我最后到无我,完成自己心性世界、精神理念的升华。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都是在一次次的坎坷挫败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想象最终的目的其实是反映现实。而《西游记》中想象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可以用“想象”这跟金箍棒去撬动整本书的阅读。


结语:

我们可以用想象这根金箍棒去撬动整本书的阅读,希望同学们也跟悟空一样,开启一场自己的修心之旅。当然,每个年龄阶段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希望你们在前行的路上,不断觉醒、不断成长,直至遇见最好的自己。


————-——

灵均说:

《小圣施威降大圣》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今年新加的篇目,呼应七上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本课例的教学活动梳理下来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情节上进行感性梳理和演绎。

用思维导图梳理斗法过程——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次变法,开展赏读活动——小组合作演绎一个故事片段

该部分以三个渐次深入的学习活动展开。每一个小活动给出了富有操作性、趣味性、恰切性的学习支架,如思维导图法梳理情节、多种形式朗读品味内容、角色演绎将文本具象化。

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程度逐层深入,从整体情节的把握,到具体情节的内容品味,到精彩情节的故事化演绎输出,从认识到理解到迁移运用,思维水平也逐步提升。

教学设计上,教师的任务采取了前置化的布置方式,重视学生的预习和自主学习。如情节梳理的思维导图、课本演绎的提前排练等,可以看出来学生是精心准备过的,这对于展示课来说无可厚非。

同时也提示我们,在新授课开始之前,有意识地布置自主学习任务,不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节省课堂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教学和讨论。

第二部分:从主旨上进行理性思索和探讨。

以具有思维张力的中心问题——“小圣降伏大圣,怪不怪?”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而对大圣的形象做深入解析。

这一部分,教师从单篇走向整本,串联《西游记》其他章节的相关内容,指向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的第三个阅读层次“分析阅读”。

以本文中大圣对自我的认知变化为支点,援引原著内容,展现大圣在全书中的形象发展过程,总结其经历的“大我——小我——无我”的心性修行历程,揭示本书的母题教育——“成长”。自然而然,在本课结尾发出对学生成长的启迪与期盼,完成课堂的人文教育升华。

此外,教师在板书中展现了本书的另一条线索“想象”,这正契合了本单元的大单元主题。并别出心裁地设计板书,以金箍棒的形式展示对想象认知的三个发展过程:想象高于现实——想象基于现实——想象反映现实。简洁而形象地将本课内容串联起来。


·课例内容整理自2024年浙江省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观看链接为:https://live.yanxiu.com/lv2/program/8987580084651876375/detail


美金小札
发表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名师思想、精品课例,分享期刊论文、大师讲座、名师著作笔记,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等。欢迎广大语文教师、中学生、学生家长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