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混乱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是其典型症状。研究表明,遗传、大脑结构异常、妊娠期问题及后天环境因素都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年和中年时期发病,且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接近,但男性一般较早发病。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最初的症状信号很难去识别,症状可能发展得很缓慢,而且通常出现在青年、少年时期,早期征兆诸如社交退缩、反应缓慢,或睡眠模式改变等,可能被误认为是青少年的一般问题。
随后进入到明显症状期,在这期间,患者的精神症状特别严重。在症状发作期后,有些人得以缓解再不复发,有些人在经历缓解期后,会反复发作。
阳性症状
幻 觉
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觉到并不存在的事物,最常见幻听。这些幻觉对于患者来说非常真实,好像真实发生,而周围其他人感受不到。
错觉是对一种感觉的错误感受,比如看到一棵树影,会认为是一个人影,而产生诸多与人影相关的错误联想等。
思维混乱
患者的想法和谈话内容,让周围的人很难捕捉到。患者很难集中注意力,会从一个想法跳至另一个想法,并且思想和言语会因此变得混乱,难以让他人理解。
行为和思想的异常
患者的行为变得混乱,行为与外表对其他人来讲显得不寻常。患者可能行为不当,或极度激动,无缘无故地大喊大叫,好像完全被别人所控制。或者完全基于一种错误的、不切实际的观念。比如患者可能会认为有人在监视自己,或者认为自己遭受到迫害、骚扰、跟踪等等。
阴性症状
最初的阴性症状,通常被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随着病情进展,前驱期的症状会逐渐恶化,患者变得社交孤僻,越来越不关心自己的外表,自己的生活、家人以及未来。例如:对生活、社交失去兴趣和动力;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体验快乐的能力;睡眠模式发生变化。
焦虑、抑郁
情绪问题多见于疾病早期和缓解期,可能属于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或者继发于疾病的影响。这类患者发生自杀行为,或者滥用精神治疗药物的机会增加,应当特别注意。
攻击暴力
患者攻击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尤其当患者为男性、有品行问题、有反社会人格等情况时。当患者既往发生过暴力、攻击性行为,那么再次攻击暴力的概率很大。
自 杀
部分患者在病程中企图自杀,而引起他们自杀行为最可能的原因在于抑郁、妄想、幻听、幻视、逃避精神痛楚。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脑结构存在细微的病理变化,以及一些神经功能上面的缺陷。尽管这些变化也可能见诸于没有疾病的人身上,但精神分裂症明确存在大脑和神经障碍。
作为传令官,神经递质负责为脑细胞鸿雁传书,最容易出问题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其它一些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之间活动不平衡了,或者身体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变质,容易发作疾病。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是其确切的遗传模式还不清楚。基因并非影响精神分裂症出现的唯一因素,拥有问题基因并不代表一定患上精神分裂症。
主要包括:低出生体重,早产,出生时缺氧、窒息,母亲孕期感染,父亲年龄过大等。
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在出生前、出生期间,可能曾经经历上述种种,这些因素对大脑发育会产生微妙的影响。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会加重症状,或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主要包括:
◆丧亲;
◆失去工作或家;
◆离婚、失恋
◆遭遇身体、性或情感虐待;
◆药物滥用,或在青少年、青年或成年期间服用精神活性药物。药物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但药物滥用会增加患病风险。某些药物,特别是大麻、迷幻剂、安非他命等,可能触发易感人群的精神分裂问题,或者让早期发作后恢复的人再次复发。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药物往往是有效治疗的基础,也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基石。最常见的处方药有抗精神病药,它们通过影响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来控制症状。药物治疗的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剂量,来有效地管理症状。
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对帮助患者适应工作、提高社交应对、与他人正常沟通有所助力,对减轻症状和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多数情况下,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治疗,即使症状已经消退。
药物治疗
精神科医生开始时,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尝试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或组合,观察患者对药物的治疗后反应。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周的观察时间,才能注意到症状的改善。有时需要多次尝试,才能确定哪种药最有效。
医生最常给精神分裂症患者开的药,叫做抗精神病药,如多巴胺和5-羟色胺。这些药物可作用于大脑递质,可缓解诸如妄想、幻觉等症状。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缓解严重抑郁、自杀、躁狂,或其他精神症状的最快、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医生也使用这种方法减轻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如妄想、幻觉、思维混乱。
电击疗法操作时首先使用全身麻醉的和放松肌肉的药物。药物起效之后,医生将电极放在患者头部,在短时间内发送一个精确控制下的电流,这将导致身体的短暂痉挛。患者会在几分钟后“醒来”,并可能发生短时失忆。
实施电击疗法前,医生会与患者、家属讨论所有的治疗方案,以便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有助于使思维模式正常化。治疗目的不在于“治愈”,而在于帮助患者建立独立工作的能力,管理他们的精神分裂症状,并减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经历的痛苦。
心理社会支持治疗
◆自我监控
学习应对压力,识别复发的早期预警。
◆社会技能培训
提高沟通、社会互动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家庭治疗
为患者家庭提供教育与支持。
◆职业康复和就业支持
大多数患者需要某种形式的日常生活支持。通过社会帮助计划,包括工作、自助团体等,帮助患者提高适应性。
精神与心理康复科
医院精神心理康复范围:各年龄阶段的睡眠障碍、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学习障碍、抑郁症等情感性障碍;焦虑症、强迫症、分裂症、躯体症状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神经症障碍;早期重性精神疾病;老年期精神障碍;儿童期精神智力障碍等精神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
配备有年资高的精神心理医生,经验丰富的精神心理护士及心理治疗师。配备的心理测评、脑电图、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设备,进行有效的心理诊断和治疗,让患者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及治疗。
科室特色
药物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
经颅磁刺激
临床精神医学咨询
司法精神病鉴定咨询
精神残疾评定咨询
精神疾病康复咨询
医生介绍
长期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男病区、女病区和早期干预病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出诊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门诊,曾在男病区、老年病区任科主任
1994年-1995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心理卫生中心进修学习一年
2020年12月获重庆市第三届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2021年和2022年被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评为先进个人
重庆市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专家组成员
2006年以来担任重庆市精神残疾评定专家组成员
2023年担任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领衔专家组成员
【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的诊治,临床精神医学咨询,司法精神病鉴定咨询,精神残疾评定咨询,精神疾病康复咨询。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