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眼”坭兴 以谋未来

文摘   2024-10-15 09:01   广西  

点击左上天涯闻谈关注我们


【天涯闻谈总1174

“正眼”坭兴 以谋未来


作者:余长辉



晚清时期抗法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一家督办钦州坭兴陶一事,在钦州早有见传闻和实物见证。但在文字资料记载方面却很难得以觅

某日,北海老坭兴收藏爱好者黑砂客告诉我:又找到一个民国初期的好坭兴器物。我连忙问:是一件什么好东西?他在微信把刚到手的坭兴陶图片发过来。我细细一看,嘿!来者不凡。

图片中,这是一个民国期间的钦州坭兴老花盆,泥料非常细腻,而且这做工规整,线条流畅、装饰手法工整使得花盆高贵又大气。而且,上面的题意足可让人眼睛发亮。

这个花盆高:23cm;口径:32.5cm,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坭兴老物件。花盆的正面,是坭兴老艺人运用填白泥手法雕刻了“垂青”二字;然后,又在边款处的位置上,雕刻了“制自古安”几个文字作出处之交代。再接着刻上两方:“冯铭锴印”和“纯卿行七” 的边款章。

“纯卿”,即冯铭锴的“字”。“垂青”词典释义:表示尊重爱悦。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见爱之意。据说,这词最先出自《晋书·阮籍传》。古时候,黑眼珠叫青眼,用青眼对人与物作一个“正眼相看”的举动,这种态度与姿势,用文字表述与介定也叫——“垂青”。





垂青表示重视或见爱之意



看着花盆的这个名词,使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钦州坭兴陶的另一些境况。钦州坭兴陶,长期以来虽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而且,钦州坭兴陶制作技艺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钦州坭兴陶,在不少人看来,不过是一个小窑口而已,其文化、艺术含量相对偏低,野、眼界都受局限,因而,钦州坭兴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一定时间内没能达到预期。

眼前这个花盆,是早在民国九年(1920年)的产物,又是我们钦州民族英雄冯子材之后(第七子)冯铭锴的督办品。他曾是那样的大声呼吁和呐喊:敬请“垂青”一眼我们钦州窑坭兴陶吧!

冯铭楷,原名冯相锴(1876-1940),字纯卿,是民族英雄冯子材的第七子,钦州沙尾街人。清末,冯铭楷以援例、教谕候选,奉檄总办钦廉团练;民国后,1912年任钦廉巡防统领兼办钦廉团练,旋改警卫军统领;1919年接任钦廉边防督办兼中法对汛事务,授陆军少将;1921年改任钦防司令兼办团练及中法对汛事务;1923年八属联军成立,任八属联军师长兼琼崖善后处长。

晚清时期抗法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一家督办钦州坭兴陶一事,在钦州早有见传闻和实物见证。但在文字资料记载方面却少之又少。这个花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史料物证。

“垂青”一词,在钦州一带就是”正眼相看“之意。即你不往偏处去看。用积极的态度正视、面对。

不久前,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钦州坭兴陶工作专委,由市四家班子领导挂帅,从而对钦州坭兴陶从综合性、宏观性审视与研发工作团队。这是当前钦州市委、市政府为对钦州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寄予高度关注和期待的举措,已将坭兴陶文化产业视之为钦州文化建设朝阳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下,我市坭兴产业办带领全市坭兴陶行业和行业建设同仁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产业的发展与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花盆提供珍贵的史料物证


在此背景下,市坭兴陶产业研究与发展专委的成立,标志我市坭兴产业将会在市委、市政府直接参与和直接领导下,使之适应中央和国家对历史文化及产业科学化发展的要求,为推动钦州市坭兴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重要的决策与构想。

再度站在历史新的起点,找准服务与决策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同时,我们肩负的责任也会更重大,服务工作会更细、更具体。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号召,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运河城市向海发展”战略的契机,致力于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钦州坭兴陶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市坭兴产业的辉煌未来作贡献。

      钦州坭兴陶正当朝阳,未来可期!


作者简介:余长辉,广西钦州人,大专学历。喜欢文学,爱好收藏。先后有《大海的印象》《感悟坭兴》《渔家姑娘在海边》《大海边沙滩上》《期待“钦州精神”敲定那一刻》《金石非酒能醉人》《三月灵山春茶香》等文学作品刊发于《钦州日报》。散文《风雨兼程路》入围并收录国家级文学作品书册;编著有书集《中国坭兴陶文化传承与鉴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THE

END


总       编:方   文

执行主编:谢凤芹

责任编辑:梁   沃

美       编:青   豆




往 期 推 荐

晚霞满天

霜叶染霞菊芳香,尊老祝寿传佳话

何伟清:见证钦州公安史

打卡“宽巷子”草原特色美食街

月光把石头煮沸(外两首)

黄金时代最后的幻梦——《了不起的盖茨比》书评

民 俗·跳岭头

国庆礼赞

花城

在犀牛脚见证“祭孔”






天涯闻谈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