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光临本平台!阅读、思考与写作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常态,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作家朋友投稿、赐稿!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翠屏文学沙龙平台主要发表原创首发的文学作品,鼓励和支持各个文学社社员参与文学创作,重点扶持文学新人,通过开展各类文学实践活动,建立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文学创作上新台阶。因此,凡是投稿的作者要按照投稿须知要求进行,对于不是首发稿件的敬请作者不必投稿,稿件发表之后,希望作者自动转发,扩大阅读量,并且认真阅读,核对修改处,同时,明白为什么那么修改,并引以为戒,谢谢大家的合作与支持!
投稿须知:
一是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二是投稿可加微信号:yhjs6789,要求文稿后面附上作者简介,作者图片另外发原图;三是平台对稿件有修改权,如不允许修改请作者在文末声明;四是原创作品获得的打赏60%支付给作者,单篇阅读量达到200次及以上并满50元支付,其余留平台用于有关活动;五是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不接收别的平台已经采用的作品,平台只收原创首发稿件,凡是投稿十天没有在平台上发表的可以另行处理。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大山里走出的英雄
文/王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说起千古英雄,可能我们会联想到王侯、将相、豪侠、王小霞这类人物,而今天的英雄之名再已不再是耳熟能详、鼎鼎大名的王侯将相的专属,他属于一位默默无闻、实干兴邦的普通人。
他可以是种豆南山下、汗滴禾下土的农民;也可以是金戈铁马、视死忽如归的战士;可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也可以是闻鸡起舞、炊烟袅袅,十年如一日,每天为我们准备好餐饭的家人。这英雄之心不在史册内,不在网络里,不在人们茶余饭后的传说中,但他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流淌在我的血脉里。那今天就让我在《大山里走出的学子》恰如其来的平台上致敬孕育英雄之气的无恙的天地山河,更致敬这位立足于天地间有着浩然正气的英雄。爱传万家,请让我说出他的故事。他就是我的爷爷。
1924年,他出生在都安县下坳乡板买村的龙虎山中,当今世人都说这龙虎山是个世外桃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芳草鲜美,殊不知却是战争年代爷爷一家人的避难所。听姑祖母说起当年因为战乱,土匪猖獗,土匪或国民党反动派,搜刮龙虎山民脂民膏的时候,一家人会躲到附近深山老林里,听到山下的枪响声,因姑祖母那个年幼的小孩在闹,姑祖母怕打草惊蛇,就用手捂住孩子嘴巴,生怕发出一点点响声,以免杀生之祸。就是在这样的艰苦、胆颤心惊环境下,爷爷好学不倦、牛角挂书,1935年至1940年,先后在都安县大团小学与下坳小学上学。1943年至1946年,至河池中学读书,小时候听爷爷说,那时候交通不便,都是从下坳板买龙虎山步行至河池中学求学,路程大约七十公里。一路坎坷,忍受着饥寒交迫,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经千辛万苦,也终于在河池中学完成了学业。
1949年2月至1950年2月,在河池县地区参加革命游击队、桂西人民解放军第十支队,主动配合大军,围剿与拦截敌人,接管城乡、维持治安,解放了隆旺、保平、九圩、五圩、长老、宜州、七百弄、河池等地,以及做好支前工作,给南下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三十八军进入河池西北部给予了有力的支援;1951年1月至1952年10月效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期间去过黑龙江佳木斯技校学习,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同不可一世、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的美国在朝鲜一决高下,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战争年代,他是一名出生入死的钢铁战士;在和平时代,他是一位最可爱的人。