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皮肤间擦区域包括腋窝、颈部、腹股沟、肛周、肘膝窝、女性乳房下方等,临床上有一系列好发于间擦部位的皮肤病,可由多种不同的病因所致。
本文总结了以间擦部位皮疹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为间擦部位皮疹提供鉴别诊断思路,下面就为大家一一展开介绍。
1. 间擦疹
间擦疹亦称间擦性皮炎,多由皮肤褶皱内的摩擦、潮湿、浸渍引起,表现为潮湿、暗红色到红棕色的薄斑,常伴瘙痒。如果出现裂缝或糜烂,可能会出现疼痛。
发病通常具有季节相关性,湿热季节加重,干冷季节减轻。卧床人群、尿失禁、大便失禁、营养不良、婴儿期和肥胖是间擦疹的危险因素,念珠菌或细菌感染可能是诱发或加重因素。
念珠菌性间擦疹常伴有卫星状丘疹和小脓疱,链球菌感染可表现为浸渍、糜烂、脓性分泌物,伴有灼热感,并有难闻的气味。
图 1. 念珠菌性间擦疹可见褶皱部位红斑伴有卫星状丘疹和脓疱[1]
2. Hailey–Hailey 病(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Hailey–Hailey 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间擦部位皮肤糜烂、疼痛、结痂性斑块为特征。
病程呈慢性复发性,通常对治疗抵抗,并且常因出汗、高温、摩擦和创伤而加剧,留有色素沉着,一般不会留下瘢痕。组织学显示角质形成细胞棘层松解形成倒塌的砖墙样结构。
图 2. 患者腋窝斑块呈红色、浸渍和破裂[1]
3. 反向型银屑病
反向型银屑病是指一种累及间擦部位的银屑病,它与斑块型银屑病在伸侧面的这种典型表现相反,所以被称为「反向」型银屑病。其特征性表现包括边界清楚、光滑、有光泽的斑块,没有或仅有少量鳞屑,无典型的干燥云母状鳞屑。好发于腹股沟、腋窝、乳房下、肛周、脐凹、生殖器和耳后等处。
由于潮湿及摩擦易产生浸溃、渗液、糜烂等,常被误诊为间擦部位真菌或细菌感染。组织病理与斑块型银屑病相似,也可出现 Munro 微脓疡和 Kogoj 微脓疡,但反向型银屑病的海绵水肿较明显,表皮增生减轻。
图 3. 外阴及肛周边界清楚红斑,仅有少量鳞屑(图源:作者提供)
4. Darier 病(毛囊角化病)
Darier 病属于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其特点是脂溢性区域持续出现散在或融合的红棕色角化性丘疹、指/趾甲异常、手掌和足底凹陷以及黏膜改变。
通常始于青春期前后,呈慢性病程,日照、遇热、摩擦或感染可诱发病情加重。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棘层松解和角化不良。大部分患者的间擦部位也有轻微受累,尚无治愈毛囊角化病的方法。
图 4. Darier 病患者胸部可见多发黄褐色角化性丘疹[1]
5. 化脓性汗腺炎
化脓性汗腺炎确实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主要影响长有大汗腺的皮肤末梢滤泡上皮,特别是腋下、外生殖器、肛周等部位。初期可能表现为患处新发的散在小结节或皮疹,随后病情发展,结节可能陆续出现并聚集形成较大的斑块。
这些结节可能化脓并破溃,形成溃疡甚至瘘管,排出脓性、时有恶臭的分泌物,并可能发展为瘢痕形成,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多项证据表明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7 在化脓性汗腺炎的生理病理中起关键作用。
图 5. 腋下及肛周多发结节斑块、瘢痕及窦道形成[2]
6. 颗粒状角化不全
颗粒状角化不全(GP)是一种不常见的皮肤病,通常表现为间擦部位皮肤出现红色至棕色、角化过度性丘疹,可融合成边界清楚的斑块。
GP 的发生常与皮肤浸渍和皮肤刺激相关,如出汗、肥胖或外部物质引起皮肤刺激(如止汗剂、香体剂、氧化锌及苯扎氯铵),避免可能的加重因素是 GP 治疗的主要措施。
图 6. 使用含苯扎氯铵的消毒剂后出现屈侧角化性红斑[3]
7. 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特征为间擦部位皮肤出现天鹅绒样色素沉着斑块,颈部背面和两侧以及腋窝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
肥胖和糖尿病最常与黑棘皮病有关。在少数情况下,黑棘皮病是副肿瘤性病变,伴黑棘皮病的肿瘤大部分是腹腔腺癌,尤其是胃腺癌。角化过度和表皮乳头瘤样增生是主要的病理学特征。
