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产妇胎心不好,马上剖宫产”。其实,针对胎儿窘迫,根据紧急程度和不同原因,当今产房通常首先采取的步骤是宫内复苏。宫内复苏是指因为宫内胎儿缺氧、窘迫,危及胎儿生命,为改善产时胎儿氧供所采用的一系列临床措施。
影响胎儿宫内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母体氧供、子宫胎盘灌注、脐带和胎儿本身。母体氧供(DO₂)取决于血液的质和量。氧供公式如下:
DO₂=血红蛋白x血氧饱和度(SaO₂)x每分心搏量+3%氧分压(PaO₂)
产程实时使用电子胎心监护是检测胎儿宫内状况的主要预警工具。值得强调的是,对处理三类胎心监护图形的临床规范的严格实施是目前很多产房遇到的瓶颈问题。
胎心监护目前采用电子胎心监护三类评价系统。
I 类:同时满足
①胎心率基线 110-160 次/分;
②基线变异为中度变异;
③无晚期减速及变异减速;
④存在或者缺乏早期减速;
⑤存在或者缺乏加速。
II 类:除 I 类和 III 类电子胎心监护图外的其他情况。
Ⅲ类胎心监护包括:
● 胎儿心率变异性缺失,并且伴有以下任一项:
复发性胎心晚期减速
复发性胎心变异减速
胎儿心动过缓(胎心率基线 <110 次/分)
● 正弦波图形
一旦出现这类胎心需要立即会同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评估,实施宫内复苏等处理。宫内复苏措施不能改善胎儿心率时,应该尽快终止妊娠。
出现Ⅲ类则预示胎儿酸碱状态异常,需即时评估,采取干预措施。使用催产素、硬膜外麻醉或羊水粪染者,CST监护更严密。
这么做既为继续阴道试产提供了依据,也为行阴道助产或剖宫产争取到了时间。
好的,有了分辨胎心监护图的基础,接下来,向大家分享现今产科常用于胎儿宫内复苏的方法。
1改变体位
A - 采用非平仰卧位(20周以后应避免平仰卧位),避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进而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子宫和胎盘的血液灌注,改善胎儿血氧饱和度,进而使胎心率恢复正常。
B - 进行阴道检查:明确胎先露位置及宫口扩张等情况,排除脐带脱垂;
C - 采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膝胸卧位,改变脐带、胎儿、子宫以及骨盆的相互位置关系,进而缓解脐带受压。
2增加氧供
非再吸入型面罩(non-rebreathing mask)吸氧,氧流量维持在10-15L/min。有可能增加母体供氧,改善胎儿血氧饱和度,即使输氧停止后,较高的血氧浓度仍能维持30分钟左右。
即使如此,临床上依旧将孕妇吸氧作为宫内复苏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患者。但须注意的是,这是一种「治标」的方法,胎儿酸中毒并不能仅仅通过母体给氧而被纠正,仍应首要找到引起胎儿低氧血症的潜在病因,对因治疗。
3静脉输注林格氏液
开放静脉给液,首选林格氏液。一般采用 500-1000 ml 乳酸林格液或者 0.9% 氯化钠注射液。通过增加母体血容量来改善子宫胎盘血供。
但无论给予何种液体,都应警惕肺水肿的发生。对于子痫前期、心功能不全以及正在接受硫酸镁、β 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的孕妇,静脉补液方法可能并不适用,或是需在严密监测下谨慎使用。
4停止宫缩剂
停止静滴缩宫素或促宫颈成熟药,可减缓子宫收缩;停止母体屏气用力,避免施加腹压,减少脐带受压,改善子宫胎盘血供。尤其是子宫收缩过频时(宫缩 ≥ 5 次/10 min)应立即停止宫缩剂。
5使用宫缩抑制剂
若停止使用后子宫仍然收缩强烈,胎心率未恢复正常,则可使用宫缩抑制剂,如选择性 β2 受体激动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缩宫素拮抗剂、硫酸镁等。
子宫的强烈收缩会导致流向绒毛间隙的血流间断性停流,导致胎盘循环严重受阻或暂停。继而胎儿发生低氧血症。停用宫缩剂或是使用宫缩抑制剂则可减缓子宫收缩,减少母体屏气用力,改善子宫胎盘血供。
6羊膜腔灌注
无相关禁忌症时,可在超声引导下经腹行羊膜腔穿刺术,确定穿刺针在羊膜腔内时,用已经预热至 37℃ 的灌注液(一般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液)进行羊膜腔灌注,灌注总量一般为 250~700 mL,使羊水达到正常水平。
羊膜腔灌注理论上可增加羊水量,稀释羊水黏稠度,从而减轻脐带受压。此外,还有降低胎粪吸入发生率、降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等诸多益处。
但也有诸多研究表明其可导致一些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羊膜绒毛膜炎、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羊水栓塞、心肺功能不全等。应根据实际需求与医院技术水平,在保障患者安全的情况下选用。
7去肾上腺素
低血压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又称苯肾上腺素或新福林,0.1-0.2mg),或麻黄素(5-10mg)升压,以改善胎盘灌注。应及时监测孕妇血压。
总之,产时宫内复苏的方法相对而言都较为简单易行,常可联合使用,共同纠正产时异常胎心监护图形,改善胎儿宫内状况。但目前尚未有相应的胎儿宫内复苏指南,医疗机构应参考自己科室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规范。
胎儿宫内复苏既是每一位产科医生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评价该科室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够在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地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
声明
文章系本平台转载发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无痛分娩中国行
推荐阅读
知识拓展-精选文章
联系我们
原创投稿丨diyi_fuchan@ibabygroup.cn
会议直播丨赵女士 18030732857
商务合作丨李先生 13671145702
点击“分享”帮助更多人
好文章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