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 欲望与人心 / 清华大学 崔贺尧

文摘   文化   2024-11-12 21:53   江苏  



主持人:汪雨萌


欲望与人心

——评《洛丽塔》

清华大学

崔贺尧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或小或大。在它们的驱使下,我们会做出种种的行为。但是,如果这种欲望,超越了常理的限制,超越了伦理,那这种膨胀的欲望,会把人吞噬,使人变成欲望的奴隶。而在《洛丽塔》这本书中,纳博科夫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是如何在欲望的驱使下落入地狱的。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我、本我、超我的原则进行分析。本我代表的是一个人内在的本能,它会完全凭欲望行事,丝毫不顾忌周围的环境;而自我则是理性的象征,它以保存个人的生命为第一要义;超我则是一种道德准则,一种理想与信念,它要求一个人不断对自己的道德加以完善,使得个人达到理想的状态。

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这三个“我”并不会和睦共处。本我往往会在欲望的驱使下,对人的机体产生恶劣的影响;超我在很多情况下,会提出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道德要求;而被夹在中间的自我则进退两难,它一方面力图平衡本我与超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现实世界的影响。在这条钢丝绳上,稍有不慎,这具躯体就会面临崩溃,落入深渊。大部分人在这条摇摇欲坠的绳上能保持住自己的平衡,但也有一些人从绳上坠落。他们要么变成了欲望的奴隶,要么陷入不切实际的道德幻想之中,像老年的托尔斯泰那样。而《洛丽塔》一书的主人公,则是彻底沦为了欲望的奴隶。

书中的主人公亨伯特,在年轻时有一位名叫安娜贝尔的恋人。两人两情相悦,但是一场伤寒夺去了安娜贝尔的性命。这个惨剧对主人公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扭曲了主人公的内心。他在之后的岁月中,一直在追寻所谓的“性感少女”,就是那些未成年的幼女。说得明白一些,这种创伤让亨伯特在成年之后变成了一个恋童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还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加以美化。他列举了历史上的众多名人——但丁对一个九岁幼女之爱、爱伦坡与他早逝的妻子——来粉饰自己的这种欲望,证明自己这种欲望的合理性。然而,亨伯特单纯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完全没有那些文豪对于爱情的纯洁与专一。

但是,亨伯特这种隐秘的欲望在他人生的前半段时间一直没有显现出来。他一以来都作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在社会上生活、工作、结婚。没有人知道他内心中的黑暗,或许连亨伯特自己也难以窥见。他的生活,似乎会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有一天,他搬入了黑兹太太的家中。在这个地方,他遇见了洛丽塔,内心长期被压抑的情感在此时被释放。为了追求洛丽塔,他不惜一切代价,先是与黑兹太太结婚从而接近洛丽塔,之后当黑兹太太发现他与洛丽塔的关系后,又试图阻止黑兹太太,最终间接导致了其死亡。黑兹太太死后,亨伯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功与洛丽塔住在了一起。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洛丽塔便对亨伯特这样一个老头子感到了厌烦,开始谋划着要逃离他。最终,洛丽塔在他人的帮助下远走高飞,脱离了亨伯特。失去了情人的亨伯特开始了绝望的寻找。然而,当他最终找到了洛丽塔时,洛丽塔已经怀孕,失去了她昔日的风姿。失望的亨伯特又前去寻找帮助洛丽塔逃离他的人,并最终枪杀了此人。在狱中的亨伯特与怀孕中的洛丽塔,都在1952年死去。

(精彩继续)





崔贺尧



清华大学2021级

外文系本科生

                       · 2003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曾获北京大学第三十届“爱智杯”征文比赛二等奖。


·创作谈·

我认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讲述了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揭示了人性中欲望的复杂与危险。我试图通过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探讨主人公亨伯特如何在欲望的驱使下,从一个看似正常的知识分子,逐步沦为欲望的奴隶,最终走向毁灭。

纳博科夫并不会认为人应该绝情弃欲。欲望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既具有推动个体前进的动力,又潜藏着吞噬理智与灵魂的风险。洛丽塔与亨伯特的悲剧在于他们的欲望彻底吞了自身的人性,从而沦为了欲望的奴隶。进一步而言,《洛丽塔》不仅是两个人物的悲剧,更是对现代性与现代社会的彻底反思。现代性带来了解放,但也使得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复杂的现代问题。





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往本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文|汪雨萌

责编|猫十三

版|一茗

校对|王娜、苏牧

监制|游于艺

封面图|胡文硕

南京青春杂志社
新青年,新文化,新文学。致力打造中国当代文学青年的阅读首选刊物。多元并蓄,深广远行。推动青年文学创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