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吾幼 | 孩子又吐又拉,先别急着喂水吃药

健康   2024-10-16 07:30   广东  


国庆假期一结束,儿科门急诊因为呕吐、腹泻来就诊的孩子有所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倪晓良医生提醒,常见的原因大概有几个:



第一,消化不良。每到假期,因为吃得又多又杂而引起消化道症状的孩子,不在少数。

第二,感染。因为进食不干净或被污染的食物,或者因不注意卫生“病从口入”,感染了病毒或细菌,尤其现在逐渐入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又要开始“作威作福”。

第三,心理因素。这类情况不多,但有。少部分孩子假期结束,返校之后,心理上会产生一些波动,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不适。


不论何种原因,这些胃肠道症状的居家护理原则大同小异。现在来教教家长们当遇到孩子呕吐、腹泻时在家可以先做什么。


呕吐

孩子呕吐后,家长第一件事往往是想着,吐了就要补进去,马上喂水补充水份。


其实不对!错的不是补水,而是补水的时机。


呕吐一定是有原因,例如消化不良、感染,甚至受凉、紧张等都有可能。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刚呕吐完时胃一定还处于一个应激状态,胃蠕动异常,这时候马上喝水,很有可能会刺激胃部,再次引起呕吐。吐了喂、喂了吐,如此反复,不仅补不了水,反而会加重脱水。


因此当孩子出现呕吐后,应当禁食、禁饮。禁食禁饮的时间1-2小时,最多可延长至4小时。就是2-4小时内不吃、不喝,包括药物


不喝水也许家长能理解,那不吃药还怎么治病,难道任由孩子这样呕吐不管不顾吗?


不吃药和不喝水一样,就是为了在急性期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从而达到减缓呕吐症状的目的。禁食禁饮同样也是治疗手段,不是只有吃药才算治疗。


喝水的时机与喝水的量

当禁食禁饮1-2小时后没有呕吐了,可以尝试给予少量液体口服,每次5-10ml左右。喝了以后没有呕吐,再次尝试喂水,反复几次没有再呕吐,可以适当增加喂水的量。

如果都没有再呕吐了,那么症状应该就是缓解了。正餐时可以吃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面等,煮粥、煮面时可以放入姜片一起煮,最后可以加入适量食盐。



注意




如果在禁食禁饮后,孩子的呕吐依然没有缓解的迹象,频繁呕吐,或者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或者出现精神不好、尿量减少、手脚冰冷、皮疹等异常,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评估及相应治疗。


腹泻

说完呕吐,再来说说腹泻。这里讨论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那种反复数周甚至数月的慢性腹泻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例如每天大便次数增加到3-4次甚至更多,大便稀烂、甚至水样便等,都属于腹泻。

腹泻需要立即止泻吗?


一般不需要。中医强调,“邪有出路”。当胃肠道里有刺激因素存在,就可能会引起肠蠕动增加、肠道分泌增加等,从而造成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而这种胃肠蠕动增加、肠道分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有利于帮助身体清除这些“不干净”的因素,例如饮食积滞、感染、毒素等等。不分青红皂白的止泻,有可能会减缓这些“不干净”的物质排出,从而延长疾病恢复时间、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在中医里的说法叫“闭门留寇”。


只要腹泻次数不频繁,一般可以居家观察。饮食方面注意避免进食容易刺激胃肠的食物,如辛辣、生冷,暂时避免高蛋白、高脂肪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给予富含碳水、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例如加盐的稀粥米汤、自制糖盐水、口服补液盐等。


3月龄以下的小婴儿,尤其是母乳喂养的,也会存在大便次数较多的情况,每日可能会有3-5次的黄色或绿色大便,有些孩子甚至可以达到6-7次。这可能和母乳本身存在缓泻作用,以及孩子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有关,只要孩子没有呕吐、腹胀、发热、血便等异常,精神状态良好,生长发育能跟得上,那么就属于生理性的,不需要药物干预。这种情况一般随着月龄的增加会自行改善。

但如果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和往日明显不同,或者孩子生长发育明显减缓甚至停滞,还是有必要就医检查,排查乳糖不耐受、蛋白过敏、胃肠道感染等常见病因。


注意



当孩子出现腹泻次数较平日明显增加(>5次以上),每次大便含水量较多(稀烂便或水样便),没有缓解迹象,或者有粘液血便、蛋花样便、米泔水样便等,或者同时出现频繁呕吐、不能口服补充水份,或者出现发热、腹痛、皮疹、精神状况不佳、小便明显减少等情况,都需要尽快就医检查评估。

