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寿险300年,如何保障身故与传承风险? | 各类寿险身故赔付对比

科技   2024-12-20 19:25   四川  

大鱼测评第1304篇原创

寿险起源


16 世纪,英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寿保单,这是现代寿险的重要起源之一。当时的人寿保险主要是为了保障海上贸易商人的生命安全,因为他们在航海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历史发展


17 世纪 - 18 世纪:在欧洲的初步发展:17 世纪,人寿保险逐渐在欧洲发展起来,一些专门的人寿保险公司开始成立。18 世纪,人寿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展,不仅在英国,还在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保险产品和服务也逐渐多样化。


19 世纪:业务模式变革与扩张:19 世纪中叶,人寿保险业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原来的家庭计划变成了个人计划,更加注重个人的风险保障需求。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人寿保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人寿保险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同时,精算技术的进步为人寿保险的科学定价和经营提供了重要支持,出现了生命表和生命年金理论,长期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不同类型的寿险产品开始涌现。


20 世纪:产品创新与国际化发展:20 世纪初,人寿保险行业进一步创新,保险公司开始提供更多种类的保险产品,如年金保险和投资型保险,将保险与投资相结合,满足客户不同的财务目标。60-70 年代,为了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分红保险应运而生;80 年代后,变额寿险、万能型寿险等投资型寿险产品也相继出现。



如今的寿险市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分红型寿险、万能寿险、指数型万能寿险各占一定比例。大陆最常能接触到的寿险主要有定期寿险、杠杆型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其他主流市场多以分红型和指数型寿险为主。




主流寿险的分类和功能


涉及险种(附数据来源):


大陆地区:

(1)定期寿险(华贵人寿某网红产品)

(2)杠杆型终身寿险-普通型(同方全球人寿某产品)

(3)杠杆型终身寿险-分红型(中意人寿某产品)

(4)增额终身寿险-普通型(阳光人寿某产品)

(5)增额终身寿险-分红型(同方全球人寿某产品)


其他地区:

(6)“增额”终身寿险-分红型(香港,香港宏利某产品)

*香港地区目前主流的多元货币计划底层也是寿险形式,大陆的增额终身寿险为这种形式下的借鉴和创新,因此也简单归类为增额终身寿险-分红型

(7)指数型万用寿险IUL(新加坡、百慕大、美国等,新加坡宏利某产品)




寿险具备身故保障和投资2种主要属性。


身故保障方面,不同寿险的保障期、传承的确定性、身故杠杆都有区别;


投资属性方面,收益水平、收益的确定性、波动大小、投资组合的透明度、变现能力也都是可以区分不同寿险功能和特色的维度。


今天我们主要来盘点,不同寿险身故保障-传承功能体现出的区别。



保障属性-传承功能对比


寿险的最基础功能是被保人在身故后,理赔金赔付给受益人的身故保障功能。


不同寿险的身故保障属性发挥的效果不同,主要体现在保障期、传承功能和身故杠杆放大效果的区别。



1.保障期


定期寿险保障期为非终身,一般是10年,20年,或保至60岁、70岁等特定年龄,也有个别提供到88岁、99岁这种高龄保障;


杠杆型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障期都伴随被保人终身;


香港地区的分红型寿险(多元货币等)可变更被保人,理论上保障期可以持续比被保人生命更长的时间;


指数型万用寿险IUL的保障期为终身,一般保单会根据保额金额推算出合理保费,以确保在合理的派息率下,保单持续运转并产生收益。


除非极端情况,例如挂钩的指数连续很多年都是亏损,没有新的增值,但一直有保障成本扣除,这就是IUL极端情况的断保风险。理论存在,但目前还没发生过这类现象。


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想保单继续,则需要投保人补钱。虽然指数持续几十年都不涨,这种几率还是很小的,但IUL计划书会演示极端情况下的风险,会清晰的看到什么时间保单价值为0,什么时间退保价值为0。


IUL详情:

当IUL跑赢标普500

新加坡指数型万用寿险(IUL)的底层逻辑(2024)



2.传承功能


从不同寿险的保障期可以看出,定期寿险是传承功能最不确定的,过了保障期,人没身故,受益人没钱可拿;


杠杆型终身寿险和增额终身寿险都具备确定的传承功能;


指数型万用寿险也具备传承功能,但要知晓极端情况下的风险。


传承确定性:杠杆型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IUL>定期寿险



3.身故杠杆与保额


若被保人面临身故,会赔付给受益人超过保费金额的保险金,保额与保费的比例越大,杠杆放大效应越明显。


我们知道不同寿险,同等成本下,身故赔付金额相差非常大,下面把这一区别量化。*各类险种选用具备优势的主流产品,涉及汇率计算,假设美元/人民币=7.3。


(1)定期寿险杠杆最大,例如40岁男性,趸交,保到60岁,保额约为保费的40倍;保到70岁,保额约为保费的16倍。



再说终身的几个,40岁男性,趸交,200万左右保费为例:


(2)杠杆型终身寿险-普通型能提供约500万保额,为确定值;


(3)杠杆型终身寿险-分红型,能提供约430万的确定保额,除确定部分外,红利部分提供的保额逐年递增。到55岁时,身故总保额超过500万;71岁超过600万;85岁超过700万。


杠杆寿-普通型 vs 杠杆寿-分红型,保额示意图

(4)增额终身寿险-普通型,投保初期大部分产品保额为1.4倍的保费,即280万;现金价值超过280万后,身故保额也随之增加,61岁超过300万,73岁超过400万,82岁超过 杠杆寿-普通型 能提供的500万。

杠杆寿-普通型 vs 增额寿-普通型,保额示意图


(5)增额终身寿险-分红型(大陆)


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香港地区的产品,身故金的走势都和增额终身寿险-普通型一致。


区别是分红型有保底和演示两条线。


保底的身故保额,超过杠杆寿-普通型的时间比增额寿-普通型更晚;

演示的身故保额,超过杠杆险-普通型的时间比增额寿-普通型更早。

杠杆寿-普通型 vs 增额寿-分红型,保额示意图


(6)香港地区的分红型寿险


以多元货币为例,类似大陆增额终身寿险-分红型,演示比大陆更高,保底比大陆更低,所以,绿色和蓝色两条线距离红色更远。


例如,身故保额演示部分,大陆地区的增额终身寿险-分红型超过杠杆寿-普通型的时间在72岁,而香港地区的在57岁,香港演示的保额增长更快;


身故保额保证部分,大陆地区的增额寿-分红型超过杠杆寿-普通型的时间在第93年,香港地区产品120岁前都没有能超过杠杆寿-普通型的保额。

(7)IUL-指数型万用寿险


按当前汇率,在100岁前IUL都能提供约1460w身故保额,远超大陆杠杆寿-普通型,100岁后保额持续增加。


当然这一计算结果是根据指数过往表现,假设固定账户派息率4.0%,指数账户派息率5.5%给出的合理预测,实际结果会有波动。BTW,过去的20年间标普500等权重指数的回报率为11.5%,而市值加权的标普500指数回报率为10.3%,大家可以结合数据评估假设的合理性。


杠杆寿-普通型 vs IUL,保额示意图


以杠杆寿-普通型的200万趸交,500w保额为锚点,其他产品身故保额超过500w保额所需要的时间:

杠杆寿-分红型,演示数据预计需要15年,55岁

增额寿-普通型,约42年,82岁

增额寿-分红型(大陆),演示数据预计需要32年,72岁;保底数据需要43年,93岁;

增额寿-分红型(香港),演示数据预计需要17年,57岁;保底数据不能超过;

IUL,合理演示下,预计保额持续高于杠杆寿-普通型,且保额为2倍以上。



总结


1.出于阶段性身故保障目的,定期寿险是所有寿险种杠杆最高的选择,但不能保障资产的确定性传承;


2.传承的确定性,和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杠杆的目的,

选择大陆保单,杠杆寿-普通型和杠杆寿-分红型是最佳选择,其次才是增额寿险;

选择外币保单,IUL在大部分时间比香港多元货币更有优势。


3.寿险的身故赔付还常与信托工具搭配,共同实现传承功能,以上各类终身寿险,达到保费标准均可以对接信。和其他传承方式相比,保险金信托具备委托人意愿实现、资金风险隔离、私密性强、法律关系明晰等诸多优势。
详情可戳:
保险金信托,是保险还是信托??
保险有必要加信托吗?保险金信托1.0、2.0、3.0的真实区别
传承不再小众,4种大佬和普通人都用的工具,你会怎么选?

4.除保障属性外,投资属性也是终身寿险不可忽略的功能。不同寿险形式各异的收益表现,和一些看起来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回报预期,又都是如何做到的?下篇继续。


杠杆寿、增额寿咨询,点击阅读原文扫码,大鱼团队会与您联系。

声明文章内容为大鱼测评原创,不代表任何其他机构观点。保险配置需根据自身需求、条件谨慎抉择,大鱼测评仅作为参考,不构成任何直接投保建议,仅此说明。
 击阅读原文1v1方案咨询

大鱼测评
数据驱动决策 深度测评2000+保险产品 | 提供1V1精细化配置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