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左上天涯闻谈关注我们
【天涯闻谈】总1180期
井头坡
作者:清敻
井头坡是合浦县石康镇的一个小村子。我们应朋友之约到他们家做客。
朋友家旁边有一条直通镇外的马路,房子几乎坐落在水田包围之中,视野很开阔。坐在屋前的棚子底下,就可以观察到村民们劳作的情景。农田里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大部分农户用它代替牛耕地,在田中灵活穿梭。农民在除草、施肥、排水、灌溉,现在是晚稻莳秧的季节,一切农活都在有条不紊做准备。
莳秧一般分插秧和抛秧两种。“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说的就是插秧了。种子育成秧苗后很密集,插秧时要把秧苗分成几株一小撮插在田里,边插边往后移动脚步,整个过程中身体跟脚几乎成九十度的姿势,劳动强度比较高。抛秧是另一种方法,比较省事省力,可以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种子抛到田里,也可以抛秧苗。村民们把在育秧盘中长齐后的秧苗,用小桶提到田里,再一把一把地抛撒开。如果说插秧靠的是耐力和速度,那么抛秧讲究的就是巧劲了。看他们抛秧时动作那么丝滑,一气呵成,秧苗在空中画出完美的弧线,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准确无误根部着陆,就如天女散花一般,把我们看呆了。这个技术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加持,抛出的秧苗要么就是过密,要么就是过稀疏,甚至还会直接躺平。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等于解决了几千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井头坡的农民朋友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重复这些耕作,在劳动中积攒财富,在忙碌中寻找快乐,平凡日子也可以赋予诗意啊。你看,四周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灌满了水,在阳光下稻田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这不正是古诗中的情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村边有一条江,名唤沙涡江。江里鱼很多,是南流江涨潮涌过来的,看这里山清水秀便安了家。鱼的肉质细滑,味道非常鲜美。朋友说去江里放网,晚上就可以有大收获了。我们跟着一溜小跑到了江边。
放眼江畔,良田阡陌井然,小桥古朴典雅,绿树掩映中鸡犬相闻,俨然桃花源里的风光。所谓“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江水静得恰好在我的审美点上,犹如一面大镜子,两岸的竹子、草木投入湖中纹丝不动。彩云在江里快乐地漂浮,让人疑心是天上织女下凡沐浴,正欣赏自己美丽的倩影。一只小竹排慢慢地进入,瞬间起了点睛的作用,给画面增加了无限生机,好一个“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赤脚走在乡间小路,每一步都是一个不同的景色。从日出到日落,每一个时段颜色的变化,都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微风扑面而来,仿佛能治愈一切疲惫。那些搔痒你脚板心的野草野花,可能是昨天才刚刚落到地上的一颗小种子,在你夜里翻个身的时间,就拔长了一大节。燕子在田间翻飞,一行白鹭向云端。这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万物和谐之美。
夕阳西下,鸡鸭拖儿带女回家,狗仔不吠,牛脖子下的铃铛也沉默了。远处风力发电的几个白色风车正在挥动着它们的大手臂,缓缓地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圆,提醒你这不是一个静止画面。一边行走,一边观看,不知不觉将自己走入了这幅长卷中。井头坡风景最大特点是它犹如国画般的留白,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或一条江,或一棵树,或一抹云彩,或几间屋,或几点人……井头坡就这样宁静而和谐,简简单单的落笔,就有了中国水墨画之美。
晚餐饭桌上每一道菜都是自家出产,新鲜的蔬菜,香醇的肉类,刚捕获的鱼,简单而美味的农家小炒,都让人回味无穷。朋友夫妇陈老师和王老师都在广东教书,两位老师虽然不务农多年,身上仍然保持着农家人的热情与淳朴,不用过多的言语,他们脸上的笑容已和你建立起了心灵的沟通。闲谈间,两位老师说起退休之后想回家创建农家乐旅游项目,让更多人领略井头坡之美。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故乡深厚的感情。大多数乡下人向往城市,觉得城里有更大发展空间,希望能开启新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生活;也有很多城里人喜欢农村,觉得舒适,自然,自由,是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应该说城乡各有优劣吧,但毫无疑问的是,当你在外面的日子长了,感觉累了,就想往回走,回到从小生长的故土,内心就可以平静下来。有故乡可回,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而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不仅是对它的回报,更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促进。
室外明暗交替,天空的变化,时间的推移,过去和未来,缓缓渗透下来。是夜,主客畅谈尽欢。
作者简介:陈源清,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曾经以为,美术是主业,书法、摄影是副业,写作算是不务正业。没成想累积最多的是文字。写作的感想如何,说不好。以后还写不写,不好说。重要的是,趁着现在想写,写就是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总 编:方 文
执行主编:谢凤芹
责任编辑:梁 沃
美 编:青 豆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