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胶企创业为上市,为何只有他,宁花10年造全国首家胶博馆?

文摘   2024-04-21 19:53   江苏  
有酒、有茶、有故事
欢迎联系主编
面对面,聊一聊
说说你与胶的专属故事

胶界 | 讲述有深度广度温度的胶黏剂故事

前言

好些年前,就听说国内有一家展示热熔胶全方位信息的博物馆。

作为胶粘剂行业的从业者,一直很是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博物馆?到底会如何展示胶粘剂?

抱着这些疑问,我一直在等待着哪一天有机会一探究竟。

没想到“当你真心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这句话还真不假。

最近,我竟然如愿收到邀请,参观了这个全国首家胶粘剂博物馆——东莞市成铭热熔胶博物馆,并有幸与建馆馆长——王贤胜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深度访谈。

那天天气出奇的好,阳光明媚、微风阵阵,我们坐在成铭茶舍的小花园里,吹着风、尝着果、品着茶,在这如此惬意的环境里,我俩开始了促膝长谈……

(1)做梦也没想到热熔胶会一干就是一辈子

在1997年前,王贤胜与热熔胶毫无关系。

于1993年从陕西省邮电技术学校综合电信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老家安康邮电局工作。

然而,由于不满足现状,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在1996年毅然抛弃了这个让不少人羡慕的体制内铁饭碗,辞去邮电局的工作,孤身闯北京。

用如今的话,他当时完全就是“裸辞”,在北京无依无靠,仅凭自己闯荡。

王贤胜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当销售,尽管月薪只有1000元,但远高于邮电局时的300元,这也难怪90年代会有那么多体制内的人选择下海经商。

有一次,王贤胜偶然发现街上卖地图的人每卖一张至少能挣40元,觉得有利可图,便开始了直销地图的工作,并渐渐地组建起几个人的业务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就挣了好几万元。

不得不说,90年代做倒爷也是挺不错的选择。只要有胆、敢闯,再加点头脑,遍地是机会。

1997年,王贤胜慢慢意识到直销的形式并不是长久之计,之所以有这个觉悟,是因为有一次他上门直销时撞见了一对男女在亲热,把别人的好事打断了。

于是,他带着地图来到了广东,一来为了继续直销地图,二来是看看其它更加不错的生意项目,好“倒”去北京发展。

在广东走访了半个多月后,王贤胜并没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在准备返回北京前,他把正在广东工作的发小、同学兼老乡陈铭(如今成铭胶粘剂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约出来见面吃饭聊天。

那时陈铭正在一家台湾热熔胶厂做销售,就向王贤胜说起了热熔胶,并当场用热熔胶枪,把热熔胶棒熔融、涂布、粘接,仅仅用几分钟时间就组装了一个发夹。

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让王贤胜立即把目光投向了热熔胶,在寻问了相关产品、用户、价格等信息后,便决定回北京后开始经销热熔胶。

没想到在北京批发市场派发了好些天的名片后,就真的有人主动打电话来订购了几千元的热熔胶与热熔胶枪。

冥冥之中的机缘巧合,王贤胜开启了热熔胶的事业生涯。

开始的生意主要以经销方式来开展,热熔胶基本别人生产的,自己只负责卖出去即可,而他与搭档陈铭所持股“东莞市成铭胶粘剂有限公司也是到了2002年创立

2003年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亚洲地区胶粘剂大会,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深深地触动了他俩神经,促使他们决定要尽快建立自己的工厂与实验室。

因为在经销热熔胶的前几年里,他俩一直面临着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难题,而当时的代工厂始终没法彻底解决,这必将影响客户的信任与公司持续的发展。此外,通过五年的经销方式,他们已经挣到了第一桶金,手上有充足的资金去租赁厂房、购置生产设备与检测仪器,招聘专业技术人才。

