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光临本平台!阅读、思考与写作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常态,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作家朋友投稿、赐稿!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翠屏文学沙龙平台主要发表原创首发的文学作品,鼓励和支持各个文学社社员参与文学创作,重点扶持文学新人,通过开展各类文学实践活动,建立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文学创作上新台阶。因此,凡是投稿的作者要按照投稿须知要求进行,对于不是首发稿件的敬请作者不必投稿,稿件发表之后,希望作者自动转发,扩大阅读量,并且认真阅读,核对修改处,同时,明白为什么那么修改,并引以为戒,谢谢大家的合作与支持!
投稿须知:
一是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二是投稿可加微信号:yhjs6789,要求文稿后面附上作者简介,作者图片另外发原图;三是平台对稿件有修改权,如不允许修改请作者在文末声明;四是原创作品获得的打赏60%支付给作者,单篇阅读量达到200次及以上并满50元支付,其余留平台用于有关活动;五是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不接收别的平台已经采用的作品,平台只收原创首发稿件,凡是投稿十天没有在平台上发表的可以另行处理。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才江石拱桥
文/韦建荣
才江村乃右江村之前称,那里有一条名叫才江的小河,蜿蜒流淌,穿越无数个春秋。右江村因处河流之右侧而得名。才江之上,静卧一座石拱桥,宛如一位岁月之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其始建于三十年代初,彼时,才江有一位大人物牵头组织建造,然岁月悠悠,彼时落后,究竟何人设计,怎样搭建,皆已消散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仅留此桥,孤独而坚毅地守望着这片土地。
此桥长约一百八十米,宽约四米,高约十六米,九拱连环,似长虹卧波,气势非凡。观其石块,皆古朴厚重,纹理纵横交错,似在诉说往昔之沧桑,又仿佛在低语着当年工匠们的匠心独运。石块之间,衔接精妙,严丝合缝,宛若天工巧作。其力之均衡,结构之稳固,令人叹为观止。
桥身似卧龙,雄浑壮美。晨曦初照,桥影入水,波光粼粼,如梦如幻。其拱洞圆润,似明月悬空,又若神女之眼眸,深情凝视着这方土地。石面或平整或略有凹凸,却丝毫不减其整体之美。岁月的痕迹爬满桥身,青苔在石缝间悄然生长,似是为其披上一件斑驳的翠衣,更添几分古朴与典雅,在阳光下投射出优美的阴影,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彩画。桥身两侧,偶有几株藤蔓垂落,随风摇曳,似是在与桥下潺潺的江水诉说着温柔的情话。此桥,非惟连接两岸之通途,且乃一件凝聚之艺术品,承载历史之厚重与岁月之沧桑。今兹可谓珍贵之历史文物,已被时光所镌刻,留有深邃之印记。
忆往昔,九十余载,若无此桥,右江村之民众过河皆赖竹筏摆渡。雨季时节,江水滔滔,竹筏飘摇,渡者心忧。直至此桥落成,方解民众之困,通两岸之往来。
然岁月无情,至七十与八十年代初,桥之两侧忽现塌方之危。幸有大队干部,勇担其责,分配生产队以记工分之方式,齐心修复。众人不辞辛劳,扛石填土,终使桥复如初,再续使命。
曾记交公粮之时,全村老小皆经此桥,车载肩挑,送达粮站。那匆匆脚步,那沉重担子,皆在这石拱桥之上留下深深印记。此桥,见证了村民之辛勤,见证了岁月之艰辛,亦见证了时代之变迁。
时光流转,至九十年代,县移民局慧眼识桥。见其全由石头砌就,尚无栏杆,车行其上,险象环生。遂拨款修整,铺水泥路于桥面,设防护栏于两侧。自此,桥之通行愈安,村民之福愈厚。移民局之此举,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右江村民众之心田,为整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福祉,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今之右江村,繁荣昌盛,村民皆过上幸福生活,家家户户轿车出入。然众人未曾忘却搭建此桥之先人,其功绩铭记于心,口口相传。亦感恩都安县移民局之善举,其恩泽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
才江石拱桥,历经风雨,见证兴衰。它是历史之文物,是岁月之丰碑。它承载着先辈之智慧,凝聚着众人之心血。虽时光荏苒,但其精神永在,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开创更美好之未来。
立于桥端,思绪纷飞。望江水奔腾,感世事沧桑,唯此桥屹立不倒,守望着这片土地,护佑着这方人民。
愿其千古长存,与岁月同辉,与山河共寿。
作者简介:韦建荣,男,60后,广西都安县人,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已退休。
新书推介:
都安作家群小说集《依山而上》收录了都安县12位作家的小说,他们是凡一平、李约热、红日、韦俊海、翔虹、周龙、韦禹薇、黄伟、韦云海、陈昌恒、韦绍新、郭丽莎等,《民族文学》原主编石一宁作序,由漓江出版社出版,韦云海主编。此书33.7万字,468页,定价66元,目前在都安县新华书店有售,书上已经设计有作者签名,欢迎大家到都安县新华书店选购,网上购买可以加微信yhjs6789联系订购,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