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梁铭斌
单位 |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社工站
“我爸妈都歧视我,他们觉得我残疾,没用,所以要逼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我想过了,既然我都这样了,我没有未来,那不如我一走了之算了”
案例背景
案主桉哥(化名),今年34岁,肢体残疾二级,丧失移动能力,只能依靠轮椅行动。
由于身体原因,桉哥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但通过自学和家人指导,识字水平达到了小学4-5年级的水平。他平时居住在楼梯下的房间,空间狭小且光线不足,主要依靠平板电脑和电视打发时间。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主要依靠务农收入维持生活。案主的父母白天需要到田里打理作物,因此白天案主一个人在家,中午母亲会回家煮饭给他吃,晚上父母会推他到路边散步。
社工在恒常社区走访过程中,接触到桉哥的妹妹,妹妹表示桉哥近期情绪十分不稳定,且有喝农药和拿刀自残等行为,希望双百社工能够提供帮助,社工通过多次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桉哥家庭的基本情况,经过综合评估分析,制定服务计划后进行跟进。
问题描述
1、非理性信念:桉哥存在严重的非理性信念,认为自己因为残疾而没有用处,未来没有希望。这种信念导致他长期感到孤独、无助和绝望,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他曾多次向家人表示有自杀念头,并有拿刀片割自己和想喝农药自杀的举动。
2、家庭关系:他认为父母让他做不喜欢的事情(如练字)是因为觉得他残疾没用,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负面情绪。
3、社交支持:桉哥的社会支持网络较弱,除了家人外,很少有机会与外界交流,导致他感到孤立无援。
4、心理健康:长期的负面情绪和孤独感导致他出现失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需求分析
1、情感支持:案主长期在家,与外界交流几乎为零,与家人关系一般,但案主内心渴望有人能够倾听他的心声,需要有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2、认知调整:案主存在“自己没有未来”和“家人因为歧视他而让他做不喜欢的事情”等非理性信念,需要调整案主的非理性信念,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
3、社交拓展:案主需要拓展社交网络,增加与外界的互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关系改善:案主需要改善与家人的关系,增强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
理论分析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主要是由其非理性信念引起的。通过质疑和辩论,帮助案主识别和改变这些非理性信念,从而改善其情绪和行为。依据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观点,社工通过与案主进行深入的对话,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并通过理性分析和实践体验,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认知模式。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服务目标与计划
(一)服务目标
1、给予案主陪伴与关怀,协助案主宣泄负面情绪。
2、协助案主检查及辨析非理性信念,转换应对非理性信念的自残行为,逐步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3、改善案主的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4、与桉哥达成“不伤害自己约定”,通过多次深入的沟通交流,了解桉哥自伤的原因,及时疏导桉哥内心的痛苦和情绪,帮助桉哥恢复生活信心。
(二)服务计划
1、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定期上门探访,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的心声,提供情感支持。
2、认知调整: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通过质疑辩论、理性功课等方法,帮助案主识别和改变非理性信念。
3、社交拓展:组织案主参加社区活动,增加与外界的互动,拓展社交网络。
4、家庭支持:与案主家属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案主,改善家庭关系。
服务过程
(一)建立专业关系,全面评估问题及需求
社工首先与桉哥面谈,建立信任关系,疏导案主的不良情绪,在前期面访过程中,桉哥自述长期独自在家,白天常感孤独,希望有人可以上门和他聊天,有情感关怀需求。
近几个月睡眠情况不佳,持续2-3个月,会在失眠时练字和思考自己的未来,但因为感觉未来渺茫而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桉哥讲述时,社工认真倾听并给予适当的回应。面谈中社工能够感受到桉哥的心情长期以来都是压抑的,社工运用倾听、同理心等服务技巧,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无批判的交流环境。
每当桉哥的情绪略显激动或低沉,社工都会以温和的语气和适时的眼神交流给予安慰,让桉哥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社工通过真诚的态度和可靠的行动赢得桉哥的信任,促使桉哥放下防卫心理,接受社工提供的专业服务。
(二)调整认知,识别非理性信念
随着对话的深入,社工开始引导案主分享自己自杀时的感受、想法和原因,了解案主的非理性信念。案主表示:“我身体这样(残疾),长得也不好看,这辈子没啥希望了,一眼看不到未来。” 社工通过对话引导案主认识到,他还有很多其他优点,如善良细心,能注意到很多人注意不到的细节,还有关爱自己的家人。
社工与案主一起进行了理性功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分析,帮助案主建立更理性的认知。社工分享了海伦·凯勒的故事,帮助案主认识到,即使有残疾,也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针对案主认为“父母让他练字是因为觉得他残疾没用”的观点,社工引导他认识到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多次对话和实践体验,案主逐渐改变了这一非理性信念。
(三)强化内外社会支持网络,提升融入社会的功能
在该个案中,案主的支持网络较薄弱,由于案主自身情绪原因,家人与案主的沟通多转变成争吵,而案主自己与外界交流几乎为零,导致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很弱,因此在陷入困境时,案主一个人很难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其走出困境。
而社工的介入对于案主来说是一种新的社会支持介入,社工以案主家庭支持为最主要的关注点,社工与案主的父母进行了沟通,社工向案主父母解释了案主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建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与案主交流,关注他的情绪变化,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通过改善案主与父母及妹妹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案主自身状态改变等,慢慢促进案主与家庭关系进一步改善,让案主获得充足的家庭支持。
同时,社工在多次与C村双百志愿服务队员协同入户探访后,C村双百志愿服务队与桉哥也建立了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关系。社工与志愿服务队协商对于桉哥的帮扶计划,志愿服务队定期对桉哥开展探访和跟进,同时邀请桉哥参加社区志愿者团建活动,在一系列的服务跟进中,桉哥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渐扩大,在参加社会融入的过程中,桉哥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也在不断增强。
服务成效
在本案例中,社工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果断采取危机介入措施,成功化解了一次潜在的生命危机,挽救了一个宝贵的生命。
在对案主开展理性情绪治疗,以及为案主搭建持续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后,案主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案主表示感到更加轻松和快乐,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孤独和无助。他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希望和信心,不再有自残的念头。
案主也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是错误的,建立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与家人的关系也明显改善。案主母亲表示:“他确实开心许多,他现在和我们争吵的次数少了。
服务总结
本次个案中,社工运用直接介入的方式,运用ABC理论和理性情绪治疗方法开展个案服务。
在个案服务中,社工主要扮演辅导者、促进者和教育者的角色,通过非理性认知手法推动案主消除其非理性信念。经过与案主母亲和案主的探访评估,可以看到案主的情况有明显的改善。案主的情绪更加稳定,行为变得更加积极,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服务反思
残疾人很多的心理困扰,是源于其非理性信念(自己残疾,别人会不会歧视自己)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及消极行为。社工在发掘残疾人的问题后,核心任务是帮助残疾人正向且全面地看待问题。
在开展本次个案服务中,社工运用了质疑辩论和让案主放弃自我评价的方法,帮助案主重塑其非理性信念。质疑辩论的过程虽然让案主感到一定的压力,但通过社工的耐心引导和支持,案主最终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是不合理的。
家庭是案主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不仅关注案主本人,还注重与案主家属的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案主。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对案主的康复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尽管本次个案服务已经结案,但社工仍然会保持与案主的联系,定期回访,确保案主能够持续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同时,社工也会继续关注社区里特殊困难群众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残障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