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茨堡大学医院的 Damian Meyersburg 等在《Br J Dermatol》上发表了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外用 5% 苄氯菊酯与 25% 苯甲酸苄酯治疗疥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疥疮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疥螨寄生在皮肤较薄且柔嫩的部位,导致伴有剧烈瘙痒的红斑、丘疹。近年来,疥疮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疥疮添加到被忽视的热带疾病中。
治疗疥疮的药物选择和偏好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其中,局部使用 5% 苄氯菊酯和口服伊维菌素在临床使用最为广泛。
然而,近期研究发现疥螨对 5% 苄氯菊酯治疗的敏感性正在减弱,治疗失败的案例报告越来越频繁。这一发现提示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需要重新考虑和评估当前的疥疮治疗策略,以确保疥疮患者能得到有效治疗。
故此,该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药物(5% 苄氯菊酯 vs 25% 苯甲酸苄酯)外用治疗疥疮的疗效,以解决在疥疮治疗中 5% 苄氯菊酯敏感性降低的问题。
作者将 110 名疥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 5% 苄氯菊酯治疗,一组接受 25% 苯甲酸苄酯治疗,连续治疗 3 天,3 周后通过皮肤镜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苄氯菊酯的耐受性好,而苯甲酸苄酯导致 43% 的患者出现灼烧感;然而,苯甲酸苄酯组的治愈率达到 87% ,苄氯菊酯组的治愈率仅为 27% ,见图 1 。
图 1. 两组患者第 3 至 4 周的疗效反应
以上结果表明,虽然 5% 苄氯菊酯乳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在大多数疥疮病例中缺乏疗效,而 25% 苯甲酸苄酯乳膏疗效显著更好。
虽然 25% 苯甲酸苄酯乳膏可能带来一定的副反应,但其耐受性在合理范围内,为了能够带来更高的治愈率,研究建议将苯甲酸苄酯作为治疗疥疮的一线治疗手段。
该研究这有助于修订当前疥疮治疗和管理指南,为临床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的疥疮治疗研究和指南更新奠定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研究,具有其局限性,未来还需要进行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作者|虞英媛
投稿|luweiying@dxy.cn
参考文献
Damian Meyersburg, Magdalena Hoellwerth, Matthias Brandlmaier, Allesandra Handisurya, Andreas Kaiser, Christine Prodinger, Johann W Bauer,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Volume 190, Issue 4, April 2024, Pages 486–491, https://doi.org/10.1093/bjd/ljad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