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4年24卷4期目次

文摘   2024-08-02 07:08   上海  



仲夏七月,绿草如茵。《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第24卷第4期如期发行。本期杂志内容丰富多彩,有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的论著和综述,还有精彩的临床病例报告。




精彩内容抢先看:


01

  论著


1、 早产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达标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导致早产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不达标或超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12月—20213月接受万古霉素静脉治疗的早产新生儿血药谷浓度监测数据,根据《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 更新版)》推荐,将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5 mg/L 的患儿纳入不达标组,515 mg/L的纳入达标组,>15 mg/L 的纳入超标组。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分组间临床特征差异,分析各因素对血药谷浓度达标情况的影响。结果:82 例早产新生儿中,万古霉素的中位谷浓度为 12.507.9518.05mg/L。达标患儿 47 例,占 57.32%,谷浓度中位数为 10.907.8013.30mg/L ;超标患儿 27 例,占 32.93%,中位数为 21.8018.0023.80mg/L;不达标患儿仅 8 例,占 9.75%,中位数为 4.102.484.60mg/L。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达标组与达标组患儿在矫正胎龄和当前体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标组与达标组患儿在血肌酐值和给药间隔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值(OR=1.06395% CI 1.0241.102P=0.001,截断值:62 μmol/L)和给药间隔(OR=6.69395% CI 1.60427.920P=0.009)是导致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超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现行说明书给药方案下,仅有半数早产新生儿的血药谷浓度达到指南推荐范围,用药时应综合患儿矫正胎龄、当前体重、日剂量及血清肌酐值等情况,优化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黄桂英,李云送,朱行磊等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等)



2、重症监护室感染患者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达标情况,不同谷浓度对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影响谷浓度的因素。方法:纳入20201月至202212月入住黄山市人民医院综合ICU并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的成年患者。记录患者去甲万古霉素的用药方案、稳态下的谷浓度,比较不同谷浓度分组间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情况,观察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谷浓度达标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稳态谷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患者97例,仅33.0%32/97)达到目标谷浓度(1020 mg/L),51.5%50/97)低于目标谷浓度,15.5%15/97)高于目标谷浓度。谷浓度不同的三组,临床治愈率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不同肾功能状态的患者谷浓度达标情况存在差异,肾功能亢进及正常者,以低于目标浓度为主,随着肾功能障碍加重高于目标浓度的比例呈升高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每日剂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价(SOFA)评分、血肌酐、尿素氮、降钙素原、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及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均与去甲万古霉素的谷浓度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SOFA 评分、血尿素氮、性别及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 患者不同肾功能状态下去甲万古霉素的稳态谷浓度较难达到目标,且以谷浓度偏低更多见,临床治愈率低,而谷浓度的升高,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升高。年龄、性别、SOFA 评分、血尿素氮水平及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独立影响因子。

徐芳媛,朱忠华,庄仲侠等 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3、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对CD8+ 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TB)对CD8+ 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单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单纯TB患者、HIV 感染合并TB者各200例分别作为HIV组、TB组、HIV/TB组,分析各组血清 CD8+ T 细胞及CD4+ T细胞变化。结果:三组CD8+ T细胞水平比较呈现HIV组>HIV/TB组>TB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8.779P0.001)。HIV/TB组、HIVCD8+ T细胞水平较正常水平升高(ZHIV/TB=8.343PHIV/TB0.001 ZHIV=7.988PHIV0.001),而TBCD8+ T细胞较正常水平明显下降(ZTB=8.682PTB0.001)。三组 CD4+ T 细胞水平均较正常下降(ZHIV=11.088 PHIV<0.001 ZTB=5.562PTB<0.001 ZHIV/TB=12.077PHIV/TB0.001)。按照CD4+ T细胞计数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当CD4+ T细胞计数≤100cells/μL时,三组CD8+ T细胞水平比较 HIV组>TB组,HIV组>HIV/TB组,且 HIV/TBCD8+ T细胞水平较正常显著下降(Z0-100=1.604P0-100=0.109);当 CD4+ T 细胞≥101cells/μL时,CD8+ T 细胞三组比较:HIV/TB 组>TB 组,HIV 组>TB ;当 CD4+ T 细胞>500 cells/μL,三组 CD8+ T 细胞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三组 CD8+ T 细胞与 CD4+ T 细胞变化趋势的差异分析结果提示,以 HIV 组为参照,随着 CD4+ T 细胞计数的下降,TB 组、HIV/TB 组的CD8+ T细胞均比HIV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斜率分别为 0.344 0.216P0.001)。结论:随着CD4+ T细胞的下降,HIV感染合并TBTB均可导致CD8+ T 细胞下降,且TBCD8+ T细胞下降更加显著。

