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外院】苏盈盈作品2:乡间二三事

文化   文化   2024-10-28 00:03   广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光临指导!阅读、思考与写作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常态,欢迎投稿、赐稿!谢谢支持!

· 阅读+思考+写作=成功·


乡间二三事

文/苏盈盈



坚硬光滑的石壁上长着暗绿色的青苔,几缕水流缓缓地流淌下来,在地面上汇聚成一条清澈的小溪。乡间随处可见这样的小溪,我和阿妹选好地址,便撩起袖子蹲下来,寻找那石子间欢快游动的身影。


我将全部感官集中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一个小小的身影静静停留在水中,如果你不全神贯注,是很难发现它的。我屏住呼吸,手指贴紧,两只手慢慢伸进水里,将它拢起。眼见着就要抓获成功,下一秒,那小小的身影飞一般逃窜开来,明明我的手心已经触碰到它的身体,却还是让它逃走了。扭头一瞥,阿妹装水的罐子已经有几只小虾米游弋,我的罐子却空空如也,我不禁有些丧气。


这时,一个阿婆拿着水桶,向我们打招呼,她的声音低哑而又慈爱:“妹儿,又来抓虾米呢?”


我们乖乖点头,向阿婆问好。阿婆桶里是一些蓝黑色的布料,那是制作壮族服饰专用的材料,我在家里奶奶泡着的桶里见过,掀开盖子,那味道可不太好闻。


阿婆又问了几句,便离开了,她要去不远处的水潭,清洗那些布料,也许不久之后,它们就会被制成一件件漂亮的民族服饰。


回家的路上,隔壁邻居阿伯的院子里围着一群人,还没有走近,大老远便先闻到一股甜香——原来是阿伯家在熬着蔗糖,村里的人都在帮忙。阿妹用壮话和阿伯交流,不在农村长大的我并不怎么能理解其中含义,却也似懂非懂地听着他们的对话,时不时点点头。


回到家里,此时日落黄昏,夜晚就要降临。喧闹的村庄逐渐安静下来,低矮的土砖平房逐渐亮起昏黄的灯光,家家户户挨得近,从远处看像连接在一起,好似田野间连串的星星点点的萤火虫。


走近院子里先闻见饭香,那香味,真真是要把人的馋虫给勾出来。奶奶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打开煮着饭的盖子,热气和水雾从盖子打开的缝隙中弥漫出来,然后缓缓升到空中。用竹木桶蒸出的米饭看起来是如此软糯香甜,这浓郁的白色雾气,让我感觉饭香都变得可视化了,清晰可见。


今夜又是一餐平凡却美味的晚饭,每道菜都是我的心头好,白切鸡鲜嫩爽口,炸黄鱼酥脆可口——哪怕是一道简单的水煮玉米粒和小南瓜,也是鲜香清甜,美味至极。


我最爱的一道菜,是自家做的腊肉。因为我爱吃,所以它每餐都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每次过年,杀年猪,我们家就会将那些猪肉制成腊肉,然后将它绑好,放在小灶台上熏。说是小灶台,不过是由几块小石板围出来一小块地儿,再放上木炭灰,架上铁架子和锅——虽然比不上电磁炉,但煮出来的饭菜可不比它差。


悬挂着的腊肉表面散发着淡淡的油脂光泽,肌理细腻,乳白色的脂肪与深褐色的瘦肉交织在一起,凑近细闻,便会嗅到一股浓郁的肉质香气。


将腊肉放在锅中用白水煮开,油脂逐渐融化,水滚开了,滚成一小团白色的小泡沫,水的表面浮上一层油脂,淡淡的香味在厨房散开。若是将腊肉切成片,和红辣椒或酸笋一起炒,更是叫人垂涎欲滴。


翻炒还讲究着手法,须得小心。等油热了放肉下去,脂肪在高热的铁锅表面滋滋作响,若是被那飞溅起来的小热油碰到,那滋味可不太好受。待到腊肉熟了,肥肉部分透明发亮,瘦的部分红润诱人,香气扑鼻。它的肉质紧实而不柴,脂肪肥而不腻,细细回味,咸香可口,让人忍不住一口接着一口。


小灶台左上方有一扇小窗,从这扇窗可以往外窥见一条贯穿整个村子的大马路,干净宽敞。这条路在我孩童时期可不是现在这番模样,每次回老家,我们都要乘坐那拥挤的有刺鼻气味的面包车中。车子驶过县城,来到乡镇,水泥地面逐渐被乡间泥土取代。许是前天刚下过雨,黄色泥土与雨水搅和在一起,车轮碾过,被塑形成奇形怪状的模样。泥水飞溅,柔软的黄泥赖在塑胶轮胎上,麻麻赖赖地不肯离开,看起来好不雅观。用土话讲,那是最烂的一条路,却是回家的必经之路。


孩童时期的我不喜欢老家,那里条件简陋,经常停电。回家路上,幼小的我被挤在车的后座,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车窗外的黄泥路,车身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难逃颠簸,我只觉头晕目眩,好似魂都要被晃出来了。以至于后来,我对回老家总有些抗拒,甚至形成了一看见那黄泥路就要呕吐的条件反射。


再后来,条件好起来了,地面终于铺上了水泥路,回乡的路不再颠簸,时间也由五六个小时缩短为两三个小时,我们开着自己家的车,不再匆忙赶路。年龄渐长,我心中对回老家的抗拒逐渐变成了期待。我总会想念那湛蓝明澈的天,葱郁翠绿的树和清澈见底的水。我不禁想,是条件变好了,还是心态变了呢?