为了能更快查清原因,就医时可以留取最后一次大便,用不吸水的容器装好,带到医院一并检查。纸尿裤吸水性强,对粪便检查结果会有影响,因此纸尿裤上的大便最好是尽快刮取下来放到容器内。检验的粪便最好是留取2小时内的,时间越短越好。







呕吐和腹泻一样,都是身体将“不洁”之物排出体外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我常常和家长讲,能吐能拉不一定是坏事。

我们重点要关注的是孩子会不会脱水,有没有其他异常的表现如精神异常、皮肤外观异常等。一般只有呕吐或腹泻频繁,即将或已经存在脱水情况,或者怀疑存在心脏、神经系统异常的情况,我们就需要积极药物干预。大多数情况动态观察即可。



腹痛

腹痛涉及的系统、器官非常多,能引起腹痛的原因较为复杂,上到脑袋引起的腹型癫痫,下到睾丸扭转,中间的心脏肺部腹腔脏器甚至血管的异常,乃至和肚子八竿子打不着的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都可以引起腹痛。



能让儿内科大夫头疼的两个查因,一个是发热查因,还有一个就是腹痛查因了。


不过作为面向家长的科普,我们提到的一般都是比较常见的病因,以及日常居家能完成的简单护理。同时希望家长能对一些少见但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的症状预兆有一定了解,在日常观察中要有一定的警惕性。



对于儿童来说,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腹痛病因主要还是功能性腹痛,如饮食不节(消化不良)、情绪紧张等,以及饮食不洁(如食源性感染)引起的腹痛等。


这些类型的腹痛,往往痛处不固定,疼痛范围不明确,大多集中的肚脐周或胃脘部,可能会伴随胀气、矢气(俗称放屁)增多、呕吐腹泻等表现,症状较轻,疼痛可以忍受,而且随着矢气、呕吐或腹泻,腹痛会有所缓解。



如果满足上面提到的症状特点,那么很大可能就是功能性腹痛或食源性疾病所致。


这类急性腹痛的患儿在日常照料上和呕吐腹泻大同小异。饮食方面避免进食辛辣、生冷等容易刺激胃肠的食物,避免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给予一些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果合并呕吐症状,同样是禁食禁饮。


腹痛时可以用中药热奄包或暖水袋外敷腹部,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尤其是功能性腹痛,效果比较显著。





是的,对于腹痛在家里能做的确实不多,但也基本足够。如果这些基本的措施或者单纯的观察后没有缓解,那还是要上医院进一步检查。


能否用止痛药


不少家长来就诊的目的就是要止痛。


临床上用于腹痛的止痛药一般为解痉止痛药如山莨菪碱、中枢性止痛药如曲马多等。对于病因已经明确的腹痛,如阑尾炎、结石等,已经明确治疗方案,在等待下一步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


但对于病因还不明确的腹痛,单纯的止痛很有可能会掩盖原有的病情,甚至可能延误救治、使病情加重。例如对于感染引起的腹痛,使用解痉止痛药,会减缓胃肠蠕动,让本应通过肠道蠕动排出体外的病原体、毒素等滞留肠道,反而可能引起中毒性肠麻痹、感染加重等后果。因此止痛药的使用还是要慎重,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


相对于止痛,尽快明确病因更为重要,病因明确后给予有效治疗,腹痛自然就能缓解。


警惕以下症状


有一部分腹痛,可能是器质性病因,遇到这种类型的腹痛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 腹痛剧烈,不能缓解,或者虽有短暂缓解,但是反反复复;
  • 腹痛时痛苦面容明显,伴随强迫体位,例如喜欢弯腰、蜷缩;
  • 小婴儿不会表达,可能以尖锐的哭声为表现,哭一阵睡一阵;
  • 腹痛部位相对固定,疼痛部位比较明确,例如胃脘部、右下腹、腹股沟等。
  • 除了腹痛,可能会伴随一些异常的表现。例如频繁呕吐,或呕吐异常胃容物,如咖啡样、血样、甚至粪水样;腹泻,或解黑便、血便、果酱样便等;或者腹痛后出现发热。
  • 可能会出现精神不好、皮肤温度低、皮肤花斑、异常呼吸等。

出现以上这些表现中的一项或几项,往往提示可能存在外科急腹症,如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肠套叠、睾丸扭转(男)、卵巢扭转(女)等,甚至可能是严重的暴发性心肌炎,需要尽快完善检查,明确病因,以免延误治疗。


不要滥用抗生素


大部分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都是由消化不良或病毒性感染引起,一般经过对症处理都可以缓解。只有一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这一小部分才需要用到抗生素治疗。因此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消炎药”。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广东省中医院罗笑容名医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许尤佳名医工作室

岭南儿科杜明昭、

文子源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儿科佑吾幼志愿服务队

来源:“佑吾幼育儿科普”公众号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广东省中医院
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