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脑瘫儿童个案中的运用 | 社工案例计划

职场   2024-12-20 11:14   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何万凤  方艳  姜少敏  冯思思

 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在社会发展体系中,残疾人是社会工作长期关注的群体,残疾儿童更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需要社会给予帮助。脑瘫儿童作为特殊的残疾儿童群体,因脑部受损有肢体残疾、语言和理解表达障碍等问题,这不仅限制身体机能,还在社会和心理层面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其家庭生活质量,对社会公平与包容构成挑战。脑瘫儿童急需心理、医疗和社会康复等救助服务,我们需依据社会工作理论探寻解决路径,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背景介绍



9岁的小辰(化名)是一名不幸的男孩,由于出生时难产缺氧的原因患上了中度脑瘫。这使得他的生活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家庭经济方面,为了给他治疗脑瘫,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训练费用以及购买辅助器具的费用等,经济压力日益增大。


家庭结构上,父亲作为家庭的核心支撑力量,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仅要努力工作赚取家庭的基本开支,还要在工作之余全身心地照顾小辰。爷爷奶奶都已60多岁,身体逐渐衰老,但仍然坚持在家里从事农活,为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物资保障。太爷爷年事已高,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家人的照顾,但也在家庭中给予了一定的精神慰藉。然而,小辰的母亲在他未满岁时,因无法接受孩子患有脑瘫的状况,选择了离开家庭,这使得小辰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母亲的关爱和照顾。


在自身能力方面,小辰的运动能力有限,他能够在他人的辅助下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但站立时间短且不稳,行走需要支撑,肢体动作不协调;语言表达存在明显障碍,声音含糊不清,词汇量有限,沟通困难;生活自理能力也较差,穿衣、进食等基本生活活动虽有自理意识但实际操作困难,且需要辅助器具帮助。



二、分析预估



(一)问题分析


 1.个人层面


(1)身体机能障碍小辰患有中度脑瘫,这导致他在运动、语言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他在运动能力上虽能在他人辅助下完成一些基本动作,如在扶持下站立,但时间较短且身体摇晃不稳,短距离行走也需支撑,肢体动作不协调;语言表达存在障碍,声音含糊不清,词汇量有限,沟通困难;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虽有自理意识但实际操作困难,穿衣、进食等活动需花费较长时间且无法正确完成,需要辅助器具帮助。


长期来看,如果康复不及时或不充分,会导致身体部分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影响康复效果和未来生活质量。

(2)心理和情感困扰由于自身残疾状况与正常同龄人不同,小辰会产生自卑、孤独、无助等负面情绪。他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与同龄人自由玩耍、交流,缺乏社交互动阻碍其心理发展,难以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不确定生活将如何发展,这种不确定性加重心理负担,影响身心健康。

2.家庭层面


(1)经济压力沉重:为给小辰治疗中度脑瘫,家庭已花费大量资金,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训练费用以及购买辅助器具费用等,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家庭经济状况面临较大压力,存在债务问题,日常生活开支也受到影响,难以保障孩子长期康复需求和家庭生活质量。父亲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既要努力工作赚取收入,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这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收入不稳定,进一步加剧家庭经济困境。


(2)家庭结构失衡:母亲在小辰未满岁时因无法接受孩子状况而离开家庭,家庭结构变得不完整。小辰缺乏母爱,父亲独自承担照顾孩子重任,家庭中缺少女性角色关爱和支持,影响孩子情感发展和家庭和谐稳定。父亲长期照顾孩子因过度劳累和心理压力出现健康问题,这对家庭是潜在危机。

(3)照顾负担过重:小辰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家人全程照顾。父亲在工作之余承担孩子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照顾所有任务,挑战巨大。爷爷奶奶虽能提供一些帮助,但年事已高能力有限。长期高强度照顾负担使家庭成员疲惫不堪,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3.社会层面