图 7. 腋窝部位灰褐色天鹅绒样色素沉着斑[1]
8. 反转型色素性扁平苔藓
反转型色素性扁平苔藓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非曝光部位,例如身体屈侧及皮肤褶皱处,大部分病例发生于腋窝[4],患者出现无症状或轻度瘙痒的红色或褐色丘疹斑块。
色素沉着是一个显著的特征,其他部位亦可出现扁平苔藓。中年人最常受影响,皮肤活检显示表皮萎缩伴有带状淋巴细胞浸润,色素失禁是一个突出的组织学特征。
图 8. 腋窝的紫红色斑块[5]
9. 股癣
股癣是股部皱褶处的皮肤癣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红色毛癣菌。轻度瘙痒常见,并经常伴有足癣或甲癣。易感因素包括多汗、肥胖、糖尿病和免疫缺陷。
股癣最初通常为大腿近端内侧的红色或色素沉着斑片。感染呈离心性扩散,中心部分消退,而边缘略微隆起、界线清晰。感染可播散至会阴和肛周区域、进入臀沟或出现在臀部。男性患者的阴囊通常不受累。
图 9. 大腿根内侧对称性红斑,中部消退,边缘鳞屑红癣[1]
10. 红癣
红癣是一种由微细棒状杆菌引起的皮肤浅表感染,该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的无芽孢形成杆菌。红癣的最常见表现为趾间病变,特点为脚趾间区域皮肤出现脱屑、浸渍。可能合并皮肤癣菌或假丝酵母菌感染。
间擦部位红癣的特点是腋下、乳房下区域、脐或腹股沟部位出现红色至褐色的斑片或斑块。根据相应的体格检查表现和 Wood 灯下的珊瑚红荧光现象,可以诊断红癣。革兰染色、培养或活检可以确定诊断。
图 10. 大腿与阴囊接触的腹股沟部可见大片红褐色斑片,境界清楚[6]
11. 乳房外 Paget 病
乳房外 Paget 病是一种罕见但形态独特的皮肤恶性肿瘤,最常见于 60~80 岁人群的大汗腺丰富的解剖部位[7],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生殖器、肛周或会阴皮肤见界限清晰的红色斑块,表面常糜烂,呈湿疹样外观,可能伴发瘙痒和烧灼感,或无症状。
临床上怀疑时,活检是确诊所必需的。组织学上具有明亮细胞质的大非典型细胞。需要筛查其他部位肿瘤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或胃肠道。
图 11. 不同部位乳房外 Paget 病的临床表现(A.肛周,B.外阴,C.腹股沟外侧,D.会阴部)[7]
12. 狒狒综合征
狒狒综合征又称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和屈侧疹,是一种不常见的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发生于使用致病药物后数小时至数日。
皮疹表现为臀/肛周或腹股沟/生殖器周围区域边界清楚的「V」形红斑,常伴有至少另一处屈侧或间擦部褶皱受累。
研究认为约 50% 的病例与使用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青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相关[8,9]。治疗包括停用可疑药物和使用局部用或全身性皮质类固醇。
图 12. 注射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的第二天出现边界清晰的亮红斑[8]
13. 增值性天疱疮
增殖型天疱疮是寻常型天疱疮的一种罕见临床亚型,属于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其特点是在皮肤上形成增殖性的疣状损害和尼氏征阳性的水疱。
早期病理表现为基底层上棘层松解或小裂隙,后期表现为乳头状、疣状或假性上皮瘤样增生,表皮内微脓肿由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组成。
图 13. 左侧会阴区肥厚性红色斑块[9]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年龄、相关症状、病程 (如慢性、发作性)、家族史、用药情况、合并症等综合分析。体格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基础,应进行完整的皮肤检查,包括仔细检查所有的间擦部位、其余区域的皮肤和指甲等,必要时完善组织活检。
作者|龙璇
投稿|huanghaihua@dxy.cn
题图|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