吃过晚饭,一家人出门散步。将木板门上的插销拔出,推开门走出来,门前便是自家的蔬菜园。平时贪嘴点什么小蔬菜,不用特意等到街天再去集市上买,只需拉开阻挡鸡鸭进出的小木板门,穿过绿色渔网,就能看见园子里的豆角、青菜、莲花白——嫩绿得似乎能掐出水来,我们想吃什么菜就摘什么菜,自家种的,香甜又安心。


蔬菜园旁边还有一小片甘蔗林,如果我白天玩耍累了的时候,甘蔗是最能解渴的。但有时候玩心起了,我偏不去动那些放在家里砍好的甘蔗,而是会拿出小仓库里的镰刀,去甘蔗林里自己挑一根长得顺眼的。太过粗壮的我砍不动,也吃不完,于是我就会将心思放在那些两指宽的小甘蔗上,这样的甘蔗吃起来甜中带着酸涩,还能当棍子耍玩。砍甘蔗时,需小心避开甘蔗头上长着细长叶子的那部分——那里长着细细软软的毛,不刺人,却扎人,若是毛扎进手掌内,便是挠红了也缓解不了那痒意。


虽然这部分甘蔗吃不了,却不用扔掉,可以拿去喂圈里的牛和马。有时候我吃饱了甘蔗,就会缠着爸爸砍下几段甘蔗头,喂给圈里那头大水牛。我的眼神直勾勾盯着它,甘蔗头被牛嘴轻巧地卷起,被一截一截地塞进牛嘴。它的嘴唇沾上一些白色的甘蔗汁。似是没有吃饱,这头水牛伸出肥厚的舌头,舔着自己的鼻孔,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它的鼻孔总是湿润的。


穿过甘蔗林,往右走过一个不算高的小坡,就来到一条乡间小路。夜色已深,天幕变成了一幅深蓝画卷,上面点缀着无数闪烁的星星。月亮高悬在天空,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诗意。微风轻轻拂过,沐浴全身,夹杂着一丝清新的花香,使人心旷神怡。夜晚的空气凉爽而清新,可以抚平人内心的烦躁。


太阳能路灯柔和的灯光倾洒下来,照着人们茶余饭后外出散步的背影,也照在路边的花花草草上,为万物打上一圈温柔的光晕。在这样的夜晚,我仿佛能听到星星的轻语,小虫的争吵,花草的低吟。


在这乡间,最难得的便是此时的闲适与宁静。城镇的车水马龙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找不见声源的蝉鸣、清晨时公鸡的鸣叫以及田野间无尽的欢声笑语。


我们聊着家常,走了几里路,身体感受到些许困意,于是原路返回。这条路,哪怕闭着眼睛也熟稔于心。回到家中,我洗漱后躺在床上,闭上双眼,脑海中想起明早旭日东升,又可以去抓虾,摘花,砍甘蔗,于是带着一丝笑意,香甜地睡去。




作者简介:苏盈盈,女,广西外国语学院汉本2315班学生,爱好阅读,写小说,喜欢文字,喜欢无穷无尽的思绪和变化无常的语言共同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曾梦想过自己出一本小说。


· 新书推介·

 


公告:都安作家群小说集《依山而上》收录了都安县12位作家的小说,他们是凡一平、李约热、红日、韦俊海、翔虹、周龙、韦禹薇、黄伟、韦云海、陈昌恒、韦绍新、郭丽莎等,《民族文学》原主编石一宁作序,由漓江出版社出版,韦云海主编。此书33.7万字,468页,定价66元,目前在都安县新华书店有售,书上已经设计有作者签名,欢迎大家到都安县新华书店选购,网上购买可以加微信yhjs6789联系订购,感谢支持!









· 投稿须知 ·

一是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二是投稿可加微信号:yhjs6789,要求文稿后面附上作者简介,作者图片另外发原图;三是平台对稿件有修改权,如不允许修改请作者在文末声明;四是原创作品获得的打赏60%支付给作者,单篇阅读量达到200次及以上并满50元支付,其余留平台用于有关活动;五是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不接收别的平台已经采用的作品,平台只收原创首发稿件,凡是投稿十天没有在平台上发表的可以另行处理。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翠屏文学沙龙

微信号:yhjs6789
扫码关注,加微信投稿


翠屏文学沙龙
翠屏文学沙龙注重原创首发的文学作品发布,扶持文学新人,开展文学实践活动,推动文学创作上新台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