当地康复资源匮乏,唯一康复机构(县医院)难以满足中度脑瘫患儿小辰专业系统康复需求,专业治疗师不足、设备落后、费用高昂,公益补贴缺乏,众多患者难以及时有效康复;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仅有零散探访捐赠,缺乏经济、心理、教育、就业等系统体系,社会对患者的包容度低,小辰融入社会困难重重。


 (二)需求分析 


1.个人层面需求


(1)康复训练需求小辰在运动、语言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障碍,需要专业康复训练改善身体机能。包括针对运动能力的物理治疗以提高平衡能力和肢体协调性;语言治疗改善发音和增加词汇量;作业治疗提升穿衣、进食等生活自理技能熟练程度。他需要长期稳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和环境,确保康复效果持续有效。

(2)心理支持需求因自身残疾与同龄人差异,小辰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他需要专业心理辅导,帮助树立自信,正确面对身体状况,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社会交往。他需要支持性社交环境,鼓励与同龄人或有类似经历孩子交流互动,减少孤独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家庭层面需求


(1)经济援助需求家庭为小辰治疗和康复已花费不少费用,经济负担重,需要经济援助缓解压力,包括支付康复治疗费用、购买辅助器具以及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开销。需了解和申请相关社会救助政策、残疾补贴以及慈善援助等,获取更多经济支持资源。

(2)照顾者支持需求父亲作为主要照顾者,长期承担照顾小辰重任,身心疲惫,需要适当休息和支持,如临时护理服务,以便放松和恢复精力。照顾者需要专业培训,学习如何更好照顾中度脑瘫患者,包括康复训练技巧、日常护理知识以及应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方法。

(3)家庭完整感需求母亲离开使家庭结构不完整,小辰缺乏母爱。家庭需要尝试重建家庭完整感,例如让母亲重新参与孩子生活(哪怕是精神上支持),或为孩子寻找女性角色关爱替代,如女性亲属或志愿者定期陪伴。

3.社会层面需求


社会工作者应积极行动,多方位倡导。与政府沟通,推动加大康复资源投入,包括设专项资金培养康复治疗师、更新康复设备,细化公益补贴政策;整合社会组织资源,联合特殊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法律事务所、企业,为患者极其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就业支持;借助媒体宣传脑瘫知识,组织社区活动,增进理解与接纳;推动学校和社区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助力脑瘫儿童融入校园生活。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服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



(一)理论依据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所获得的各种资源来解决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这些资源包括物质帮助、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以及实际的服务协助等。对于本个案中的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而言,他们需要来自不同层面的社会支持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物质帮助方面,其家庭因服务对象患病经济压力大,社会工作者要为其链接政府补贴、慈善捐款等外界资源,保障孩子治疗和康复费用,改善家庭条件。情感支持上,服务对象和家人面对疾病心理压力巨大,需要建立家庭内部关爱及志愿者、邻里等外部关怀,可缓解负面情绪,增强其应对困难的信心。


信息支持中,家庭在治疗方法、康复资源和政策法规信息上有欠缺,社会工作者可联络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提供准确全面信息,像医疗资讯、康复机构推荐和救助政策解读,助力家庭合理决策。实际服务协助时,服务对象需要专业康复训练和日常照顾等服务,应通过专业康复人员指导、志愿者协助照顾、社区提供便利设施等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二)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时间:1-3个月)

(1)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为家庭申请并获取至少一项经济援助项目(如政府残疾补贴或慈善救助资金)。

(2)为服务对象联系专业康复机构,制定初步康复计划,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3)为主要照顾者提供至少一次心理支持辅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2.中期目标(时间:3-6个月)

(1)服务对象在康复训练下,身体机能有明显改善,如运动能力增强(能够在辅助下完成更多基本动作),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词汇量增加,发音更清晰)。


(2)家庭经济状况持续改善,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稳定的经济支持,了解并申请到更多符合条件的援助项目。


(3)主要照顾者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技巧和日常护理知识,能够更好地照顾服务对象。


3.长期目标(时间:6-12个月)

(1)服务对象的身体机能得到显著提升,能够较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运动能力接近正常同龄人水平(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如行走、穿衣等),语言表达能力满足基本交流需求。