说干就干!在2004年,成铭就建立了一个拥有3名研发工程师的实验室和一个拥有一条EVA热熔胶生产线、占地4000平方米的厂房。

历经10年的发展,成铭越发壮大,业绩蒸蒸日上,于是在2013年王贤胜与搭档开始筹划建立成铭科技园,包括新的生产中心和研发创新中心;同时,也在构思建立一个热熔胶展厅,目的是为了展示公司热熔胶产品

在后续的筹备过程中,王贤胜慢慢接触到了一些地方博物馆,也得到了他人的建议与支持,在充分了解博物馆创立条件与运营要求后,王贤胜决定把展厅的方案直接更换成物馆。

2015年,成铭科技园顺利建成,公司乔迁到了新厂址,而成铭热熔胶博物馆也于同年正式开馆,由王贤胜担任馆长,直至如今。

不得不说,与职业的关系就好比人与人的缘分,很多时候真的是顺其自然。你只有遇见了它,才可能有机会去选择它。但若你与它相识太晚,很可能这个行业已经到处是红海,你要进去也难了。

就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巧遇见了。

只是没想到王馆长与热熔胶的这段“姻缘”会爱得如此深沉、如此长久,或许他做梦也没想到热熔胶会一干就是一辈子。

(2)胶企成千上万为何是成铭做成了胶水博物馆?

聊完人生职业故事,王馆长带着我去参观了我一直好奇的热熔胶博物馆。

这博物馆就在成铭大楼的四、五楼,占地面积960平方米,虽然并非如我们常见的政府运营的那种占地面积超大的博物馆,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整个博物馆展出内容分为十一部分,全面介绍了中国热熔胶发展历史和行业发展现状,展示了各类热熔胶产品、原材料、生产设备与工艺、施胶工具与仪器、检测检验、文献理论,还有用热熔胶做出的各行各业的产品等全方位信息。

一圈逛完,收获满满。这个小小博物馆俨然一本厚厚的热熔胶科普著作,把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内容用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有人说,文字其实是思想的降维投射,如庄子讲的《轮扁斫轮》故事所说,很多深刻道理经验其实是不能言传的,书不过是他人留下的残羹冷炙罢了。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人生道理,依旧没能过好一生;为什么看了不少胶粘剂的书籍,仍然对其一知半解的原因吧。

人若没有亲身目睹与经历,再美好的文字都只是纯粹的符号,是很难被内化成自身知识。

而博物馆则能很好地用多维方式把二维的书本内容立体呈现出来,即使是行业“小白”,也能在参观完后得到深刻的科普教育。

尤其是在这个热熔胶博物馆即将结束部分,王馆长设计了一个体验区,观众可以现场拿着热熔胶枪用热熔胶去粘接一片片花瓣最后制成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木片玫瑰花。

(图片来源:成铭胶粘剂)

这瞬间就把博物馆体验感提高了一个层次。

把博物馆做在公司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参观完后还可以去看公司的实验室与生产车间。

这里的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5S管理真不逊色于外企。毕竟我的到来只是一个临时决定,且我本人完全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外人,他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提前特意收拾,但是当天看到的实验室与车间的环境干净度与物品摆放整齐度的确震撼了我。

不得不说,这几年国内部分材料化工民企在管理水平、研发技术、生产能力上都在逐渐逼近外企,甚至超越外企。

在参观过程中,我很好奇中国胶粘剂企业成千上万,绝大多数公司有钱后,都会想着开疆扩土、如何更好地发展,比如建立技术中心、购买仪器设备、扩建厂房、扩大产能,却为什么只有东莞成铭胶粘剂公司成功创建了全国首家以胶粘剂为主题的博物馆?

