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行 II 亳州。华佗究竟是华夏之光还是异邦传奇?

文化   2024-07-15 06:03   江苏  

华祖庵前
文/杏坛心语
亳州不仅是曹操的故乡,还是药都,因为出了和曹操同时代的华佗。

华佗被喻为神医,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庙,叫华祖庵。为什么不叫华祖庙或者华佗祠,而叫做庵呢?据说这里历代的主持都是女的。

参观完花戏楼后,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人有些疲惫,还没有吃饭。今天的计划是想赶到河南商丘的芒砀山,华祖庵就准备不去了。华佗,大家都知道的,我来亳州主要是来看曹操的,不是华佗。

但临走时心中对华佗仍是有些放不下,既然来了,还是去看一下吧,毕竟他的名气不小,还死于曹操之手。

亳州城不大,开车几分钟的路。我进了庵,门面不大,砖雕的字:华祖庵。

一进门右手,是华佗纪念馆,郭沫若题写的,但“佗”写了“陀”,是通假字,还是他写错了?那么大的文豪,也是大大的历史学家,不至于华佗两个字不知道吧。

查了不少资料,没发现“佗”和“陀”相通,这分明是郭老写错了,感到有些遗憾。

仍有些不甘心,郭沫若那么大的学问,题名是一个很严肃的事,他怎么会分不清“佗”和“陀”呢?

网上有一种说法,说郭是故意这样写的, “陀”有佛陀之意,佛陀,是对修行圆满之人的尊称。华佗医术精湛,博爱众生,是俗世百姓心目中的救苦菩萨,“陀”浓缩了华佗一生的功德。

还有人例举他在题 “西安半坡遗址”时,他把其中的“遗址”写成了“遗趾”。人们疑为笔误,可有人替他解释,用“趾”好,包含着“这里遗留下来的正是远古祖先迈出的坚毅步伐”。

我以为都是胡扯!

一个人的名字能随便瞎改吗?名字是一个人固定的符号,是终身的,更何况华佗是个大名人,千百年来所有的典籍用的都是“佗”,怎么能随便改动?即便郭沫若有意为之,也是不允许的,难道他名气大,就能为所欲为?

名气大,更要谨言慎行。

这个题字就留在那儿吧,有可能我学问浅,留待高深的人作高深的解释。

我继续参观。

华佗精研歧黄,并通数经,一生不慕利禄,走街串巷、寻求方药,为人闻疾、济世活人。

在1600多年前华佗就创用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术,被称为外科鼻祖。
又创编“五禽戏”以养生保健,开辟了中国体育医疗的先河,他济世救人、医德高尚,千百年来被颂为神医,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就是这样一个中华民族顶礼膜拜的神医,有人竟认为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要是一般人这样说,我们认为他头脑坏了,而说种观点的人,却是大名鼎鼎的陈寅恪。

陈教授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罕见的国学大师,在国内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陈教授列出几大证据,质疑华佗的国籍,分析得有模有样。

首先,陈教授认为华佗使用的麻沸散并非是华佗发明的,古印度的文献记载中早于华佗时代,天竺就已经有了具备麻沸散功效的药物,当时被称作是“天竺胡药”,所以麻沸散很可能是华佗通过古丝绸之路由天竺带到了中国,而并非他的独创。

其次,与华佗同一时期的古代印度也流传着一位药神的传说,这位药神同样精通外科手术,手法和华佗非常相似。

陈教授还认为华佗的名字不符合中国古人用法,“佗”没有实在的意义,中国古人的名字中,基本没有带佗字的。

古天竺语中的“药”和“罗汉”发音类似于古汉语的读音华佗,中国古代关于华佗的传说其实就是古印度的药神传说的本土化。

《三国志》中记载华佗为广陵太守陈登治病,陈登喝下华佗所熬制的汤药不久后开始呕吐,竟然吐出几百条红色小虫子,他吐完后就此痊愈。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史书记载未必就真。

陈寅恪作为国学大师,以治学严谨闻名于世,但我以为他对华佗的身世是臆断揣测。

华佗作为一名东汉时期的中国人,是明确记录在《二十四史》之一《三国志》中的,而所谓的天竺药神只存在于古印度人们口口相传的叙述中,从未在任何历史典籍中出现,更像是一种神话传说。

其二,麻沸散的成分经过现代医学界的考证完全是由草药配制而成,而中国的医学也是起源于“神农尝百草”,关于草药的相关文献在中国可谓比比皆是,而反观印度的医学史上从未有关于草药的文献流传下来。

其三,印度有和华佗类似的高明医生,这并不能证明那个医生就是华佗,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

赵佗
关于华佗的“佗”字,陈老师忘了秦末汉初的南越王就叫赵佗。他一直活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逾百岁。

赵佗在南越地区执政期间,尊重越俗,实行和辑百越政策,推广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增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南越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历史上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陈教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关于华佗给陈登治病,确是违反医学常识的。史书固然要求真实,但史官们为了神话华佗的医术,在记录上增添了一些道听途说的内容,也不是不可能。如同司马迁写刘邦身上有72颗黑痣,谁去数过?

何况,印度人和中原人长相上存在很大差异,时人不可能不知道。

当然,尽管陈教授所列的观点经不起推敲,我们仍应有一分包容,这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对于推动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理解还是有一定意义的,研究历史不应困在一个封闭的小围城里,而应面对一个充满活力的大世界。

24.7.15

同题阅读:
皖北行 II 淮南牛肉汤
皖北行 II 阜阳粉鸡
皖北行 II 素琴悠远
皖北行 II 荠菜饺子

皖北行 II 管鲍祠

皖北行 II 艺术家曹操



      感谢您的欣赏!


 


点击关注,拥有更多精彩🌹:


杏坛心语:
杏坛心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著有教育散文集《守望成长》《杏坛心语》,文化散文集《春风花草香》《山长水阔知何处》。微信xtxy99


杏坛心语i
山长水阔。守望成长。文化漫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