记得小时候在爷爷身边嬉皮打闹的时候,有时候会蹲在地上,好奇看看爷爷手上拿着书的封面,无意间会发现爷爷右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有一块很大的伤疤,像是被利器狠狠地砍下去,然后摸摸了这个伤疤,情不自禁就问:“爷爷,这疤哪来的。”爷爷就每次都会笑眯眯地说:“这是以前和敌人打仗的时候,被敌人的刀砍伤的。”那时候好羡慕爷爷的勇敢,真像一位大侠;现在想想:三十八军不是纸糊的,战场上他也是最可爱的人。这伤疤也许就是爷爷作为一个男人,一生的荣耀。那时候不管我有多吵闹,只要不问爷爷问题,不拉着他去玩,他就只是坐在那聚精会神地看书。至今爷爷在那坐着椅子,从不靠椅背,衣冠楚楚,心无旁骛看书的形象历历在目。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爷爷平时行坐站立都很规范,一直都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人。
因为小时候贪玩,经常偷偷玩到大半夜才回家,路过爷爷卧室门口时,因为是竹篾和木板围起来的卧室,或许是失眠,然后会看见爷爷卧室灯还亮着,出于好奇,通过竹篾洞口或木板缝隙偷看,竟然发现爷爷还在灯下看书,夜阑人静还会听到那翻书声,有那么几次,还看到爷爷擦着相框和镜面,看着他的那些老旧相片,相片里是他的战友,一起冲过枪林弹雨的战友。因为当时我只看到他的侧面,可以想像或许那时那刻的他回忆起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战友,各奔东西,有的已阴阳两隔,此生无再见,沉思往事孤灯下,估计已是老泪丛横,泪湿镜片——如今再路过爷爷卧室门口时,看着他那汗牛充栋的书籍,故屋再无听到翻书声。
1946年至1948年、1952年至1975年,这两个时间段,爷爷在大团、九圩、板买、光隆、隆麻等地任教。三番五次调任,任劳任怨。听村里的老人和父亲说起,爷爷以前教书时,对学生比较严格,严师出高徒,班里学生的成绩一直蛮好,也获得不少奖状。1956年12月在都安县一等劳动模范,得奖状1张;1960年2月在都安县被评为甲等优秀教师,获奖金17元;1960年元月在光隆学区被评为五好教工,荣获笔记一本;1964年6月在光隆学区被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获奖状1张;1965年元月在光隆学区被评为五好教工,荣获奖状1张;1974年8月在下坳被评为先前教育工作者,荣获奖状1张;1976年8月在板买大队被评为支援三复先前工作者,荣获奖状1张;1977年2月在公被评为优秀教师,荣获奖状1张;1977年8月在公被评为优秀教师,获共荣表表扬;1979年优秀工会先进工作者奖状一张、毛巾一张、口盅一个;1978年12月出席县模劳动代表,奖状一张、钢笔一支、日记一本、线衣一件;1981年在公社得奖状一张、毛巾一张。听村里的小伙伴说,他的老奶奶就是爷爷的学生。小时候有几次跟爷爷上街,在街上也会听到有老发苍苍的老者,叫他一声王老师。桃李满天下,心里会莫名感到骄傲。爷爷也十分关心我的学习与生活,读小学的时候,每年秋冬季节,天冷的早晨,他都会提醒我多穿一件衣服去学校,每天放晚学写作业到天黑的时候,爷爷都会拿着点燃的蜡烛给我照亮。还记得准备小考的时候,他还鼓励我说:数学若考得满分,就买辆自行车给我;其实小学数学成绩不是很好,但是爱完自行车,就是有着这种动力以及自己的努力与认真,小考数学还真考得了满分。印象最深还是我准备读初中的时候,爷爷帮我买了一个铝饭盒(蒸饭用的饭盒),爷爷用锤子敲打着钉子,密密麻麻地在在饭盒盖上钉上我的名字,饭盒盖也没有漏气。读初中的时候,在学校住宿,学生要自己带米和菜放在铝饭盒里,再拿去饭堂蒸,因饭盒盖上钉上我的名字,看上去凹凹凸凸,有点别扭,看着我的饭盒盖和别的同学都不一样,那时候心里有点怪爷爷,为什么要这样,那么丑的饭盒盖,两年后,也许是运气和这钉着名字的饭盒盖,我的饭盒一直没被偷过。多年后,读其起孟郊的那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才恍然大悟,我也会想象到爷爷的那双颤抖的手在为我的饭盒盖钉名的场景,是有多用心、多辛苦,也明白了爷爷的那时候的良苦用心。每当暑假或寒假,回家经常睡到太阳晒屁股时候,还不起床,那时就会听到爷爷的那句:勤不死也饱,懒不死也饿——至今余音绕梁。