(2)家庭结构更加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能够给予服务对象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3)社会对该类疾病患者的认知和包容度有所提高,服务对象在社区中能够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如参加社区活动等)。


(三)服务策略


1.经济援助策略


社会工作者需全面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涵盖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和债务情况等,协助家庭收集与整理申请经济援助所需材料,像残疾证明、家庭收入证明、医疗费用清单之类,同时积极寻找适合该家庭的经济援助项目,包括政府相关补贴政策、慈善组织救助项目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援助计划等并帮助家庭申请,还要定期跟进申请进度,及时解决申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家庭能顺利获得经济援助。


2.康复服务策略


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与康复需求联系专业康复机构评估并制定涵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治疗等方面的个性化康复计划,以此全面提升服务对象身体机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安排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课程,让他们学习相关基本知识和技巧,便于在家协助服务对象训练,且要定期和康复机构沟通,了解服务对象康复进展并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3.照顾者支持策略


社会工作者为主要照顾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辅导,可通过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的定期访谈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心态,同时组织包含康复训练技巧、日常护理知识、患者心理问题处理等内容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照顾职责,此外还要建立照顾者支持小组,让照顾者与有类似经历的人员交流经验、互相支持,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


4.社会倡导策略


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利用举办讲座、发放资料、社交媒体等途径,介绍疾病知识、患者状况和需求,提升社会对该类疾病的认知与包容,消除偏见歧视。与社区合作,为服务对象争取资源和参与机会,像推动社区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组织活动邀请他们参加。积极和教育机构沟通,为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创造条件,包括争取特殊教育资源、协助办理入学手续。


(四)具体服务程序


1服务计划实施阶段

阶段

时间

服务目标

服务内容

接案与需求评估阶段

第一个月

1、建立专业关系与家庭情况了解

2、服务对象身体状况评估

3、家庭资源与期望收集

一、建立专业关系
活动内容:
社会工作者通过电话积极联系服务对象家庭,详细介绍所在机构的专业服务内容与温暖的服务宗旨,真诚表达对服务对象的关心,顺利预约面谈或家访时间。

面谈或家访时,营造轻松、信任的氛围,以开放式问题引导家庭成员介绍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来源及大致金额、支出项目及重点支出方向(如医疗费用占比)等,同时观察家庭环境和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
二、服务对象身体状况评估
活动内容:
邀请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或社工运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身体机能评估。针对运动能力,仔细观察服务对象的坐、卧、站立、行走等姿势及转换流畅性,使用握力计精确测量手部肌肉力量,用量角器测量手臂、腿部关节的屈伸范围;对于语言能力,通过自然对话评估发音清晰度、认真记录服务对象能够说出的不同词汇数量、设计简单指令测试语言理解能力;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实地观察服务对象在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方面的独立完成程度及所需辅助工具和程度;同时,密切观察服务对象的表情、情绪反应和与他人的互动情况,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或自卑等情绪。
三、家庭资源与期望收集
详细询问家庭成员是否了解并申请过经济援助项目,若有申请经历,深入了解申请的项目名称、具体进展及最终结果;询问是否知晓当地的康复机构,若有接触,获取其真实评价。全面了解家庭对服务对象康复的期望,包括期望达到的康复程度(如明确期望运动能力恢复到能够独立行走一定距离、语言能力达到能够清晰表达日常需求等具体水平)、时间预期(如期望在几个月内实现某项康复目标)以及对家庭经济状况改善的期望和需求(如希望获得经济援助的具体金额、形式等)。


表2具体制定计划

服务实施阶段

时间

计划制定(2月)

具体实施活动(3-11月)

经济援助

第3个月

经济状况再次确认;援助项目申请。

再次确认经济状况,核对收支、收集最新财务证明;协助家庭成员完成经济援助项目申请表格填写、整理和提交,并审核材料。

第4-10个月

申请进度跟踪

按计划跟踪申请进度,每周或每两周与相关机构联系,记录反馈内容和行动,若有问题及时告知并协助处理。

第11个月

经济援助成果评估

评估经济援助成果,检查是否获得援助资金,若获得则评估其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作用,不足则继续寻找援助项目或调整预算,记录援助资金来源、金额和使用情况。

