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收益≠年化收益 | 4.57%的产品怎么来的?

科技   2024-12-24 22:49   四川  

经历今年的预定利率下调之后,新品固定利益的增额售产品IRR确实比之前有所下降。但却经常有朋友发来说XX地方依然看到了高收益产品, 有的“收益率高于3%,甚至高于4%”,且往往是在大家都认为有信用背书的互联网平台和银行。‍‍‍‍‍‍‍‍‍‍‍‍‍‍‍‍‍‍‍‍‍‍‍‍‍‍‍‍‍‍‍‍‍‍‍‍‍‍‍‍‍‍‍‍‍‍‍‍‍‍‍‍‍‍‍‍‍‍‍‍‍‍‍‍‍‍‍‍‍‍‍‍‍‍‍‍‍‍‍‍‍‍‍‍‍‍‍‍‍‍‍‍‍‍‍‍‍‍‍‍‍‍‍‍‍‍‍‍‍‍‍‍‍‍‍‍‍‍‍‍‍

有的银行算的单利,直接把其等同于复利,写成利益吸引客户。‍‍‍‍‍‍‍‍‍‍‍‍‍‍‍‍‍‍‍‍‍‍‍‍‍‍‍‍‍‍‍‍‍‍

而互联网容易误导大家,则是写的“年均收益”。‍‍‍‍‍‍‍‍‍‍‍‍‍‍‍‍‍‍‍‍

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不容易嚼文嚼字仔细看,大部分人都以为是“年化收益”,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复利。‍‍‍‍‍‍‍‍‍‍‍‍‍‍‍‍‍

但年均复利不是,是直接把总收益除以投资年限,因此算下来的数值,通常比真实年化IRR(年化复利)高很多。‍‍‍‍‍‍‍‍‍‍‍‍‍‍‍‍‍‍‍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这款时蚂蚁宝太平洋的产品,和很多蚂蚁保其他产品一样,营销展示都用的“年均收益率”:


这款产品,35岁投保,87岁时年均收益是4.57%

我们来看看,这个年均收益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

87岁,利益为67万5000

相比投入20万,增值47万5000‍‍‍‍‍‍‍‍‍‍‍‍‍‍‍‍‍‍‍‍‍‍‍‍‍‍‍‍‍‍‍‍‍

增值幅度:237.5%‍‍‍‍‍‍‍‍‍‍‍

持有时间:87-35=52‍‍‍‍‍‍‍‍‍‍‍‍

于是平摊到每一年,237.5%除以52,年均4.57%

但,我们看看真实的复利是多少?‍‍‍‍‍‍‍‍‍

IRR的计算公司如下:‍‍

按本题案例:‍‍‍‍‍‍‍‍‍‍‍‍‍‍‍‍‍‍

当然,算IRR也不用我们去解题,EXCEL用IRR公式就可以直接算。

最终结果IRR为2.07%
‍‍

所以看起来很高的年均收益4.57%, 真实复利IRR仅有2.07%

最后说几点:‍‍‍‍

1、单利不是复利,年均收益不是年化收益,务必看清楚一些。另外一些银行员工不专业,小黑板经常也把单利当复利写,因为不是官方印刷,也要尤其注意。‍‍‍‍‍‍‍‍‍‍‍‍‍‍‍‍‍‍‍

2、当下的预定利率框架下,就不能有捡漏、沧海遗珠的增额寿险产品(除非养老年金按照很长时间算),消费者没必要看一些营销,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情。‍‍‍‍‍‍‍‍‍‍‍‍‍‍‍

3、IRR自己也可以算,即便不会用EXCEL,现在人工智能工具很方便,比如kimi,豆包,直接告诉缴费金额、年限、X年的演示利益,就可以很快算出真实利益。遇到需要了解真实利益时,不妨试试。

增额寿、年金咨询,点击阅读原文扫码,大鱼团队会与您联系。

声明文章内容为大鱼测评原创,不代表任何其他机构观点。保险配置需根据自身需求、条件谨慎抉择,大鱼测评仅作为参考,不构成任何直接投保建议,仅此说明。
 击阅读原文1v1方案咨询

大鱼测评
数据驱动决策 深度测评2000+保险产品 | 提供1V1精细化配置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