确立了三尺讲台两寸笔一百英才的教学理念,走过了一步一惊心的求学抗战岁月,度过了一步一痛心的爱情经历,1968年3月,年仅40岁的奶奶不幸逝世,爷爷也再未娶,带着五个儿子相依为命。爷爷离休后,严以律己,早上五点起床,晚八点睡觉。归园田居的日子,一直都是自己种菜、洗衣、煮饭,自己能做之事,都是亲力亲为。每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我们都没起来,他劈木材的那声音就是我们家的闹钟,我们起床的时候,他已经吃完早晨、洗完碗,准备出去散步。读小学的时候,村里的小孩中午放学回家要自己劈材做饭,而我小学六年每天中午一回家,就可以拿着碗吃饭。记得有一次爷爷煮了个火麻芥菜,因为我觉得不好吃,然后生气,就把整锅菜倒掉,后来爷爷知道了,非常生气,他没有直接骂我,只是说了父亲和母亲几句,从那以后,他也再也没有煮过这道菜。事后,听父亲说:以前爷爷在隆麻学校任教的时候,父亲、叔叔都跟爷爷一起生活,因为生活条件艰苦,没有食用油,只能用火麻当作油,煮着芥菜吃。然而爷爷给我煮这火麻芥菜明明已经放了食用油,比起村里的其他小孩,中午放学回家吃的是白开水送白米饭,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告诫着我:吃不了苦中苦,成不了人上人。如今再想起来,那是一道有情怀的火麻芥菜。孙欲养而亲不在,爷爷在世的时候,没帮他做过一次饭,没帮他洗过一次衣服,没帮他打过一次洗脚水。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事情没去做,此时此刻我懊悔不已,每当一看到挂在他卧室最明显处的那幅相片,相片里是我在远处望着他的背影,我潸然泪下。多年后,也真正明白了朱自清当年望着父亲的背影,为何泪下。2010年8月7日,爷爷估计自己大去之期不远矣,已是日暮西山,他向我和父亲交代了一些事,说了一些奇怪的话,说了他的遗愿,像是在交代后事。记得那天的他和平时一样说话铿锵有力,精神抖擞,后躺在沙发上就不再醒来。爷爷一直很健康,所以那时候我没想过爷爷会离开的那么快,也不知道失去亲人是什么感觉,当爷爷真的离开了,才知道他不在你身边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都在我的回忆里。常常回忆起,就会流眼泪。孙子不孝,至今未能完成您的遗愿。爷爷会变成了天上一颗星星,给走夜道的子孙们照个亮。
十年不见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多想和从前一样,回到稚子嬉戏庭间闹,老翁沉醉书中意的画面;了解他夜里挑灯看故照,知君何事泪纵横的感受;感悟半壁灯光才照字,一窗凉思又添衣的爱。可是他已不在我身旁,愿能托清风明月捎去安康。爷爷还有一个亲哥,动乱年代因当兵后一去不复返,一直杳无音讯,落叶未归根;其实爷爷没有离开我们,只是去找了他的哥哥,希望爷爷在遥远的天堂能遇见他,两人拈花一笑,偷得浮生半日闲,相依相伴,举手投足间不再有满满的家国情思,不做英雄,只做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弟。
谨以此文献给更多都安爱国人士去关注这些默默无闻、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都安英雄们,让他们的故事能在都安晚辈们的生活与学习中永流传。一个有希望和有前途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晚辈要铭记历史,就是记住这些英雄的故事,他们这种乐于奉献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取继承与弘扬。衣锦还乡是每一个为国出征士兵的梦想,但是衣锦不仅仅是光鲜的外表,还有内心的体面和尊严,一个国家强大的表示,源于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他们。希望能够呼吁更多晚辈或者有关部门能去收集这些英雄们的资料与了解他们的故事。
甲辰年冬月初十,逝十有四年,乃能衔哀致诚,使绿城运笔墨具之墓,告汝神圣之灵。呜呼!汝少多苦,往异地苦读,端而虚,勉如一。无所怙,惟遂志是依。
时乱世左右,人家疲敝,此诚危急之秋也。然生当世男儿忘身于外者,盖追先世之永履,欲报子民之和乐。乃汝布衣芒鞋,授命出征绝域,三村失道,汝勇遇战,横扫乱贼,斩寇枭帅,解放桂各地。遂急先车锋,赴朝抗美。虽忠不烈,冠名万岁军。
终不忘报国之志,亦科教兴国,爱生如赤子,敬业仰天椎心而沥血也。后离职归园,严管家事,教育子孙谋事成人。今桃李满天下,儿孙满堂,美名扬水坳。
汝之辛苦,非独殊之人志及嗣人所感明知,天地神明,实所共鉴。
孙不争不孝,而前不得遂汝平生之志,而后不得与汝相吃余生。一在天之上,一在地之平,孙生当竭其力尽其能,死当结草,报汝之恩。时悲凉凄怆,不觉望天而陨涕。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也,汝其知也耶?尚墨。
作者简介:王谟,广西某通信公司工作。原籍都安县下坳镇。
新书推介:
都安作家群小说集《依山而上》收录了都安县12位作家的小说,他们是凡一平、李约热、红日、韦俊海、翔虹、周龙、韦禹薇、黄伟、韦云海、陈昌恒、韦绍新、郭丽莎等,《民族文学》原主编石一宁作序,由漓江出版社出版,韦云海主编。此书33.7万字,468页,定价66元,目前在都安县新华书店有售,书上已经设计有作者签名,欢迎大家到都安县新华书店选购,网上购买可以加微信yhjs6789联系订购,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