康复服务

第3个月

康复机构对接;康复计划启动。

与康复机构对接,确认入训时间等事宜,安排家庭成员了解规定;服务对象开始康复训练,社会工作者或家庭成员陪同,观察学习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4-10个月

家庭参与实施;康复调整实施。

安排家庭成员定期参加康复训练课程,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协助训练,社会工作者与家庭成员沟通并给予指导;社会工作者与康复机构保持沟通,根据服务对象康复进展和家庭反馈调整康复计划。

第11个月

康复效果评估

由康复机构专业人员评估服务对象身体机能,对比训练前后变化,若达到预期目标则记录经验,未达到则分析原因并调整计划。

照顾者支持

第3个月

心理支持实施;培训课程参与

按安排为主要照顾者提供心理支持辅导,记录辅导情况;组织照顾者参加首次培训课程,记录参与情况。

第4-10个月

经验交流组织;心理支持持续

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照顾者支持小组活动,分享经验、提供支持和知识介绍,记录活动情况;持续为照顾者提供心理支持辅导,根据心理状态变化调整内容和方式。

第11个月

照顾者成长评估

评估主要照顾者是否掌握康复训练技巧和日常护理知识、心理压力是否缓解,达到标准则记录成长经验,未达到则分析原因并调整策略。

社会倡导

第3个月

宣传活动启动

启动宣传活动,举办首次讲座,设置互动环节,发放宣传资料,创建微博、微信公众号并发布内容。

第4-10个月

宣传活动持续

持续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社交媒体宣传,与相关单位合作举办主题活动。

 

第11个月

社会倡导效果评估

通过多种方式评估社会对疾病的认知和包容度、社区资源利用情况、教育机构对服务对象的支持情况,分析社会倡导活动的成效和不足。


表3服务实施过程

服务实施阶段

时间

活动主题

服务内容

经济援助

第3个月

1.“经济援助信息直通车“2.“经济援助申请攻坚“

一、“经济援助信息直通车:小辰家庭专属咨询会”  

(1)援助政策解读讲座

邀熟悉医疗救助等政策的人员为小辰家解读脑瘫儿童家庭相关补贴政策内容、申请条件与流程,发含重点标注和常见问题解答的政策手册。

(2)慈善资源介绍与匹配

请本地慈善专家介绍可帮小辰家的组织和基金会,分析匹配资源,协助联系并指导填救助申请表格。

(3)一对一经济咨询服务

讲座后,社工为小辰家庭成员一对一答疑,包括材料收集整理、表格填写问题,并制定初步经济援助申请计划。

二、“经济援助申请攻坚:小辰家庭帮扶行动”

(1)申请材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坊

举办两天工作坊,第一天指导家庭成员收集经济援助申请所需医疗材料(如小辰病历、诊断证明等)和家庭经济状况材料(如收入证明等),第二天社工指导按要求分类、编号、装订材料。

(2)申请表格填写辅导

安排辅导课程,社工讲解经济援助申请表格填写要求并示范,对家庭成员填写过程一对一检查指导,保证准确。

(3)审核与提交协助

社工审核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与家庭成员沟通修改问题,审核通过后按规定方式协助提交材料。

 

第4-10个月

“爱心汇聚:小辰专属慈善捐助会”