聂静敏,杜翔,喻园园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感染肝病科等)



4、72 株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20207月—2022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 扩增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并进行测序以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PCR扩增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X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phA1并进行测序分析。病史资料分析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均100%敏感,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均 100% 耐药,对青霉素(87.5%)、头孢吡肟(95.8%)、美罗培南(95.8%)、甲氧苄啶-磺胺甲唑(90.3%)、红霉素(98.6%)和克林霉素(98.6%)的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25.0%)、四环素(30.6%)和利福平(23.6%)耐药率较低。PCRDNA 测序结果显示,3株纹带棒状杆菌发生gyrA基因单点突变(Ser87Val),67株发生双突变(Ser87PheAsp91A1aSer87TyrAsp91Ala),2株发生三位点突变(Ser87PheAla88Pro Asp91Ala),其中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突变模式。所有的纹带棒状杆菌均检出ermX基因,aphA1基因检出率为43.1%。病史资料结果显示,72株纹带棒状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占65.2%),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占91.6%),患者平均年龄(68.0±15.3)岁,感染和定植患者比例分别占 72.2%52/72)和 27.8%20/72),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28d、合并脑出血、意识障碍及病情恶化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闫小利,陈清清,林玉玲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检验科)



更多精彩论著内容,尽在《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敬请期待!

02

  病例报道



本期杂志含三篇临床少见病例报道:
1、 脓肿分枝杆菌合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1例
(曹丽娇,范敏娟,袁开芬等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 
2、 家庭聚集性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3例
(何花,黄瑛,徐俊等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二科)
3、 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3例
(林志强,吴娜梅,蔡莉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药剂科)


03

  综述



本期共有5篇综述: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 2019 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 3.8%,约有 150 万新发HBV感染者, 2.96 亿慢性感染者, 82 万人死于 HBV 感染相关疾病, HBV 感染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研究也表明 HBsAg 清除后持久性佳,复发率低,乙肝相关不良事件(肝癌、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和 / 或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下降,并且HBsAg清除是 CHB 患者最接近临床治愈 [持续病毒学应答且 HBsAg 阴转伴或不伴有抗-HBs 阳转、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 的一个指标。而寻找有利于 HBsAg 清除的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宿主、病毒、治疗方案等角度对与 HBsAg 清除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陈巧霞,蒋雪梅 山东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科)


2、《超敏结核分枝杆菌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WHO 推荐使用快速分子检测技术作为结核病的初始诊断方法,该方法准确度高、可缩短诊断时间、具有成本效益。 Ultra 检测是新一代基于试剂盒的全自动核酸扩增技术,用于提高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检测和利福平耐药性诊断的灵敏度。 Ultra 检测采用半定量巢式 PCR,有 50 μL 的核酸扩增体系,并在单个 rpoB 目的基因的基础上增加了 2 种多拷贝序列 IS6110 IS1081,对 MTB 的检测下限由 114 CFU/mL 下降至 16 CFU/mL,而在这种“极低及微量”级别的水平时,培养法和涂片法阳性率仅分别为 27.90% 9.30%。同时报阴和报阳时间也由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Xpert MTB/RIF,简称“Xpert”)的 110 min 分别缩短至77 min 66 min Ultra 检测采用了半定量分级,分别为高 [ 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15-19],中(Ct 18.9-25),低(Ct 24.9-29),极低(Ct 28.9-40),同时还增加了一个新的半定量分级“trace”,意味 Ultra 检测检出 MTB 最低载菌量,当 Ultra 仅检测到多拷贝序列 IS6110 IS1081 及不超过一个 rpoB 基因片段时,报告为“trace”。“trace”结果通常作为结核病治疗的指征,但也可能是检出无活力的 MTB,这也是导致 Ultra 特异度降低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既往有结核病史的患者中,因此,WHO 建议,对于艾滋病患者、儿童及肺外结核标本,“trace”可作为阳性结果;对于无结核病症状及无艾滋病病史患者的标本首次报告为“trace”时,应采用新标本再次检测,并以第二次结果为准,若第二次检测结果仍为“trace”,则为阳性结果。在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方面, Ultra 检测采用了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重新设计了 rpoB 基因的稀松分子信标,改善了 Xpert 检测 rpoB 基因突变类型中“沉默突变”错误报阳的情况,还额外添加了rpoB 基因探针,并重新设计了探针序列,提高了利福平耐药相关第 553 号密码子突变的检测质量,将 Q513QF514F“沉默突变”报告为“利福平敏感”,从而更好地区分 rpoB 突变种类及在混合感染时检测利福平耐药情况。当 4 rpoB 探针在野生型图谱中均检出溶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峰值,则报告未检出利福平耐药,若少于 4 rpoB 探针检出 Tm 峰值,则报告为利福平耐药性不确定,当检出至少一个 Tm 峰值突变,则报告为利福平耐药,而“trace”结果始终报告为利福平耐药性不确定。因此, 2017 3 WHO 推荐使用 Ultra 替代 Xpert 检测。与 Xpert 相比, Ultra检测 MTB 载菌量较少的标本,如肺外结核、儿童结核病、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时灵敏度更高。然而,报告指出, 2021 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仅有 38% 经快速分子诊断技术检出,故快速分子诊断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

