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

学术   2024-04-25 10:53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孙学涛,男,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张丽娟(通信作者),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二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通过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提升要素质量的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式,不仅符合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规律,而且与新经济增长理论相吻合,学者们将其称之为要素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要素质量的重要路径,不仅能提升农业竞争力,而且为农业新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与之相匹配的耕地;实践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土壤肥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等方式提高了土地要素质量,为农业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优质的土地要素。由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土地要素质量的重要方式,改变了农业部门内的要素配置结构,引致农业部门内要素效率的变化,最终改变了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

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学者主要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障碍因素识别、农户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求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监管机制。通过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改变了农地碳存储量、农业要素配置结构和平整了农业用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后,耕地质量可提高约1个等级,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高土地要素质量的方式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从农业工程技术角度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效果的同时,学者也关注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条件、建设模式和制度设计。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主要从规范研究角度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路径,部分学者也逐渐开始从实证研究角度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效应。学者研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要素投入结构、粮食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化肥减量的影响,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而且会影响农业劳动和化肥等要素投入。

Acemoglu完善了技术进步偏向的测度方法后,国内外学者就技术进步偏向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关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文献主要聚焦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农业碳排放、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改善农业要素配置结构。仅有部分学者从数字普惠金融、环境政策和二元经济结构等角度研究了地区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因素。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经济效应,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偏向源泉的文献相对较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影响了要素边际效率和农业资本与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由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可知,当农业部门内要素相对边际效率发生变化时,农业部门内的技术进步偏向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本文猜想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会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影响。

本文的学术贡献有以下几点:第一,尝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入农业技术进步偏向,检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第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方式,其对农业部门内不同产业的影响也并非均衡,因此本文尝试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结构角度进一步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第三,现有文献在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或农业技术进步偏向时都包含了研究样本均质的前提假设,然而研究样本并非均质的,因此本文尝试进一步放宽研究假设,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非均衡效应。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在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多路径的影响时,首先需要厘清其影响机理(图1)。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政府投资耕地的一种方式不仅会影响农业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投入相对数量,而且会影响农业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相对效率,进而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举措,不仅会提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而且会吸引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由林、牧和渔等向粮食种植业转型,进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农业产业结构转型也会对农业部门内的要素投入结构和效率产生影响,最终会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由于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差异,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也会存在非均衡效应。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

从理论上讲,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对传统耕地进行改造,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由要素替代效应可知,随着政府对耕地投资的增加,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对耕地的投资会相应地减少,即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通过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投资耕地的方式提升耕地质量的;另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会将投资在耕地方面的资本要素转移至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等方面,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农业要素替代理论可知,随着农业机械装备和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农业机械、技术等农业资本要素代替农业劳动要素的情况,即高标准农田建设会引致农业部门出现农业机械等资本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农业劳动要素投入数量减少。由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可知,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要素数量相对较多的要素效率,则农业部门内整体效率就会更高,因此在农业要素投入数量变化的背景下,农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本要素效率,则农业整体效率会更高,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背景下,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将会是最优选择。从农业要素投入结构角度来讲,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政府投资农业的一种方式,将会提高耕地的资本属性,在农业劳动要素投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资本要素的效率,农业整体生产率将会更高。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1: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介效应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而且会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耕地更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这不仅增加了粮食单产,而且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进而提升了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农业其他部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粮食产出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也趋向于粮食种植业,与林、牧和渔等相比,农业机械装备更容易运用到粮食种植中,这会提高农业部门的整体机械化水平。随着农业整体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技术进步会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等资本要素的效率,即农业产业结构变迁会引致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2: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式间接地引致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涉及两部分:一部分为农业生产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另一部分主要来源于省级农业农村厅和市级农业农村局公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即地级市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对于没有公布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的地级市,作者向这些地级市的农业农村局或所属省份的农业农村厅发函咨询。

(二)变量设计

1.因变量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是指在农业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农业技术进步变化所导致的农业要素边际效率的相对变化,根据学者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假设的不同,借鉴Acemoglu等学者的研究方法,采用哈罗德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和希克斯农业技术进步偏向衡量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其公式分别为:

其中分别表示农业资本(劳动)技术进步项的增长率,π为农业资本要素占农业投入要素的比重。

2.自变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与范围,本文采用281个地级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与其耕地面积(亩)之比来衡量。

3.中介变量

在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过程中,本文以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作用机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农业产业结构采用农业总产值(万元)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之比表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采用地级市粮食总产量(万吨)取自然对数表示。

4.控制变量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不仅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影响,而且受到地级市农业部门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时,还需要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借鉴多位学者控制变量的选取方式,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加入了财政支农和农业机械化等8个控制变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三)计量模型

首先需要讨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相关性。借鉴Lee和Yu的研究方法,本文尝试运用MoransI指数分析变量的空间相关性,公式如下:

其中式(3)内,Wij为地级市之间的权重矩阵,Yi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技术进步偏向),n为样本总量,i为地级市。

本文尝试运用能够同时分析空间自回归项和误差项的SARAR模型讨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关系,公式如下:

式(4)和式(5)内的β为空间自回归项的系数,Y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X控制变量,λ为空间误差项的系数,ε为空间扰动项,μ为空间误差项。

为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作用机制,本文以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作用机制。其模型设定为:

式(6)—式(8)中的Z为农业产业结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G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余变量设定与式(4)和(5)的设定方式一致。式(6)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式(7)是农业产业结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式(8)是考虑到农业产业结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空间上会表现为非均质性。本部分尝试基于式(3)检验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相关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MoransI指数均为正,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较快(慢)的地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较快(慢)的地区相邻;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劳动)的地区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劳动)的地区相邻;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空间上并非均质分布,而是存在着空间聚集。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地区农业经济也会发生变化。本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见表3。


第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由表3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系数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验证了假说1。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耕地政策,通过平整土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方式增加了对耕地的投入,这会增加农业部门内的资本要素投入,从而农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本要素的效率会更有效,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的方式为农业经营主体运用农业机械、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提供了契机,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农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本要素的效率将会更有效,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会引致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第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类型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差异。由表3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类型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均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将表3模型二与模型四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希克斯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估计系数大于对哈罗德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估计系数。组间差异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类型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再次验证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稳健性。

第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由表3可以看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空间自回归项估计结果为负,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相邻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可能的解释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对农业进行投资的一种形式也存在着极化效应,即为了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应,国家会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投资于某些地区,从而会带动社会资本对该地区农业的投资,从而减少了社会资本对相邻地区农业的投资,最终引致相邻地区农业资本要素投入的减少,但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邻地区农业技术进步节约劳动要素则会更有效。由表3可以看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空间误差项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过程存在某些不可观测的因素,这些不可观测的因素会促进相邻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第四,控制变量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不仅会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影响,而且会受到财政支农和农业机械化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财政支农力度越大、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农业技术进步就越偏向于资本要素。

(三)稳健性检验

前文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为了分析其稳健性,尝试从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更换权重矩阵、更换计量模型和细分样本等4个方面来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稳健性。估计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限于文章篇幅,稳健性检验结果不再汇报。

五、进一步讨论

(一)内生性讨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一项政策,在扶持力度和地区选择时会考虑到农业发展状况,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能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一致的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程可能会相对一致。如果不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之间的内生性,则前文分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为统计关系,并非因果关系。借鉴丁玮蓉和吴俊培的工具变量CMP模型讨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内生性。本文运用除地级市自身以外其所属省份下辖其余地级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其中第一阶段以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被解释变量,第二阶段以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为被解释变量。估计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模型的atanhrho估计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工具变量CMP拒绝了工具变量是外生的假设。由表4第一阶段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工具变量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工具变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排除了弱工具变量的问题。由表4第二阶段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与表3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表4模型的平均处理效应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同时运用工具变量CMP模型处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绝对值显著提升,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会低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

(二)作用机制分析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不仅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影响,而且受到种植业、畜牧业发展水平和第一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方式,可能会对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尝试从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角度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作用机制,其估计结果见表5。

表5给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作用机制。其中表5模型一的被解释变量为农业产业结构,模型四的被解释变量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其余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均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作用机制的分析如下:

第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中介变量的影响。由表5模型一的估计结果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显著为正;由表5模型四的估计结果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能的解释:一是作为政府投资种植业的重要方式,在种植业内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会提高种植业的产出,进而提升种植业在农业部门的比重,最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作为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部分林、牧和渔等生产经营者会将部分要素转移到种植业,进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中介变量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由表5模型二的估计结果可知,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显著为正;由表5模型五的估计结果可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均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可能的解释: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农业部门内要素配置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会改变农业要素的边际效率,为了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效率,同等条件下农业技术进步会提高效率相对较高的要素,进而引致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变化;二是由于农业部门内劳动要素相对较丰富,资本要素相较不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会引致农业部门内资本要素向种植业流动,进而引致林、牧和渔等部门的资本要素相对不足,为了保障上述部门的产出,技术进步提高资本要素的效率将更有效,进而引致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第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作用机制。由表5模型三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均显著为正;由表5模型六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会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还会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验证了假说2。可能的解释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良土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方式,为农业资本要素和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条件,随着农业部门资本要素数量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本要素效率,则农业生产效率将提升得更快,即高标准农田建设会引致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还会通过改变农业部门内要素配置结构的方式引致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三)异质性分析

受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将研究假设进一步放宽至非均衡视角,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异质性。借鉴He等学者的研究方法,本部分尝试将地级市2017年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取自然对数引入模型,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差异。异质性结果见表6。

第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由表6不同初始经济发展水平部分可

以看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与表3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再次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将表6与表3的估计系数进行对比,发现表6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估计系数小于表3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估计系数,说明加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系数会减弱。可能的解释是农业技术进步偏向还会受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会高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

第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由表6不同初始经济发展水平部分可以看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可能的解释:一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农业资本要素投入量相对较大,同等条件下农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本要素的效率,则农业整体效率就会相对较高;反之农业劳动要素投入相对较多,同等条件下农业技术进步会提高劳动要素的效率,则农业整体效率就会相对较高。二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其劳动要素也相对不足,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这部分地区会运用资本要素替代劳动要素,这种要素的替代会增加农业资本要素投入,使得农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本要素效率将更有效。

第三,交互项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由表6不同初始经济发展水平部分可以看出,交互项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显著为负。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能的解释是富裕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效应也相对较明显,因此政府会率先在富裕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而对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影响;但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的推进,贫困地区也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因此贫困地区也会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影响。

第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异。由表6贫富差异部分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为负,对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显著为正;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中等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可能的解释是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可知,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相比农业资本要素较丰富,因此富裕(贫困)地区农业资本(劳动)要素的边际效率也会高于贫困(富裕)地区农业资本(劳动)要素的边际效率,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富裕(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劳动)要素则会更有效。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整治等方式为农业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高标准的农田,然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非均衡。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即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相邻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会直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而且会通过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间接地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农业技术进步偏向还会受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即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的作用,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第一,创新农田建设维护,保障高标准农田质量。由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重要因素。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背景下,应鼓励地方政府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改变传统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在资金项目安排过程中,应安排好后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维护资金,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后期维护也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明确各种资金的安排,实现“建、管、护”多位一体化管理,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持续发挥经济社会效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协调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的关系,进而调动农民群众管理维护的积极性。

第二,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资力度,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由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会受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农作物结构,加大对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将耕地质量提升与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将农田建设成节水节肥、减药省种、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的高质量耕地。

第三,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正向的影响,而且会对农业产业结构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部门应该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从农田水源、灌溉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角度,通过完善农田物资装备和提升耕地地力等方式,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农业部门应通过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方式,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

往期回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二期目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一期目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六期目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五期目录

学报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01年创刊,是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目前已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工程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本刊常设“农村社会发展”“农民问题”“农业经济”“土地问题”等栏目。主要关注农村社会发展与转型、乡村治理、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生计与保障、农村土地制度与土地流转、贫困与精准扶贫、农村组织与制度、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金融、生态经济与环境治理、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农村政治与文化等具有政策性、现实性并有一定学术性和理论高度的研究。

投稿网址:http://njnydxxbskb.paperonce.org/


扫码关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咨询电话:025-84396306

微信号:njauxbsk200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推送优秀学术论文,传递期刊动态,及时发布选题信息,加强编者•读者•作者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