1.活动准备

(1)成立筹备小组

社会工作者牵头,邀社区志愿者、小辰亲属组成小组,分工负责活动策划、宣传、物资准备和现场组织。

(2)确定捐助形式和目标

依小辰家庭经济需求(康复费用缺口、辅助器具更换费用等)设慈善捐助会目标金额,捐助形式为现金捐款和物资捐赠(康复器材、生活用品等)。

(2)宣传推广

通过社交媒体、社区公告栏、当地报纸等发布小辰故事、家庭困境、捐助意义和方式等信息,制作宣传视频展示其生活现状和康复需求。

2.活动内容

(1)现场捐助仪式

在合适场地办仪式,播放小辰生活和康复历程,社工介绍其家庭困境与捐助目标用途,设捐款箱和物资接收点接受捐助。

(2)线上捐助渠道同步开启

捐助仪式时网络直播,实时更新金额和物资清单,专人管理线上渠道,回复询问并感谢网友。

(3)互动环节

小辰亲属或小辰(身体允许)与嘉宾互动,分享小辰故事,设置感谢环节让小辰表达谢意。

(4)捐助公示与感谢反馈

活动后公示捐款总额、物资清单、捐助者名单(经同意),给捐助者发感谢短信或证书。

(5)善款和物资管理与使用

社工和小辰家庭成员成立管理小组,制定使用计划,定期公布使用情况接受监督。

(6)与捐助者保持长期联系

建沟通群或发邮件,向捐助者反馈小辰康复进展和家庭经济状况。

第11个月

“小辰家庭经济状况持续改善计划:开源节流与长期支持”

(1)家庭财务规划辅导

组织专家为小辰家开展辅导课程,分析收支,制定预算计划(优化支出,如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购买费用),并探讨增加收入途径(副业或兼职)。

(2)社会资源整合与长期援助对接

社工持续关注小辰家经济状况,整合资源(与社区、企业合作争取长期援助),建立跟踪档案,定期评估并调整援助方案。

(3)经济援助效果评估与反馈调整

每季度评估小辰家经济援助效果,对比援助前后经济压力指标和小辰康复情况,发现问题与家庭成员分析并调整计划或方案。

康复服务

第3个月

康复机构对接;

康复计划启动。

1.康复机构对接

联系当地县医院的康复机构,了解其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服务项目、师资力量、训练设施等情况。

与合适的康复机构沟通小辰的病情和家庭情况,确定入训时间、训练频率和费用等事宜。

2.康复计划启动

陪同小辰到康复机构开始首次康复训练,让家庭成员一同参与,熟悉训练流程。

在训练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和家庭成员一起向康复训练师学习康复训练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辅助小辰进行肢体动作训练的正确姿势等。

 

第4-10个月

家庭参与实施;康复调整实施。

1.家庭参与实施

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家庭康复训练计划,明确家庭成员在日常康复训练中的责任和训练内容。

安排家庭成员定期参加康复机构的训练课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专业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在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鼓励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协助小辰进行康复训练,如在起床、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环节中融入简单的康复训练动作。社会工作者定期与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家庭康复训练的实施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2.康复调整实施

社会工作者保持与康复机构的密切沟通,至少每月一次向康复训练师了解小辰的康复进展情况,包括运动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根据康复训练师的反馈和家庭成员提供的信息,如小辰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或新的问题,与康复机构共同商讨并调整康复计划,如增加或减少训练强度、调整训练项目等。

第11个月

康复效果评估

邀请康复机构的专业人员对小辰的身体机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运动能力(如站立时间、行走稳定性、肢体协调性等)、语言表达能力(如词汇量增加情况、发音清晰度等)等方面。

将评估结果与康复训练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小辰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如果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与康复机构和家庭成员一起总结经验,如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家庭参与的积极作用等,为后续类似案例提供参考。

如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分析原因,如训练计划的合理性、小辰的身体适应情况、家庭训练的执行情况等,并与康复机构商讨调整康复计划的方案。

 

照顾者支持

第3个月

培训课程参与

社会工作者精心组织了一场以脑瘫儿童照顾者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在活动现场,氛围热烈而专注,培训老师耐心且细致地为照顾者们讲解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如何科学地为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从肢体的活动练习到肌肉力量的逐步增强,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清晰明了;还传授了如何引导脑瘫儿童练习说话,从简单的发音模仿到词汇的积累以及语句的构建,都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方法。

这些照顾者们纷纷表示,在参加此次培训之前,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自己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实在是太过无知,以至于完全忽视了孩子在各方面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也表示,今后一定要多多参加这类专业培训,希望能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康复和成长,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第4-10个月

心理支持持续

爬山活动:

社会工作者采用“转移焦点”的方法来舒缓小辰父亲的压力。经与小辰父亲共同商议后,社会工作者带领其开展爬山运动。在爬山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小辰的父亲通过拍照记录的方式领略自然之美,从而让他在这个过程中转移焦虑情绪。登顶之后,让小辰父亲通过大声呐喊宣泄压抑的情绪,进而缓解自身的焦虑状况。活动结束之时,小辰父亲的状态有了显著改善。

“调节心境,消除压力”——困境儿童照顾者支持小组

本次小组一共设置了四节内容,旨在为脑瘫儿童照顾者因长期照顾患儿,以及对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缓慢和对患儿未来生活感到担忧的照顾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分享和互助支持的平台。第一节活动在社工带领的热身游戏“认识你,真好!”中拉开序幕。该游戏的自我介绍环节要求组员彼此握手,10分钟内看谁记住的组员信息最多,现场氛围轻松娱乐。第二节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邀请有成功经验的小奕妈妈分享经验。她从孩子出生后坚持至今,孩子已 20 几岁,孩子从小失聪使得她经常埋怨自己,她讲述在心理压力大、情绪起伏焦虑时,如何通过自我权能意识,正确认识孩子疾病,为家庭和谐激励自己改善态度、释放压力。第三节活动,社会工作者借助压力测量表让组员明晰自身压力来源,再利用“同心圆”让组员以自我为中心绘制个人社会支持网络。一位组员表示:“以前心情不好时,想不到向他人倾诉来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只会生闷气。现在通过‘同心圆’,对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以后心情不好可以找身边人倾诉,释放负面情绪了。”最后一次活动,社会工作者与组员回顾小组进程并展望未来。“砌出个未来”游戏里,组员砌出积极词语传递正能量,彼此合作默契,氛围活跃。愿组员今后以积极心态应对困难。

第11个月

照顾者能力评估

评估主要照顾者是否掌握康复训练技巧和日常护理知识、心理压力是否缓解,达到标准则记录成长经验,未达到则分析原因并调整策略。

社会倡导

第3个月

宣传活动启动

讲座活动:

活动时间和地点:3 月12日  xx社区中心

主题:“用爱撑起折翼天使的蓝天——关注脑瘫儿童成长”

活动前期通过社区公告栏、社交媒体平台、相关疾病互助群组等多渠道发布讲座信息,吸引目标受众。讲座邀请到相关志愿者,采用 PPT 演示、案例分析、现场互动答疑等形式进行讲解。

在病因讲解环节,志愿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表,详细阐述遗传因素如何影响发病,列举相关研究数据说明环境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联;展示症状时,播放精心剪辑的患者视频,让人更深入的了解疾病;讲解患者的生活需求,康复设备需求,心理支持需求,强调家人陪伴和社会理解的重要性;以及患者的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针对患者自卑心理提出鼓励和引导的策略,此次讲座吸引了学校里内不同年龄段的30多位居民参加。

资料发放

设计团队精心制作各类宣传资料。传单以疾病科普漫画形式呈现,将复杂的疾病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在学校、社区中心、医院等场所定期发放,每月在学校门口放学时间发放传单80份,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

社交媒体宣传:

迅速创建抖音、微信公众号,和志愿者团队科普小知识和攥写小故事推文,根据浏览量反映活动影响力,提高了社会关注度。

 

第4-10个月

社区及教育机构合作跟进

无障碍设施改造:

与社区居委会沟通,争取为服务对象家庭提供无障碍设施改造。在服务对象家附近的公共区域设置无障碍通道,明确施工方案(如通道宽度、坡度要求等)和时间节点;在社区活动场地设置适合服务对象使用的设施,如特殊座椅、扶手等。

亲子社区活动:

吸引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参与,9 月份组织的社区亲子活动以户外小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活动前与服务对象家庭充分沟通,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的游戏环节。如传球接力游戏,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调整传球距离和方式,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患者,安排志愿者协助传球,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手工制作环节准备了多种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如彩色纸、软陶泥等,鼓励患者和家庭成员共同完成作品,增进亲子关系和家庭凝聚力。同时,组织志愿者陪伴服务对象参加社区活动,明确志愿者招募和培训方式,如通过社区公告招募了 10 名志愿者,在活动前进行了培训,包括如何与服务对象沟通、协助服务对象参与活动等内容。

资源争取与手续协助:

社会工作者向学校申请为服务对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根据服务对象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状况,确定课程内容(如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培训)和上课时间(如每周安排 3 - 4 次,每次 1 - 2 小时);配备专业辅导老师,负责教学和指导。同时,协助入学手续办理,详细指导准备入学申请材料(如病历、评估报告等),积极与学校协调入学时间和班级安排,如安排服务对象在 9 月份入学,进入适合的特殊教育班级。

宣传活动开展:

在学校开展疾病知识宣传活动,确定宣传形式(如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等)、内容(如疾病基本知识、患者在学校的需求和注意事项等)和时间安排(如每学期开展 2 - 3 次,分别在开学初、期中、期末进行)。例如,10 月份在一所小学开展了主题班会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播放视频、讲解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疾病知识,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和包容度。

 

第11个月

社会倡导效果评估

对社会倡导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

包括社会对该疾病的认知度提升情况(如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居民访谈等方式了解社区居民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是否提高)、包容度变化(如观察学校学生对残疾儿童的态度)。

 



四、总结评估



(一)过程评估


1.接案前期


在接案前期,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对社会工作者不信任、带有抵触情绪,表现出一定的警惕心理,担心信息泄露或者受到不专业的对待。因此,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价值观,主动寻找话题,采用鼓励、倾听、同理心等技巧,使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信任感,从而建立专业关系。


2.服务中期


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后,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制定服务计划、开展服务工作。


在个人层面,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性化”的专业方法,协同康复团队制定并执行小辰的个性化康复计划,定期陪练和调整。安排专业心理咨询,组织同龄或相似经历者的社交活动。


在家庭层面,社会工作者评估家庭经济并协助申请救助、补贴和慈善援助,为照顾者找临时护理资源和组织培训,尝试让母亲回归或安排女性陪伴。


在社会层面,社会工作者要联合社会各界力量,通过社会网络获得的各类资源来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帮助、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服务协助。增加康复机构、提升专业水平和完善设备,参与完善经济、心理、教育、就业支持体系,组织活动提高社会对患者的认知与包容。


在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社会合作互助圈,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系统和排解压力的“安全阀”,让服务对象多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摆脱“逆态度”,充分发挥自我效能,走入群体之中。


3.服务后期


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帮助服务对象改善身体机能、走出自我否定、摆脱负面情绪以及家庭完善感修复和社会资源链接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对比前后评估数据,服务对象身体机能(运动、语言、自理能力)提升情况和负面情绪都得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照顾者技巧提升,服务对象的态度与行为也得到改善,社会对该类患者的包容度和认知都有所提升。


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同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回顾这几个月的介入过程,正确处理了服务对象的离别情绪,共同畅想美好未来。


(二)结果评估


 1.服务目标达成情况


(1)短期目标:家庭经济压力得到缓解,服务对象开始康复训练,照顾者获得心理支持。


(2)中期目标:服务对象身体机能有所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持续改善,照顾者掌握照顾技巧。


(3)长期目标:服务对象身体机能得到显著提升,家庭结构更稳定,社会对该类疾病患者的认知和包容度有所提高。


2.服务对象满意度


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主要照顾者的沟通和观察,发现服务对象对自身身体机能的改善表示满意,尤其是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进步。服务对象对康复训练的环境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也给予了肯定,认为康复训练对自己帮助很大。


对于家庭经济援助的结果表示满意,经济援助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使家庭能够更好地支持服务对象的治疗和康复。主要照顾者对照顾者支持策略非常满意,心理支持辅导和培训课程使其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巧,缓解了心理压力,同时照顾者支持小组的活动也为其提供了交流和互助的平台。