张永恒,岳菀潞,秦刚 南通大学医学院等)


3、肝硬化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由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引发的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至今仍呈全球流行,虽然其对人类的威胁在逐渐减弱,但老年人、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以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重症率、病死率仍高于一般人群。肝硬化是一种进展期慢性肝病,全球共有 1.12 亿例患者,每年约 200 万例死于失代偿并发症及肝细胞癌,造成了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肝硬化患者因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感染新冠病毒后将加快患者肝硬化病程,促进急性失代偿事件的发生。尽管对 COVID-19 的认识不断增加,但有关肝硬化合并 COVID-19 这一特殊人群的具体管理流程仍在不断探索和优化中。因此,本文就肝硬化患者合并 COVID-19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预后评估、临床特点、治疗及疫苗预防的进展展开综述。

王雅婷,张策,吕梦瑶等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等)


4、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肺孢子菌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外病原体,以滋养体和包囊形式存在。最初被归类为原生动物,直到 1988 年,通过检测核糖体 RNA 序列显示其是真菌的一员。肺孢子菌只感染哺乳动物,为种属特异性。不同肺孢子菌生物体具有特异性,感染人类的命名为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存在于大鼠的仍称为卡氏肺孢子菌。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PJP)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中,常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但也发生于恶性肿瘤、实体器官或骨髓移植后,以及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autoimmun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AIID)患者中。随着对AIDS 患者诊治技术的进展 [高活性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等的出现 ],这类患者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发生率较前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随着血液、器官移植增多,更强效的细胞毒或免疫治疗,以及肿瘤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在非 AIDS 患者中 PJP 病例逐年增多。并普遍认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死亡率高于HIV 感染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非 HIV 感染患者中常常诊断延迟或未能明确,导致治疗延后或偏差。故在此,从基础疾病、人口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四个方面对 PJP 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对其临床诊断及预防性用药有所裨益。
梁江洪,屠越兴 浙江中医药大学等)


5、新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及畜牧业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迅速上升,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临床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细菌的耐药性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和关系全世界人类健康的严峻问题。在我国,部分耐药菌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多数欧美国家。为应对这一难题, 2022 年 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13 个部委再次发布《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 2022—2025 年)》,其中“推动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与转化应用”被列入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国际上新抗菌药物包括对耐药菌有效药物的研发在经历低谷后又逐渐趋热。现将近 10 年来国内外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新抗菌药物进行简要综述。

秦晓华,郝敏,王明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为方便广大读者,现杂志推出期刊电子版,欢迎扫描二维码浏览、线上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详细内容敬请关注《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官方网站,欢迎订购《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两月刊)。
订购及邮购:《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编辑部 200040 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
电话:(021)62484347 邮发代号:4-686
官方网站:http://www.cjic.com.cn
在线投稿系统:http://kghl.cbpt.cnki.net

编辑:唐成康、欧洪健
审校:郭 燕



华山抗生素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