王馆长回答说,这与创始人价值观和公司文化有很大关系:他和搭档陈铭从小一起长大,是一生的好朋友,有着志同道合的想法;在读中学时,就已经心怀梦想,携手创办了山野文学社,期待通过写文章来唤醒乡亲们,针乏时弊,倡导发展地方经济。

如今,自己创立的公司有些钱了,除了要带领公司发展得更好之外,还想去做点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情,以更好地体现人生价值。

毕竟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不赚钱的企业是没必要存在的;然而,赚钱并不是企业的唯一责任,更不是创始人的终生目标。

而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对行业而言,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促进了行业的进步;对公司而言,变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软实力,既赢得了竞争对手和客户的尊重,也大大提升了品牌形象与公司美誉度;对创始人而言,满足了个人愿望,实现了人生抱负。

目前,热熔胶博物馆还没能自负盈亏,甚至需要自己倒贴一些运营费用,但是他并不懊悔,反而心情愉悦,因为他可以通过热熔胶博物馆为媒介,链接行业各类人士、广交好友。

王馆长开玩笑地说:“正是这个博物馆才让你我有缘相会,才让《胶界》公众号和成铭热熔胶博物馆链接在一起。

与其把钱用来买豪车、住别墅,他觉得还不如用来建设博物馆会更有价值与意义。

(3)脱离公司业务,钻研胶博馆,仗剑走天涯

在访谈中了解到,尽管东莞市成铭热熔胶博物馆于2015年就在东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注册成非企业社会化组织,但直到今年正式完成所有备案手续。从2014年筹备时间算起,历时整整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这十年里,他一直在探索着博物馆前进的方向和运营的方法,比如收集丰富藏品,接待社会观众,组织技术培训和论坛,研究热熔胶课题,促进出版胶粘剂技术类书籍,创建热熔㬵博物馆公众号,开办粘接科普课堂等等。

其中,粘接科普课堂或许是最有特色、最亲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了:成铭博物馆定期为中小学生们举办热熔胶知识科普活动,通过参观热熔胶博物馆,让小孩子了解到日常生活里随处都是胶粘剂并通过亲手粘接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花,来激发新一代的探索欲和对科技的好奇心。

(图片来源:成铭胶粘剂)

其外,王馆长在发现我国的热熔胶技术理论还不健全、工程技术研发人员缺少专业技术书籍的参考和指导后,也开始着手推动粘接书籍的出版,以丰富粘接技术理论。2017年,成功推动出版了《热熔压敏胶技术与应用》;疫情三年,投资60多万元资金,聘请了二十多位粘接专家,编译德国Springer公司2018出版的《Handbook of Adhesion Technology》,最终顺利出版了《胶黏剂新技术与应用手册(第2》。未来,还计划编译更多国外粘接技术书籍,组织力量编写各类热熔胶技术书籍。

王馆长目前尽管还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占有20%股份,但已经不再管理公司具体业务工作,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热熔胶博物馆的运营中去。

我好奇一问:“为什么不再参与公司管理工作?”

他回答道,一方面自己非常信任老搭档,也很肯定他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热熔胶博物馆的运营其实也是在建设公司软实力,同时还可以让他有时间去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不同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些人喜欢通过运营公司去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以及获得事业成功的快感,有些人则希望少一些羁绊、多一点自由,去体验多彩人生。

而王馆长的人生目标便是“读万卷书观世间古今人事,行万里路看天下四季风景。”

对他而言,通过行走世界,观察不同的自然风光,感受不同文明,体验不同的生活,认识不同的人,接交不同朋友,聆听不同的故事,游览不同的国度,欣赏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风景,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图片来源:王贤胜)

活到老,学到老,是乐趣,也是他的终生目标。

如今,他已经走遍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几百个国外城市,如许巍歌词里写的那样"仗剑闯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一路风光一路尘土随风自由飞扬;穿过平原路过山岗偶尔放声歌唱;没有迷惑没有慌张光芒无处不在"

最后,用王馆长自己的话来总结:“生命是一个过程,鸟过留影,人过留名,为后世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

那怕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一家正常运转的企业,一项发明创造专利,一本让后人可以借鉴的书籍,一组有利后人的程序软件,一组法律条文,一个有利后人的平台,一栋有创意的建筑,也许是人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推 荐 文 章



《胶界》,关注胶黏剂领域全球技术进展,助力粘合剂工作者快速获取有用的技术资讯!
胶界 | 讲述有深度广度温度的胶黏剂故事

川书不言
讲印刷人的故事, 做印刷行业的知识分享
 最新文章