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 | 《诗第十二》章节内容梳理

文摘   2024-08-31 00:00   江西  
   《诗第十二》

(一)五言诗的源头与发展(汉至魏晋南北朝)

1、汉乐府——五言诗的源头

(1)汉乐府的产生

①汉武帝设乐府,采集歌谣、乐谱,制谱协律,后被称为“乐府诗“

②北宋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不合乐的歌谣,以及模拟之作,编为《乐府诗集》

(2)汉乐府的特点

①采用新声调——“楚乐“”新乐“

·之前的雅乐《三百篇》

·“楚乐“:楚声,比雅乐好听

·“新乐“:出于西域、北狄军歌

——新歌声乐比雅乐参差得多,新声比楚声参差得多

②以叙事为主

·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

·历史及游仙故事占一部分

·男女相思离别之作

·格言式的教训、人生的慨叹等


2、汉末《古诗十九首》——五言诗的成熟

(1)背景

①东汉,汉乐府民歌普遍化,文人仿作渐多。

②汉末,试验五言体的多起来,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十九首古诗并非一人之作,也非一时之作,都模拟言情的乐府

(2)内容

①多是相思离别,以及人生无常、当及时行乐的意思

②也有对邪臣当道、贤人放逐、朋友富贵相忘、知音难得等事的慨叹

(3)特点

·只像对朋友说家常话、并不在字面上用工夫,而自然达意,委婉尽情,合于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


3、建安时期——五言诗的文人化、抒情化

(1)曹丕、曹植

·建安年间,文学极盛。曹丕曹植兄弟尤其努力在五言体上。

·但只求明白诚恳,还是歌谣本色

(2)阮籍

·真正奠定五言诗的基础,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诗的人

·将一肚子牢骚发泄在酒和诗里,作《咏怀诗》八十多首,充满悲悯的情感

——增加五言诗文人化的程度,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4、晋代——五言诗排偶化、典故化

·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借古人及神仙抒写自己的怀抱,为后世所宗。

(1)玄言诗

·孙绰、许询是领袖

·只是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千篇一律,没有“我“

(2)陶渊明田园诗

①地位: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②特点

·哲学是从现实生活体验中得来的,亲切有味,有理趣(写意)


·只求明白恳切,不排不典,散文化诗歌

(3)谢灵运山水诗

①地位

·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开后世诗人着意描写的路子


②特点

·用排偶、用典故,却能创造新鲜的句子(工笔)

·描写有时不免太繁重,人生哲理在诗中不能与精巧的描写打成一片,像硬装进去的


5、齐永明年间——讲求用典、声韵(“声律说”)

(1)特点

①力求协调,远于语言的自然。

·讲求四声的分别、平仄的性质、双声叠韵的作用,着重句中的“和“

②一面讲究用典,一面讲究声律,不免侧重技巧的毛病

(2)宫体诗

·梁简文帝年间,专咏艳情,称为“宫体”

·诗的境界更狭窄,一直影响到初唐


(三)唐代的诗

·诗体多样化

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

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

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

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

1、初唐

(1)宫体诗——艳情色彩

(2)沈佺期、宋之问——奠定律诗体制

·以两联四句为谐调单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陈子昂——复古

·否定宫体诗:颓靡浅薄,没有价值


2、盛唐

(1)李白

①七言乐府歌行

·撇开排偶和谐调

·取材很广,借乐府旧题来抒写自己的生活

·生活态度出世,作诗全任自然-“天上谪仙人”

·歌行体增进七言诗的价值

②五七言绝句

·最短小,贵含蓄,忌说尽

·李白暗示着超远的境界,给新体诗立下标准


(2)杜甫-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

①题材开辟新世界

·用诗抒写大时代(李白抒写自己的生活),诗的领域扩大,价值增高

·描写社会生活,写实的态度

②将诗历史化、散文化

·在诗里发议论、用典故(引证经史百家)

·给诗创造新语言

③诗体、诗风的多样性

·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

·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

·五言、七言律诗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

·绝句直述胸怀、也不缺暗示的力量、欣赏自然晚年颇有清新的句子

——滑稽的风味与严肃的态度相调和


3、中唐(杜甫对中唐的影响)

(1)韩愈“沉着痛快”

①将诗进一步散文化

②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如汉赋

③逞才使气,不怕说尽

(2)元白“雅俗共赏

①继承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将其理论化

②主张诗“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

③反对雕琢字句,主张诚实自然

④内容分“讽喻”“非讽喻”

⑤容易懂,又能道出人人心中的话


4、晚唐

(1)绮丽派-小李杜

①李商隐

·集中力量在律诗上,用典精巧,对偶整切

·艳情诗有些实在是政治的譬喻,实在是感时伤世之作

②杜牧

·作了些小官,放浪不羁,却富有纵横气

(2)僻涩派

①专学张籍、贾岛的五言律

②重苦吟,想将平常题材写得出奇-思深语精,别出蹊径

③写景有时不免琐屑,写情有时不免偏僻,觉不大方

(3)粗豪派

·出于元、白

·作诗如说话,嬉笑怒骂,兼而有之,时时杂用俗语



(四)宋代的诗

1、宋诗散文化

(1)宋诗散文化的起始

①宋初诗专学李商隐,王禹偁独学杜甫

②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

(2)宋诗散文化,到苏轼而极

①将禅理大量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

②气象洪阔,铺叙宛转,长于譬喻

③用笔如舍,又不免“掉书袋”


2、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

①第一个有意地讲究诗的技巧的人

②着重锻炼,着重句律(篇章字句的组织与变化)

③开江西诗派

(2)江西诗派

①杜诗发扬光大,继续将诗散文化

·不但讲究句律,还运用经史以至奇书异闻,来增富诗歌

②“以故为新”

·研究历代诗的利病,将作诗的规矩得失指示给后学,教他们知道路子,自己去创造

·主张点化陈腐以为新

③成就尤其在七律

·组织更精密,音调谐中有拗(使每个字斩绝地站在纸面上,不至于随口滑过去)


3、南宋三大家

(1)杨万里

①为人有气节,诗常变格调

②写景最工

·譬喻新鲜活泼,从大处下手

③写人也能铺叙纤悉

——作诗自然流出,只熟不滑;全诗而论,范围究竟狭窄些

(2)范成大

①达官、自然诗人

②清新中兼有拗峭

(3)陆游

①爱君爱国

②两种诗:感激豪宕,沉郁深婉;流连光景,清新刻露——诗重真率

③诗有万首,最熟于诗律,七言律尤为擅长


(五)诗歌发展规律总结

·变则通,通则久。有新变,便是进步。




美金小札
发表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名师思想、精品课例,分享期刊论文、大师讲座、名师著作笔记,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等。欢迎广大语文教师、中学生、学生家长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