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的日子

文摘   2024-10-23 09:00   广西  

点击左上天涯闻谈关注我们


【天涯闻谈总1181

一起走过的日子


作者:韦舟朝



《钦州日报》(前身为《北部湾报》《钦州湾报》)1989年5月15日创刊时,我正在读高中。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是学校“冲浪”文学社的骨干成员,怀着对文学虔诚的梦想,经常向《钦州日报》副刊“美人鱼”投稿。我屡败屡战,虽然没有一篇稿件能变成铅字,但却收到了时任副刊编辑的严钦老师的一封信,信里说我的文稿像一株株绿色的幼苗,还稍显稚嫩却充满活力,只要继续努力就会逐渐成长,终会看到希望。三十多年过去了,人世沧桑,我的很多东西都丢掉了,可是这封信如今还珍藏在我农村老家的书柜里,一直激励着我永不放弃对文字的追求和梦想。

中学毕业后,我在过北部湾歌舞团短期艺训,在过翻砂厂和照片冲印馆打过短工,期间豆腐块处女作《沉默》和《艺训》发表在1993年同一期的《钦州文艺》上。后来,为稻粱谋我回到乡下做了一名代课老师,在做孩子王的同时不忘抄抄写写。为圆作家梦,我一直积极向钦州日报副刊投稿,参加教师工作后不久,《我的摄影生活》《我那遥远的歌星梦》《柚子树.菠萝树》等文章终于陆续发表。《我的摄影之路》《属鼠也憎鼠》《第100束康乃馨》等文章也分别发表在《广西日报》《支部生活》《女性天地》等省级报刊上。


采访现场边听边记。


因为做个记者和作家是我从小的梦想,《钦州日报》旗下的《钦州晚报》2002年招聘一名记者,我兴冲冲地跑去参加了笔试面试。那次招聘,现任钦州市融媒体中心采访中心主任的黄有学应聘成功,而我在激烈的竞争中无奈落选了。第二年,《钦州日报》招聘四名记者,我毕竟有些文字功底,终于在一大批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好不容易应聘上了。那时我在钦北区一家民办学校做校长,离开熟悉且多年的乡下教学生涯进入市区开始做一名见习记者。那年我已经超过30岁,不管烈日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踩着一架烂单车到处捕捉采写新闻。虽然我没有专门学过新闻写作,但是我一个智商勉强情商不高的书呆子人生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边认真写一边认真学,新闻稿渐渐写得得心应手渐渐像模像样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可能受不了新闻工作的奔波和苦累,四名见习记者中有两名中途离开了,一年半后有一名放到了钦州晚报,而我在钦州日报上的署名“本报见习记者”终于换成了“本报记者”。我兴奋得两个晚上睡不着,连续两晚都戴上耳机听歌到天明。

我做党报记者的那些年,除了做好日常政务报道外,还践行新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指导原则,经常深入灵山、浦北、钦南、钦北等城乡一线采访,零距离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干部和群众,采写出了大量接地气的鲜活的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白天采访,晚上赶稿。


为了助力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不遗余力做好我市旅游宣传,经常在报上大篇幅甚至整版整版图文并茂刊登宣传所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优”先进工作者;和黄福兴记者参与报社策划的大型采访活动“再走钦江”,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开着一辆旧面包车从钦江源头跑到出海口,两个记者边走边写边拍边发。犹记得那次白天跋山涉水步行到源头采访,一身泥一身水晚上回到六峰宾馆已经疲惫不堪,还挑灯夜战赶稿发出系列报道第一篇。灵山县政府一位干部曾经对我们说,“再走钦江”那段时间,他天天追看报纸。十几年后,钦南区一位姓石的文人随朋友到我家作客,介绍我的名字时,他说:“哦,知道知道,您就是多年前写‘再走钦江’的记者”。


2008年笔者和时任钦州日报社记者部主任田时胜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采访。


2008年,为了给钦州保税港区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打造声势,报社和钦州港工管委领导联合策划了一场罕见的大型外出采访“万里海疆行——走进中国十大保税港区”《钦州日报》记者行动。在风风火火、胆大心细时任记者部主任田时胜的带领下,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海南、钦州,我俩沿海一路从北走到南,搭乘过飞机、火车、轮船、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在风尘仆仆中一路走一路写,把中国保税港区建设的现状、经验以及得失比较精准地及时呈现在执政者和读者面前;我独自担纲采写“万千市民看钦州”,连续几个周末陪市民们看钦州和钦州港的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发展,有时候解说员不够,在采访活动中我还临时客串解说员,为市民们热心介绍我市大工业、大港口、大旅游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根据报社一把手的策划和要求,我接受任务撰写全面概括描述2008年全市中心工作的综合通讯《最是一年好风景》,在领导的指导下全力做到全文凤头、猪肚、豹尾。精彩而又出彩的高度总结、凝练而又传神的流畅文笔,刊发后受到当时分管宣传工作的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报社老总还欣喜地告诉我,说市领导认为这篇佳作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无疑是神来之作,放到哪里都绝对可称大手笔。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报社辛勤工作的那七年,我数十次获得过广西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各级各类奖项。粗略估算,迄今为止我公开发表的新闻超过100万字,照片超过1000张。同时,我所创作的《三张请假条》《功夫二》等文学作品不断问世于《微型小说月报》《小小说月刊》等权威刊物。


在机场准备登机,飞抵下一站。


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还通过过硬的工作实绩评职称评上了中级记者。因工作需要和自身考量,2009年我离开报社到某局从事办公室工作,前两年前往某国企做行政高管,如今又回到市区某中学投身教育,主编校刊。无论在哪里工作,因为记者出身,我的工作或多或少都和宣传有关,还曾经成为《中国交通报》特约记者和新华社广西分社通讯员,有合适的稿件当然也会向老东家《钦州日报》投稿。

今年是《钦州日报》创办35周年,两个多月前我无意中在公众号看到报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视频,视频中我看到了我和同事在一线采访的身影,记者生涯艰苦而又值得珍惜的一幕幕又重现眼前,我为钦州新闻事业所作出过的努力甘苦寸心知,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因为三十多年来我始终在一线工作苦苦挣扎,为了生存可能不堪压力和焦虑,身体不幸落下了痛风等毛病。但真的猛士,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即使生活以痛吻我,我亦报之以歌。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纵使人世如此艰难,年过半百伤痕累累的我也不会轻言放弃。只管耕耘,莫问前程。

守土有责,与时俱进,拓宽激活传播新途径,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衷心祝愿度过35周岁生日的、曾经收留我这个爱好文字和读书的农村人的中共钦州市委机关报——《钦州日报》,越办越好越办越旺,继续传递好党和政府的声音,继续书写好老百姓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憧憬,稳步发展壮大,未来更加辉煌。



作者简介:韦舟朝,钦南区人。文学学士,中级记者;专业文秘,业余作家。五届市政协委员。文艺爱好者,爱好读书写作和唱歌摄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THE

END


总       编:方   文

执行主编:谢凤芹

责任编辑:张蔓燕

组       稿:散板如歌

美       编:青   豆




往 期 推 荐

井头坡

凭本事蹭吃蹭喝(小小说)

夕阳熔金(外4首)

乐民青龙节

白石湖之春

光荣在党五十年感怀

“正眼”坭兴 以谋未来

晚霞满天

霜叶染霞菊芳香,尊老祝寿传佳话

何伟清:见证钦州公安史





天涯闻谈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