社会层面反馈,通过社区活动的参与和社区居民的反馈,服务对象家庭感受到社区对他们的接纳和支持程度有所提高,这反映出社会倡导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家庭对此表示满意。



五、专业反思



本案例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主,对脑瘫儿童及其家庭开展服务。服务过程中使用个案工作服务的方法为脑瘫儿童及其家庭链接相应的社会支持资源,从而增强其自身的社会支持力量,解决其存在的困境问题,恢复相应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使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去。


本案例首先通过分析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其次和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共同设定服务目标,再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提供专业服务,以达到改善服务对象现状的目的,最后对社会工作者的整个介入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


虽然本案例选取了一个具有典型性的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个案工作服务的方法进行服务并且能够达成预期目标顺利结案,但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专业反思,以提升专业综合能力水平发展。


第一,从样本的代表性来说,脑瘫儿童个案工作极具特殊性。鉴于每个患儿在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差异显著,服务计划与实务行动必然高度个性化,难以简单复制。但个案工作介入脑瘫儿童服务的模式,却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第二,在资源获取方面,由于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的局限导致实务中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对于脑瘫儿童来说,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调动协调的资源较多,社会工作者以个人力量无法解决,从而对案主所处的资源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协调。


第三,社会工作者缺乏相关实务经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技巧与工作方法欠缺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志愿者上岗前缺乏系统完整的培训,受实际情况所限,志愿者会不定期调整人选,对活动开展也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活动的进展。


第四,服务缺乏全面性。由于小辰是中度脑瘫,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把主要服务精力放在了主要照顾者小辰父亲的身上,对于小辰的直接服务少之又少,这也直接导致了获得改变效果最大的是小辰的父亲,在一定程度凸显服务面不全的缺点。


脑瘫儿童是真实存在的弱势群体,脑瘫儿童及其家庭困境问题是既定存在的事实,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加强专业培训,群策群力,为解决脑瘫儿童困境问题及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湘斌,常英.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性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80-85.DOI:10.13240/j.cnki.caujsse.2005.02.016.

[2]张平,林嘉敏.“挽救迷失的心灵”——社会支持网络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介入服务的应用[J].社会与公益,2024,No.158(07):75-77.

[3]宋传平.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智障儿童家庭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23.DOI:10.27272/d.cnki.gshdu.2023.006263.

[4]胡永奇.脑瘫儿童监护人抗逆力提升的小组工作实践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23.DOI:10.27348/d.cnki.gscwc.2023.000484.


附件1:

家访基本情况介绍

姓名


性别


民族


是否有过其他资助


出生日期


家庭地址


联系电话


就读学校


班级


学校联系方式


家庭成员及基本信息

关系

姓名

年龄

职业

健康状况及其他





















学生情况说明


家访了解情况记录


拍摄照片

    

照片要求:注意保护被拍摄者隐私,请勿流传。

备注(其他内容补充)


跟进照片



附件2:
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

评估项目

满意度指标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身体机能改善

运动能力提升

-

-

-

-

-

语言能力提升

-

-

-

-

-

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

-

-

-

-

心理支持服务

情绪改善

-

-

-

-

-

自信建立

-

-

-

-

-

经济援助

资金获取及时性

-

-

-

-

-

经济压力缓解程度

-

-

-

-

-

康复服务

康复机构专业性

-

-

-

-

-

康复计划有效性

-

-

-

-

-

照顾者支持

照顾者心理压力缓解

-

-

-

-

-

照顾者技能提升

-

-

-

-

-

社会支持体系

社会认知与包容度提升

-

-

-

-

-

社区资源利用情况

-

-

-

-

-

教育支持获取情况

-

-

-

-

-



深圳资深社工督导张媚老师

“手把手”情境案例教学

讲透个案工作“通用过程模式”6步骤

助力社工提升实务技能

让你敢于接案、善于结案

新课上线,快快拿下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儿童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社工客
点击关注!陪伴千万社会工作者成长。每天分享行业前沿资讯与实务干货。让助人者有力,让受助者温暖。点击“社工客精选”查看精选好书+好课+好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